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含水油井自转向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9-04-04郭树召杨扬韩晶玉闫阳闫钰

科学与财富 2019年6期
关键词:增油酸化应用

郭树召 杨扬 韩晶玉 闫阳 闫钰

摘 要:对高含水油井进行常规酸化措施,酸液延大孔道或高渗带指进,优先进入高含水层,酸后易出水。目前采用的底封封隔器不能油水同层、油水互层的酸化施工需求;尤其对生产开发中后期的油井,层内出水问题,采取化学方法酸化措施适用性更强,措施效果更明显。本文通过对自转向酸的化学反应机理及性能评价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该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措施效果,提高了酸化成功率。

关键词:高含水油井,酸化,自转向酸,增油,应用

随着国内各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井高含水问题日益突出,部分油田平均含水率90%以上,一些区块达到95%以上。例如大港油田A区块一、二、三四六断块目前生产沙一下的油井共29口,注水井21口,日产油76t,日产液1477方,含水94.9%。该类油气藏属于典型生物灰岩油藏,储层薄而集中,裂缝发育,孔隙度16-20%,渗透率50-300×10-3μm2。目前单一的常规酸化技术已不能满足生物灰岩储层区块后期改造的技术需求。对高含水油井进行常规酸化措施,酸液延大孔道或高渗带指进,优先进入高含水层,酸后易出水。急需研究形成一种适用于高含水油藏的酸化改造技术,改善高含水油井酸化效果,提高区块整体采收率,实现降本增效。

1自转向酸酸化机理研究

自转向酸是指在酸液中加入一种合成聚合物,酸液初始有一定粘度,酸岩反应PH值变大发生交联,增加酸液粘度,减缓酸液中H+向已反应的岩石表面扩散,使后续酸液转入其它低渗透层和污染严重层[A]。利用这一特点,酸液进入地层后,优先进入渗透率相对较高的高含水层和出水层,酸岩反应PH值升高,发生交联,达到自主封堵水层,转向分酸、均匀处理储层的目的。在酸液消耗为残酸后能自动破胶降粘:酸化施工结束,暂堵住的水层随着油层温度的恢复自转向酸能实现自动破胶,且变粘的自转向酸遇原油与烃类也可实现自动破胶。

2酸液体系试验及评价

研究配制的自转向酸酸液体系由酸液+新型表面活性剂(VES)组成,配置简单,操作方便,配伍性好,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行业标准。

2.1自转向性能评价

注入清洁自转向酸的实验组, 三块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均得到了较好的改造,而常规盐酸只能过度改造高渗透率岩心,低渗透率岩心基本得不到改造,这表明清洁自转向酸具有明显的转向性能。

2.2缓蚀性能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清洁自转向酸对N80钢片的腐蚀速率满足行标。 行标:10 g/(m2.h)

3現场应用效果

2017年应用自转向酸酸化工艺在大港油田A区块现场实施7井次,平均初期日增油2.6t/d,平均含水率降低9.4%。在提高油井产量的同时降低了原油含水率,取得了明显储层改造效果。

实施例井(官A井):目的层1970-2010m,22.2m/4层,生物灰岩。进行过补孔+酸化措施,渗透率差异大,措施前日产油3.2t,含水82.3%,自转向酸酸化后日产油7.1t,含水68.2%。

4结论

(1)研究配制的自转向酸在自转向、缓蚀、自动破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各项指标均优于行业标准;

(2)现场应用7井次平均初期日增油2.6t/d,平均含水率降低9.4%,均取得了明显的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曲占庆,曲冠政,齐宁.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自转向酸液体系研究进展[A].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05):89-92.

〔2〕李侠清,齐宁,杨菲菲. VES自转向酸体系研究进展[B].油田化学,2013(04):630-634.

作者简介:

郭树召,男,1984.7,工程师,2007年7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工艺专业。现在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主要从事酸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猜你喜欢

增油酸化应用
黄沙坨油田控水稳油措施研究与应用
子长老草湾区7247井组调剖驱油技术研究
压裂作业效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措施技术经济界限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海洋酸化或造成2.5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灭绝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