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
2018-05-02石伟欣
高 梅,王 霞,石伟欣
(1.灵寿县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500;2.行唐县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600)
作为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常用药物,抗菌药物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容易引发院内感染,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2]。为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质量,本研究将临床药师引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现将管理实践流程及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实施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时间(2017年3月)为分组依据,分别于2016年11月~2017年2月、2017年4月~7月各抽取43例需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2个组别。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3.4±5.2)岁。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3.8±5.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抗菌药物应用
对照组实施常规抗菌药物应用。
1.2.2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观察组实施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用药史评估。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共同与患者、家属展开交流,了解并记录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史、药物过敏史及用药史。(2)病例讨论。临床药师全程跟踪临床医师的病例讨论及临床会诊等工作。根据患者基线资料及有关资料,提出抗菌药物应用指导,辅助临床医师开具适宜处方。(3)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培训。由临床药师负责根据本院抗菌药物类型,制定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确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培训内容,组织临床医师积极参与各类新型抗菌药物及易发生不合理应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药效、不良反应知识培训,以降低不合理用药行为的发生率。(4)开展抗菌药物处方评估。临床药师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定期评估临床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不合格处方或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处方,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状况,评分项包含用药时机不当、无用药指征、用量用法不当3种。
观察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安全性,评分项包含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肝肾功能损害3种。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选用SPSS 19.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合理用药状况
对照组共出现7例不合理用药状况,观察组仅1例。对照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18.60%,高于观察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状况 [n(%)]
2.2 抗菌药物治疗安全性
对照组4例出现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肝肾功能损害各1例,观察组仅1例过敏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高于观察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治疗安全性 [n(%)]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受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不足、临床医师专业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合理用药行为时有发生。这种状况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对其预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临床药师的参与有助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质量的改善,其作用包含:(1)改善药学工作质量。引入临床药师后,临床药师可全程参与临床医师的会诊、治疗方案制定流程,秉承合理用药原则,提供专业的抗菌药物安全应用指导,以提高药学工作质量。(2)提高临床医师专业水平。在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式中,可通过开设抗菌药物临床安全应用培训课程、抗菌药物处方评估等途径,纠正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临床疗效、药理机制等方面的不恰当认知,进而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本研究将86例需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观察组2个组别,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抗菌药物应用、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33%、不良反应发生率2.33%,均优于对照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18.60%、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P<0.05)。因此,这种管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为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规范性,医院可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广泛推行临床药师参与模式,由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共同完成患者的病历分析、会诊、开具处方等工作,以降低用法用量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等不合理用药行为的发生率,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1]沈 静,张 歆,王 旭,等.2012—2015年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163-164.
[2]龚 磊,龚其海,陈 灵,等.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09):8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