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是那颗闪亮的星

2018-05-02

辅导员 2018年7期
关键词:杨利伟火箭科普

图 影

姚爱英老师和杨利伟在一起

一个弱女子,用火一样的激情、牛一样的拼劲、质朴的情怀、执着的信念、26年的痴情坚守,做成了令人瞩目的大事情。

在通往航天科普的路上,她用瘦弱的双肩架起了一座桥。她更像无数青少年梦系的航天星河中的摆渡人。

岸这边,她衣襟沾星光,银丝伴朝阳,带领队员们23次走进航天城。她用最质朴的语言、最易懂的方式,为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各届作了147场航天科普报告,撰写了7本有关航天的书籍,还在浙江省建立了6个航天科普基地。

岸那边,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和航天英雄们。他们24次下江南,来到平湖,来到她所在的学校,讲知识、开航天展、作讲座,指导“学科星”活动,使嘉兴平湖的队员们从小就知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感受到航天科学家们的榜样力量。

她就是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退休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被誉为中国民间航天科普第一人的姚爱英。

由67岁的姚爱英在26年前发起的“追科星,学英雄”主题教育活动,如今已成为浙江省少先队的知名品牌,备受各界瞩目;以她为原型拍摄的首部航天题材电影《望星空》也已上映。这部电影展现了在普及航天知识的道路上,姚爱英不懈追求的平凡与伟大。

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光亚看后说:“姚老师的精神正通过这部影片感动着越来越多的航天人,并将感动中国,感动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强国与技术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梦想,向在平凡的岗位上放飞这两大梦想的姚老师致敬!”

2016年7月6日,姚爱英带领优秀师生代表走进北京航天城,开展“追科星,学英雄”活动

中国火箭研究院院士与姚爱英及“十佳学科星”学生合影

一封信成就最美的遇见

火箭、航天、姚爱英,这三个原本互不搭界的词,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两件事搅动了姚爱英的心。澳星发射失败,让人们心情低落。孩子们“追星”成风,明星的大头贴在课本、作业本上比比皆是,不少孩子希望将来当明星、赚大钱。作为少先队总辅导员,姚爱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觉得自己有责任组织一些有吸引力的活动,引导孩子们不追明星,追“科星”。于是,她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捐款活动。队员们把打算买明星大头贴的181.2元钱,连同一封慰问信,寄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这封信既表达了辅导员、少先队员对航天科学家们的无限崇敬,又反映了现实中孩子们过度追明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困惑。

让姚老师没想到的是,这封信引起了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几位老科学家认真传阅,看得热泪盈眶。他们说,这是浙江少先队员比金子还要珍贵的心,并诚恳地邀请姚老师和队员们来北京。

1994年1月,姚老师和队员冯勤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了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他们原以为只是看望一下科学家们,没想到航天人给了这对师生很高的礼遇。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书记、院长接见了他们,一些科学家们还陪同他们参观了研究院。7天里,每一天的活动都安排得丰富多彩。他们走进了火箭组装车间、导弹总装车间等,还有航天博物馆、科技馆……姚老师觉得自己就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一双眼都不够用。在座谈会上,大家更交流了掏心窝子的话……

北京之行让姚爱英和冯勤非常感动、震撼。姚老师回校后作的报告,更让全校师生热血沸腾。不久,北京的三位航天科学家带着火箭模型,来到平湖市黄姑中学回访。7天的时间里,科学家们作报告、播放航天科普录像,零距离指导队员们开展航天科普活动。学校像过节一样热闹,队员们更是奔走相告。此举就像一场“追科星,学英雄”的及时雨,落入队员们的心中,促使“追科星,学英雄”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发芽、生长。不久,“追科星,学英雄”活动就从美丽的梦想,发展为师生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接下来的25年里,少先队员和航天科学家们不断“鸿雁传情”,友谊的纽带架起了“追科星”的彩虹。姚老师先后带领队员们到北京参观学习了23次,航天科学家们也24次下江南来到平湖作指导。

航天英雄杨利伟来到黄姑中学参加科普活动

11位院士来到黄姑中学

亲密互动皆因梦的方向

平湖市黄姑学校,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因“追科星”与航天结缘而与众不同。

学校的教学楼前矗立着8米高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别称“神箭”模型)。航天英雄杨利伟当年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就是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教学楼的楼顶上有一架正规的天文望远镜,这是学校毕业生捐赠给母校的礼物。操场边挂着的横幅上写着杨利伟的题词:“学习航天精神,创建特色学校。”有两位老航天科学家还出资一万元为学校购买了一千册图书。偌大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航天知识展板和航天专家的照片。学校有两个航天展览馆,并开设了“太空画”“航天植物种植”“科星最亮”等多门课程。学校还被评为首批航天特色学校。

姚老师南北奔波,穿针引线,用真诚、执着和不懈的努力,赢得了航天界科学家们的高度信任。“神舟五号”上天后,姚老师请来了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的李清河副院长作报告。他鼓励队员们:“下一步研究的是绕月工程,将来说不定你们当中就有人能参与这个伟大工程呢!”队员们暗下决心,摩拳擦掌。在姚老师的努力下,2006年1月,“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在平湖市拉开大幕,杨利伟等航天英雄均被请来。一时间,平湖大街小巷刮起了“航天旋风”,小小的县城引来了十万人驻足。杨利伟在做航天科普报告时说:“在太空的星幕下,地球就像宇宙舞台中最美的明星,它身披蓝色的衣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在缓缓飞行。在离地球400公里的空间,我代表所有的中国人来到了太空……”“心怀梦想,就能飞翔!”杨利伟这句话,成为平湖青少年的口头语。

