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徒手心肺复苏术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2018-05-02陈晶晶何小俊
陈晶晶, 何小俊
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是目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因120急救人员未能及时赶到现场,而周围群众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晓率及操作技能掌握率低,导致约50%的心脏骤停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有效CPR而死亡[1]。因此,加强社会群体对CPR操作技能培训,提高CPR的普及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CPR急救培训在很多国家或城市已列入中学生必修课程中,而我国各类学校中尚未开展CPR课程,人群CPR普及率仅为1.0%,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基于此,本研究对襄阳市某中学在校生进行CPR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开展复测调查分析,为加强学生的CPR技能,提高公众的CPR普及率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使用自编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CPR基本知识、获取信息的途径、接受培训的意愿、对他人进行急救的意愿、现场的处置、正确的CPR操作等。现场调查前由专家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现场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几个班同时进行,首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要求,再取得学生的知情同意,进行匿名问卷填写。问卷由学生自填,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后现场收回。问卷调查后,对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进行现场技能考核,在CPR技能测试专用模型人上进行操作,由两名主任护师进行打分,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考核标准参考《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版)》[3]。
在基线调查和第一次技能考核结束后,由专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参考《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版)》要求,徒手CPR培训要点包括心肺复苏的目的、判断病人是否应该进行心肺复苏、病人体位、通畅气道、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方法、按压力度、按压频率等)、人工呼吸方法步骤、按压有效指征等。培训方式有:①集中观看CPR知识和技能的示教片;②护士在模拟人上分步骤讲解和示范;③学生在模拟人上练习,护士在旁重点指导;④将CPR教育资料发给培训对象,以便复习,强化记忆。培训结束三个月后使用基线调查的问卷对参与基线调查的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CPR技能评分。评分规则和培训前评分一致,对比分析两次问卷调查和技能评分的结果。
1.3 质量控制
研究设计、现场调查和数据录入分析全程均进行质量控制。问卷设计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请专家进行评估、修改和指导。在现场调查前随机抽一个班50人做预调查,检验问卷的可行性,对学生有疑问的问题表述及时进行修订。在调查现场,首先由调查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匿名和保密的原则,消除学生的顾虑,以保证问卷真实性。回收问卷时,由审核员认真核查问卷,对漏项、错项要求学生现场补充完整的问卷。数据录入阶段,严格进行双人平行录入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一致性检验,对有问题的数据及时核实、修正。
1.4 数据处理
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χ2检验、t检验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基线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100%。复测调查共发放问卷413份,回收413份,有效问卷413份,有效率100%。复测调查时,有3名男生和4名女生因病因事未参加问卷调查和技能考评,未纳入分析。其他人口学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 n,%
2.2 基线调查CPR知识来源
基线调查显示,中学生CPR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47.86%)和网络(28.33%);初中生CPR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49.05%)、网络(27.14%)和报刊书籍(15.71%),高中生CPR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46.67%)、网络(29.52%)和报刊书籍(13.81%)。来源于其他途径的均比较少。见表2。初中生和高中生相比,CPR知识来源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30.00,P=0.224)。
表2 中学生CPR知识来源 n,%
2.3 中学生培训前后CPR知识知晓率比较
培训前,中学生对CPR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低,最高的知识点知晓率未超过10%。相对较高的是“判断意识丧失方法”和“判断呼吸停止方法”的知晓率(7.14%、7.86%),最低的是“胸外心脏按压深度”(2.86%)。经过系统培训后,中学生在“判断意识丧失方法、判断呼吸停止方法、判断心跳停止方法、呼吸心跳停止处理措施、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实施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和胸外心脏按压深度”这些知识点的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开单独比较,在培训前后CPR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见表3。
表3 中学生培训前后CPR知识知晓率比较 n(%)
注:aFisher确切概率法;b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
2.4 培训前后CPR技能考核评分比较
培训前,中学生CPR技能操作得分比较低(25.47±5.56分),经过培训后,CPR技能操作得分(79.33±6.28分)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82,P<0.01)。初中生、高中生培训前后的CPR技能操作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培训前后中学生CPR技能考核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徒手CPR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是因各种致病因素诱发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继而自主呼吸消失,其进展急骤、病情危重,目前已成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急救状态之一[4]。CPR仍然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最有效、最关键的手段。但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因为公众CPR知识和技能普及率低下等原因,发生于院外的心脏骤停复苏的成功率仅为4%[5]。心脏骤停一旦发生,4~6 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组织损伤,CPR被实施每延迟1 min,患者的存活率就下降7%~10%[6]。因此,保证CPR实施的及时性是提高复苏效果的基础和前提,缩短复苏开始的时间可最大程度改善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的预后。
