高中生物评价机制优化策略
2018-05-02黄伟明
黄伟明
(闽清第一中学,福建 闽清 35080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1]笔者尝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优化评价策略,让学生知道评价内容包括参与学习的态度及学习的成果,就是说,评价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评价。
一、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形式多元化的评价,做到客观、真实、积极地评价,以此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能力状况。
1.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评价
如种群、群落等概念属于识记知识,只要求学生能够辨认和再认识,不要求准确的表述,可以采用课堂提问、选择题等形式进行评价。
【案例1】关于群落、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闽江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B.群落是研究生物种群的基础
C.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D.稻田中的全部水稻、害虫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该题考查了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对群落、种群等概念的再认或回忆的能力。
2.学习能力形成的评价
可以通过设计方案类习题训练进行学习能力形成的评价。
【案例2】现提供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叶腋花(E)对茎顶花(e)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请利用以上两种豌豆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探究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是否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做出判断。
学生设计的方案一是取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杂交得F1,让其自交,如果F2出现4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出现2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3:1,则可能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方案二是取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杂交得F1,与纯种矮茎茎顶花豌豆测交,如果测交后代出现4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1:1:1: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出现2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1:1,则可能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这类设计方案类习题的答案是开放的,不同的思考角度就有不同答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教师可以对学生所使用的解题方法、表述的完整程度以及是否选择最佳方法等,给予相应的评价。对中下层次的学生,最好用有层次的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如“有想法、值得尝试、坚持、找找原因或继续努力”等。
3.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做实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案例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考查,见表1。
表1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考查
?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考查,反映学生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重要性。
二、发展性评价与个性化评价有机结合
“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1]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并关注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且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智能表现的时间会有差异。”[2]个性的核心就是个人的差异,因此,对学生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合理,使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案例4】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在小组建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过程中,根据学生发挥的作用与贡献,评出小组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的成绩,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学会在评价中寻找最佳的建模方法。
另外,还可以对学生的生物学探究学习记录袋中的材料进行评价。如对有关橄榄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实验观察记录、搜集的资料、拍摄的有关实验相片、调查报告、相关课件等内容进行评价外,还要对成长记录袋的封面图案及文字创新设计等内容进行评价。评价分“能力”与“努力”两种类型。“能力”包括优异、优良、良好、合格、改进、重新修定等等级,“努力”包括进步、退步等等级。
三、指导学生客观地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定时评价的习惯。通常可在课堂小结时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习效果怎么样,或指导学生评价一周学习情况,每章结束时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找一找如何改进。学生要学会给自己所做的作业做出评价或对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得到有效落实。
【案例5】作业评价。学习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3章第3节后,要求学生归纳小结“细胞的结构”,某小组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完成该作业(如图1)。
图1细胞的结构
对该小组学生没用传统的文字表述,而用知识网络图表达:知识概念条理清晰,各概念之间用连接线联系、且有标示,创新性地表达学习成果,给予了高分评价。使得学生对评价有更清醒的认识,能很好地运用评价以提高自己学习,而不是单单看分数。
四、优化笔试成绩公布方式
笔试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评价。以往采用笔试成绩排序的公布方式,易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可以改为通过跟踪学生对试题作答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及掌握程度,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缺陷,为改进教与学提供依据。同时有选择地向学生公布一些参考数据,如公布优秀率或优良率与及格率,或百分制评价外,再附上“好、很好、有进步或找找原因”等人性化评语,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程度。还可以把机读卡选择题考试结果的统计数据向学生公布,让学生分析自己某一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促进学生有效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学习评价是动态的过程,评价的对象学生存在学习差异性,为此,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促进学生了解学习评价的渠道,学会客观看待学习评价,逐步养成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习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