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油田:让注入的每立方米气都有效益

2018-05-02

中国石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增油三次采油缝洞

□ 张 洋 谢 爽

缝洞型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能清晰反映出地下五六千米隐藏的剩余油,可以控制地层五六千米以下的氮气注入量,实现注入的每立方米气都带来效益。

西北油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保老区稳产。范明 摄

2018年1月,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西北油田TH12301井前,5辆注氮车一字排开。在震耳欲聋的注氮机声消停后,注气工李长林开始向同事抱怨:“以前都是一口气注完就了事,现在是注了停,停了注,活儿不好干啊!”

与此同时,离TH12301井700多公里的提高采收率研究所里,西北油田高级专家刘学利在电脑上用数值模型还原了TH12301井组地下复杂的情况,屏幕上模拟出氮气多次注入地下后,沿着裂缝将剩余油驱替到另一口井下待采。刘学利说:“塔里木盆地的地下裂缝四通八达,导致出现气窜现象,有时候注气效果不好。今年,我们建立了缝洞型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能清晰反映出地下五六千米隐藏的剩余油,可以控制地层五六千米以下的氮气注入量,实现注入的每立方米气都带来效益。”

开启三次采油征程

1997年,我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塔河油田发现后,年均增加井位200口,“十二五”期间,年产原油最高达到700多万吨。塔河油田主要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连通性复杂,无法形成规则的整体控制的注采井网,油井往往初产高、衰竭快,勘探开发是世界级难题。

自2005年开始,科研人员对单井单元和多井缝洞单元进行注水替油,年均注水312万立方米、增油50多万吨,减缓自然递减5个百分点。但是,随着注水轮次的增加,低产低效井不断增加,注水效果越来越差。至2011年底,注水替油井数已占总采油井数的44.5%,注水替油效果变差和失效的油井已达200余口,占注水替油总井数52.63%,且呈增加趋势。

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杨敏说:“当时,国外注气工艺能提高油田采收率10%以上,国内也有15个油田或区块在积极开展先导性试验。所以,我们将目光瞄向了三次采油技术。”

科研团队经过注气提高采收率的调研,首次在TK404井开展了注气替油先导试验,利用氮气与原油的密度差,将氮气注入地层,将聚集在缝洞型油藏溶洞的余油逼出来进行开采。2012年12月,TK404井经过3轮注气后实现增油5800吨,成功开启西北油田的三次采油之路。

经过多井次实践,科研人员形成一套有效的注气替油潜力井优选方法,使注气井有效率达93.3%,注气现场的注气工艺标准和安全标准也形成体系。2013年,西北油田扩大了先导试验规模,当年就实施注气替油102井次,累计增油9万吨。后来,由单井注气发展为单元注气。2014年3月,西北油田在塔河四区开展S48单元氮气驱先导试验。经过三年多注气,S48单元14口油井增油12.73吨,一组低效井重新焕发青春。

至此,西北油田开始大规模实施注气三次采油工艺,注氮气已成为注水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

科研推动精细注气

2015年末,国际油价呈断崖式下滑,一些注气措施因为成本高而停止。要降低成本,不仅要优化注气工艺,更需要优化注气方式和注气参数。

“我们创新了缝洞型油藏物模构建方法,针对常规物理模型不能反映实际油藏中油气水流动规律的问题,利用成像测井和属性刻画资料。”刘学利说。

通过开展注气模拟,科研人员总结了6种剩余油基本类型,实现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复杂性的表征模拟,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搭建了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下物模实验平台,开展缝洞型油藏注气流动规律、驱替效率等基础实验。西北油田完善和丰富了多井单元氮气驱气水协同开发方式,构建了科学有效的注气开发技术。2017年,西北油田对10个井组进行复合驱开发,实现增油4.7万吨。

针对岩溶储集体连片分布、规模大的风化壳油藏,西北油田设计了沿构造高部位构建高注低采面积井网,实现平面多向驱替,纵向上有效驱替。同时,针对古河道岩溶储集体呈条状展布,构建了缝注暗河采井网,进行短注长采,达到长期有效的目的。在该技术思路指导下,西北油田编制S67单元空间立体井网构建方案,单元产量由2017年初产油130吨/天提高到185吨/天,年增油0.82万吨。

通过科研攻关,2017年注气1.6亿立方米,增油62.1万吨,换油率从2013年的0.53吨/立方米提高至2017年的0.75吨/立方米。

注气应用前景广阔

塔里木盆地远景资源量达229.41亿吨油当量,至“十二五”末已累计产油9780.8万吨,累计产气282.4亿立方米,开发不足14%。“十二五”期间,西北油田探索注气三次采油、超深层稠油掺稀开采、高产井见水预警等技术,塔河缝洞型油藏自然递减率下降4.2%。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年均自然递减率达到29.39%,提高采收率成为“十三五”油气开发的关键。因此,西北油田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及塔里木油田,承担了“十三五”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示范工程,该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下属22个示范工程之一。

通过6年多的探索研究,西北油田开展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单井累计注气4.8亿立方米,累计增油154.9万吨,阶段提高采收率1.77个百分点;单元累计注气2.2亿立方米,累计增油42.6万吨,阶段提高采收率0.45个百分点。

2018年,西北油田计划单井注气320口,实现55个单元注气,预计全年注气增油64万吨。

猜你喜欢

增油三次采油缝洞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潜山区古岩溶缝洞类型及其改造作用
基于OVT域数据各向异性处理的缝洞预测方法
——以四川盆地云锦向斜茅口组为例
高含水油井自转向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老区酸化解堵提高侧钻井投产效果
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小麦玉米花生间作套种保粮增油的思考
三次采油地面工艺水平适应性分析
浅谈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潜油电泵井日常采油技术
缝洞型介质结构对非混相气驱油采收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