2008年,姚老师邀请来十多位航天专家参加黄姑中学建校50周年校庆;2012年8月,航天人推荐她去香港参加了两岸四地创新教育展示活动。

多年来,黄姑中学把中国航天界的重大事件当作学校的重大节日。每当有卫星发射,学校都会组织师生观看,这也是对队员们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当一团火焰从火箭底腾空而起时,队员们欢呼跳跃,仿佛放飞了自己心中的飞天梦想。姚老师还填词谱曲,创作了25首航天科普歌曲。她经常背着手风琴,到各中队教队员们唱自己编的歌。毕业多年的孩子们回忆说,那些歌是深入灵魂的记忆,他们一生都不会忘记。

2017年4月24日,在中国首个航天日庆典上,航天界的科学家为姚老师献上了一束鲜花,借此表达对她致力于航天科普教育的敬重。航天人赞扬姚老师:“中学生学习高科技,你在全国是首创,这个头开得好!”姚老师却说:“我最幸福的事,是成了中国航天发展的见证人。”

“神六”组装时,姚老师被请进火箭总装车间;“神七”组装时,她又被请去探视还没有组装起来的火箭。专家们给她详细介绍了哪里是发动舱,哪里是燃料箱,哪里是控制系统……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时,她又一次得到了参观的邀请。像姚爱英这样受到航天人如此厚爱,多次成为中国火箭研究院、航天载人总指挥部的座上宾,在中国教育界也属罕见!

20多年来,黄姑中学的队员们数十次聆听航天科学家们的报告,感受火箭导弹卫星飞船的高端成就。在无数次活动中,以航天人为榜样学习做人,已默默转化为队员们的自觉行动。仅一次“全国载人航天知识大赛”中,黄姑中学就有3人获得了一等奖。

幸运助力梦飞翔

万众瞩目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上天时,黄姑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许文杰,又一次和姚老师来到酒泉航天城,感受“天宫二号”飞向太空的壮观。在那里,他们再次见到了自己崇拜的航天科学家们。

从小痴迷科技,怀着航天梦的中小学生,在全国有数以千万计,但有几人有许文杰这样的幸运?用时髦的话说,他的福气让人“羡慕加嫉妒”。

“十佳学生学科技”夏令营在黄姑中学已经坚持多年。在许文杰那一届,学校给优秀学生的奖励是参加“十佳学生上北京”活动。孩子们参观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员训练中心等多个航天部门,见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和他们崇拜的航天科学家们。航天部的领导王春河、张宇还亲切接待了来自嘉兴的队员代表。当孩子们深情地唱出“在灿烂的群星里我是哪一颗,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上,那无私拼搏的就是我;在共和国的星河里,那永远闪光的就是我……”时,老科学家们激动得上台和孩子们一起深情演唱。那是他们一生的写照,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回声。歌声让人不由得泪溢双眼。精彩的讲座走心、动人;珍贵的图片令孩子们兴奋、激动;《大科学家钱学森》一书、珍贵的太空种子、宇航员使用的笔等珍贵礼物,更让他们视如珍宝。

当年,有航天专家曾和姚老师戏言:“将来黄姑中学能培养出1个航天人才,我们就足矣。”今天,已经有5人走入航空科技领域,5人正在攻读航天专业。谁会想到,当年少先队辅导员姚爱英老师组织的一项活动,成为着孩子们一生的追求,并让他们梦想成真。

姚爱英老师带领浙江省少先队员开展“手拉手学榜样”夏令营活动

渐进夕阳人生仍灿烂

2006年,姚爱英老师退休了。如今,虽然10多年过去了,她与红领巾、航天人、航天事业的情缘却从未中断过。

走进姚老师简朴的家,可以看到随处堆放的书,大多与航天有关。在她的微信上,中国航天界的每件大事,都被她收藏或转发。打开她的电脑,她撰写的内容几乎都是航天人的航天事。她笑谈,自己被航天迷住了。

1995年,姚老师要编一本书,作为少先队“追科星”活动的抓手,内容就是“两弹一星”元勋大科学家的故事。她自嘲当时的难度,就像山谷里的小草仰望高山顶上的大树,遥不可及。她给钱学森等科学家写信求素材,通过一切机会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感人故事。结束一天的工作、忙完家务后,她就坐在灯下,饱含真情地一字一句地写。28万字,她先后手写了三遍。最后,她又抄在软纸上,做成30个小册子,请人修改校正。一个航天专家看完她的手稿后激动地说:“我们航天人都不敢写这个素材,一个乡村教师竟写得这么专业、有水准,真不简单!”《铸造神箭的人》一书,以清新的文笔,介绍了钱学森等23位航天科学家成长奋斗的故事。该书首发三万册,被读者一抢而光。随后,她又编写了《科星最美》等7本航天科普书,并在浙江创建了6个航天科普基地。

2016年11月,姚爱英“星星火炬工作室”挂牌成立。这个工作室里有她的10位少先队辅导员徒弟,他们分别来自金华、嘉兴等地区。目前,她正引领着这群少先队辅导员打造具有嘉兴特色的教育品牌。

姚爱英说自己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建一个航天主题公园,打造一个航天特色小镇。如今,她虽然年岁已大,但还在燃烧,仍在发光且灿烂。在灿若星河的“科海”中,她是一颗闪亮的星!

猜你喜欢

杨利伟火箭科普
航天英雄杨利伟
科普达人养成记
航天英雄杨利伟
星际穿越,中国航天员太空自拍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飞得最高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