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院医师心理资本对知觉压力的影响研究
2018-05-02曾佳张曼华张斌
曾佳, 张曼华, 张斌
医疗行业向来被公认为是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行业[1]。压力会引发医疗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倦怠、离职倾向增加和幸福感降低,使应对压力的心理资源耗竭,影响医疗从业者的心理健康水平[2]。心理资本即在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帮助个体认识、评价、应对压力的积极心理因素[3]。以往研究显示,心理资本与员工离职意愿和压力知觉呈负相关[4],在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调节作用[5]。应对方式是指个体用以应付压力环境以及消极情绪而采用的认知、情绪调节以及行为等一系列过程[6]。消极应对方式能够使医护人员工作成就感低下[7]。应对方式还作为重要的中介变量,通过改变个体对压力事件的认知来对生理、心理反应发生作用[8]。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住院医师知觉压力、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现状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探索影响住院医师压力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对应对方式中介作用的研究,讨论住院医师压力管理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10—11月期间,本研究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北京地区参加201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的住院医师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调研。住院医师来自北京市多家三级医院,其中也包括在三级医院进行培训的其他医院住院医师。共发放问卷951份,回收有效问卷883份,有效文件回收率92.8%。
1.2 研究方法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个人特质型的变量,既对个体的压力知觉产生影响,也对个体处理压力事件的认知行为产生影响。应对方式则通过对压力事件的认知评价影响个体对压力程度的感受。本研究假设应对方式可作为中介变量存在于医务人员心理资本和知觉压力之间,即积极的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对知觉压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增幅效果,积极心理资源通过个体积极性认知和应对,发挥其缓解压力的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对知觉压力的作用过程中有抑制效果,不良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心理资本对压力的缓解作用。
1.3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以下4个部分:
①自编社会人口学信息调查表。包括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所在科室、月收入、工作年限等信息。②知觉压力量表(CPSS)。它是目前测量个体对于压力的知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款量表,本研究使用的中文版由杨廷忠等人[9]修订。量表共14道题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标准计分;得分代表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水平,得分越高说明作答者主观感知到的压力越大;经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8,各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8,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0.36~0.53,表明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内部一致性[10]。有研究指出,当量表得分大于25时,可判定个体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11]。③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由国内学者解亚宁编制,总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组成;共20个条目,条目1~12组成积极应对维度,条目13~20组成消极应对维度。采用4级计分法,各维度的得分即受试者在遇到应激事件时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程度。将两分量表得分标准化后经过计算可以得出衡量个体应对风格的指标,即应对倾向[12]。④心理资本问卷(PCQ-24):由Luthans等[13]编制、李超平等翻译并修订了其中文版。整个量表涵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4个维度各6题共24题,采用Likert6点计分法。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经验证总心理资本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9,各维度信度系数介于0.72~0.79之间,信度良好。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变量与压力、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的关系
社会人口学变量统计显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住院医师263人,女性住院医师620人;调查平均年龄为27.79±4.95岁;内科医师170人,外科医师251人,妇产科医师43人,儿科医师40人,其他科室(口腔、急诊及各辅助诊断科室等)379人。针对各社会人口学变量对总心理资本、应对倾向、知觉压力以及心理资本和应对方式的各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处于中等水平,知觉压力均值处于21.39±7.725,约有28.1%的住院医师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知觉压力在个人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医师总心理资本平均分为3.88,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标准化后,计算住院医师应对倾向均分为1.162,说明住院医师倾向于使用积极地应对策略。
从表1中可知,女性住院医师的韧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性住院医师,并且女性住院医师积极应对显著高于男性;30~34岁年龄段医生其总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感以及乐观水平最高。另外,心理资本乐观维度的得分则受住院医师收入水平的影响,数据显示,住院医师的收入水平越高,其乐观维度的得分越高。
表1 住院医师知觉压力、心理资本及应对方式均值比较
2.2 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及知觉压力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研究的基础,因此,对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知觉压力的各维度进行相关性研究。见表2。
表2 住院医师知觉压力、心理资本及应对方式相关性检验
注:**表示P<0.01
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知觉压力总分与总心理资本及心理资本4个维度呈现显著负相关性,与积极应对呈现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心理资本与应对方式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总心理资本及心理资本4个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2.3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根据温忠麟等[14]在中介效应的研究中所提出的定义,中介变量的含义如下:如果变量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变量Y,则称变量M为中介变量。本研究假设心理资本对知觉压力影响的总效应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心理资本对知觉压力产生的直接影响;另一部分是心理资本通过应对方式对知觉压力的作用,对知觉压力产生的间接影响,即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和知觉压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见图1。
注:c’为心理压力对知觉压力影响的直接效应;a、b为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和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c’与a、b之和为心理资本对知觉压力影响的总效应图1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模型
本研究使用分层回归的方法验证中介效应[15],依次检验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性,若三种系数均显著,则认定中介效应假设成立。将所有预测变量进行标准化后,运用分层回归分析验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其中回归分析的第一层控制社会人口学变量可能造成的影响,选择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剔除对于解释因变量贡献不显著的变量。本研究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M1)和消极应对(M2)分别验证其作用。首先验证心理资本对知觉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次验证心理资本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最后验证心理资本和应对方式对知觉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可以发现,加入积极应对方式变量之后,心理资本对于知觉压力的解释力有所减少(但仍显著),证明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和知觉压力间产生了部分中介作用。以同样的方法验证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和知觉压力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