目前临床指南不断强调高质量CPR的重要性,心肺复苏指南着重强调将生存链划分为在院内和院外。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将依赖周围群众获得救助,心脏骤停时现场群众早期进行CPR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院前急救过程中徒手复苏最为常用,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按压频率、位置因素等都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7-8]。因此,提高公众CPR的普及率,增加CPR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2 中学生CPR知识来源
本次研究显示,襄阳市中学生CPR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47.86%)和网络(28.33%),来源于学校、课堂、老师、父母等途径的知识较少。调查发现,学生虽然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过相关的CPR操作,但具体的知识并不了解;且初中生和高中生比较,CPR知识来源无明显差异,说明我国对中学生CPR的教育培训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我国对在校学生有关CPR普及教育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Chen等[9]研究显示,武汉市只有3%的学生参加过CPR培训;而欧洲国家已面向公众广泛开展CPR培训项目[10]。在瑞典、澳大利亚和波兰等国家参加过CPR急救技能者分别占国家总人数的45%、50%和75%[11]。因此,亟需在学生群体中大力推广CPR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便在面对突发心脏骤停时,能及时自救或救助他人。
3.3 中学生CPR培训效果明显
在培训前,中学生对CPR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低,最高的知识点知晓率未超过10%,这是中学生未经过系统、全面培训的重要体现。同时,培训前中学生CPR技能操作考核得分均较低,除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外,对正确操作步骤、观察方法、按压深度、力度等操作细节得分几乎为零。经过多种方式的系统培训后,中学生CPR各知识点知晓率显著提高,CPR技能培训效果也明显提升,这一结果与赵慧超等[12]研究相似(接受培训的学生考核合格率达到98.4%)。程艳萍等[13]研究也显示,学生经过培训后对心肺复苏知晓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在中学生中进行系统、全面的CPR培训,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有研究显示,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从初中阶段开始,学员所获得的效益会更大[14]。亦有研究显示,初中生在参加规范化CPR急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后,也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CPR急救技能[15]。此外,日本一项研究也证实,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是接受CPR培训的最适合年龄[16],从初中阶段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其效果更好[17-19]。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全面CPR培训是提高社会CPR普及率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在中学生中开展全面CPR系统培训,对提升中学生CPR知识和技能有重要意义。《2011-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中指出,我国卫生应急系统还存在着严重不足,因此,做好广大群众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造就高素质的卫生应急队伍,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20]。建议在中学阶段开展基本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有效提高社会公众的CPR普及率。
[1] 卢加发,彭金亮,彭强,等.院外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生存出院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10):971-974.
[2] 田建广,陆峰,解炯,等.心脏骤停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4):292-294.
[3] 李丽廉,黄慧萍,王雪梅.深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3):216-218.
[4] 周海林.80例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7):37-38.
[5] 钟坚,何景招,李少洪,等.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6):117-118.
[6] 陆一鸣,叶静.如何推动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J].内科临床与实践,2012,7(1):1-5.
[7] 王涛,秦俭,王长远,等.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应用的疗效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7):673-675.
[8] 王增武,董颖.2015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11):8-22.
[9] Chen ZQ,Zhao Y,Lu ZH,et al.Awareness and attitudes of Chinese studentstowa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Emerg Med J,2010,27(12):907-910.
[10] Taniguchi T,Sato K,Fujita T,et al.Attitudes to 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Japan in 2010[J].Circ J,2012,76(5):1131-1135.
[11] 殷晓菁,丛燕,赵沄,等.上海市中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3):859-860.
[12] 李慧超,陈丹青.全民普及心肺复苏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生,2016,32(32):11-12.
[13] 程艳萍,章萍,陈热花.小学生CPR知识和技能普及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56-157.
[14] 张雁,温新华,陈志,等.参与式培训在中学生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2):221-222.
[15] 顾春红.中学生心肺复苏术相关知识和态度的调查[J].上海医药,2012(10):44-46.
[16] Tanaka H,Nakao A,Mizumoto H,et al.CPR education in Japan:past,present and future[J].Nihon Rinsho,2011,69(4):658-669.
[17] 郭剑虹,吴妙桓,陈雪华,等.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268-270.
[18] 王凤艳,孔秀兰.心肺脑复苏抢救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163-165.
[19] Capucci A,Aschieri D,Piepoli MF,et al.Tripling survival from sudden cardiac arrest via early defibrillation without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Circulation,2002,106(9):1065-1070.
[20] 李丽廉,黄慧萍,王雪梅,等.深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3):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