由以上结果可知,心理资本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知觉压力。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为-0.049,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8.2%;消极应对的中介效应为-0.02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4.0%。中介作用分析见表3及表4。
表3 积极应对(M1)的中介作用
注:表中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表示P<0.05;**表示P<0.01
表4 消极应对(M2)的中介作用
注:表中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表示P<0.05;**表示P<0.01
3 讨论
3.1 住院医师知觉压力、心理资本及应对方式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住院医师其知觉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倾向于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往对于医务人员群体知觉压力的研究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中大约有60%的人处在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16-17]。相比之下本研究中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感受程度较低。在规范化培训阶段,住院医师主要的任务是适应临床环境和学习临床技能,还没有完全承担起临床诊疗责任和压力,在压力环境下暴露的时间较短。值得关注的是,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工作环境中的医疗从业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以及离职倾向[18-20]。因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研究其知觉压力与心理资源、应对倾向的关系,有助于住院医师构筑良好的压力应对机制,对今后的工作压力管理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3.2 心理资本与应对方式和知觉压力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知觉压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心理资本的各维度与知觉压力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心理资本高的住院医师,倾向于乐观地看待压力事件,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事件的发展和解决问题,因此,他们感知到的压力程度较低。积极应对的住院医师倾向将压力情境评定为有益的挑战,做出努力改变压力情境的行为,主观知觉到的无力感和失控感较少;消极应对的住院医师倾向将压力情境评价为妨碍发展的威胁,在压力情境中逃避退缩,感知到较强烈的无力感和失控感。另外,将住院医师心理资本看作一种特质类的个体资源,心理资本高的住院医师有信心面对处理压力事件,并且能够忍受慢性压力源带来的持久压力感受,其更倾向于积极地解决问题;反之心理资本低的住院医师可能会较多的选择退避、自责等消极的方式应对压力。
3.3 应对倾向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知觉压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直接影响个体知觉压力的同时,也通过影响个体应对方式来影响知觉压力。应对方式经常作为中介变量出现在与心理应激、压力反应相关的研究中。作为一种认知行为变量,应对方式不仅会受到个体特质(例如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的影响,并且影响着个体对压力的评价、对压力事件的反应和对压力的感受,在心理资本对知觉压力的影响中,起着一部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应指出的是,不论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对,其中介作用在总效应中的占比并不大,说明心理资本对住院医师知觉压力的直接影响不可小视。
综上所述,心理资本对于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应对方式均产生影响,是住院医师压力管理和心理建设的重点。另外,针对缓解住院医师压力,可以从应对方式角度入手,通过训练住院医师形成积极应对方式,达到短期内减少住院医师知觉压力的目标。
4 住院医师心理资本培养及压力管理的建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可以被看做是医生职业生涯中的职业性格塑造期,此期间不仅住院医师的临床技术日臻纯熟,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应对工作压力的风格也会逐渐形成。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将住院医师培训的阶段看作是其职业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个阶段指导住院医师构建强大的心理资本,引导其正确认识压力、应对压力、管理压力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住院医师的心理健康及心理资本培养,可以利用心理学方法,从个体和组织两大层面分别进行干预。对无法在工作环境中良好应对压力以及出现压力性疾病、适应不良的住院医师,可通过个体心理咨询来缓解住院医师压力。有关压力和心理资本的专题讲座,可以帮助个体正确认识压力、了解心理资本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宣传积极心理的理念,促进个体对待工作学习的积极态度。在组织层面上,团体辅导以及团队拓展是培养住院医师乐观和希望等品质较为有效的途径。团体放松训练能够帮助个体舒缓压力所引起的身心反应;团体归因训练在缓解抑郁和增强个体积极心理因素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树立合理的归因体系,纠正错误信念,促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压力应对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心理学手段进行住院医师心理资本培养和压力管理干预时,要认识住院医师人格发展阶段及其压力源的特殊性,使培养和干预卓有成效。
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相关政策全面实行不久,针对住院医师群体的研究尚不多见,但相信随着医疗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住院医师群体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开展更多的研究,帮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
[1] 王媛媛,刘薇薇,张志红,等.工作压力对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生活质量的影响路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A):2134-2137.
[2] Rice VH.Handbook of stress,coping,and health: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research,theory,and practice[M].London:SAGE,2000.
[3] Luthans F.心理资本[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 Avey JB,Luthans F,Jensen SM.Psychological capital:a positive resource for combating employee stress and turn-over[J].Human Res Manag,2009,48(5):677-693.
[5] 龚怡琳,刘金莲,张洪君,等.三级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688-690.
[6] 黄希庭,余华,郑勇,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1-5.
[7] 闫丽娜,苏便苓,李震中,等.医护人员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57-58.
[8] 朱红强.医生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4.
[9] 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11-15.
[10] 黄希庭,徐凤妹.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2]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13] Luthans F,Avolio BJ,Avey JB,et al.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on Psychol,2007(60):541-572.
[14]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5]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6] 卢惠娟,张意志,殷琼花,等.苏州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应对方式[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2):1684-1688.
[17] 李能江,李豫川,周皓岚,等.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6):2126-2128.
[18] 李慧,段明君,王洪明.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与三维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9,22(3):157-159.
[19] 刘琳琳,臧爽,周泓旭.医疗从业者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6-7.
[20] 党伟,曹阳,孙荣距,等.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及身心压力调查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56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