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研分析
2018-05-02陈祖华
陈祖华,高 燕
近年来,在国家研究生教育培养政策鼓励和引导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某些学科领域招生规模甚至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注重理论和学术研究创新的学术型学位教育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更注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仍存在学用脱节、知行不一、知识陈旧、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专业硕士教育大而不强,培养过程与学术型研究生差异区分度不大,与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脱节。作为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审计专业硕士,审计专硕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如何?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硕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例,首先从理论上阐述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审计专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最后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内涵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研究审计专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首先需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
实践创新能力包含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的含义,是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我们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词义入手,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加以分析。对在校研究生而言,实践能力主要是学生个体运用所学知识、方法与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是指改进或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创新能力一方面表现为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对已有知识的获取、运用和改进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研究和提出新兴的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技术、新发明的能力。已有研究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类观点把实践创新能力归纳为创新能力的范畴,认为实践创新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创新能力,另一类观点把实践创新能力归纳为实践能力的范畴,认为实践能力分为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实践创新能力是对实践能力的最高要求。综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概念,文章认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是实践能力或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也不是二者概念简单地相加,而是一个综合的,具有具体内容的新概念,它包含在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获取和应用能力、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及研究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等等。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
实践创新能力主要通过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来体现,本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硕的专业实习情况为例,通过审计专硕在实习中的表现和相关专业人士的评价,考察现阶段审计专硕实践创新能力现状。作为以审计学科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硕基本学制为两年,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二个学期会被安排到全国审计系统各部门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专业实习实践,每个研究生除了本校的导师以外,还会安排一个实习单位经验丰富的审计干部作为实践导师,帮助研究生完成实习工作。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采取封闭式问题的形式,结合实践创新能力所包含的各方面具体内容,选择反映实践能力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文字写作、表达沟通、团队协作、组织协调六项指标和反映创新能力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能力、归纳总结、创新思维、批判思维七项指标,并设置相应的回答选项“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很弱”。为能够定量地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文章对问卷中指标的回答选项实行赋分,选择“很强”得分 S=9,选择“较强”得分 S=7,选择“一般”得分S=5,选择“较弱”得分S=3,选择“很弱”得分S=1。除了对反映实践创新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外,问卷还设置了开放式问题,接受调研对象可根据审计专硕研究生的实践表现提出对提高审计专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建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依据选取的实践创新能力指标内容,以审计专硕研究生实践导师、用人单位及部门负责人和本校授课为调研对象。其中,实习单位实践导师和用人单位部门负责人就问卷的问题对审计专硕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本校授课教师通过个别访谈获取审计专硕在实习前和实习后课堂表现的信息,通过对比可得出审计专硕在实习期间的学习收获。共发放问卷39份,有效问卷36份,其中26份问卷对提高审计专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
三、调研数据分析
实践创新能力可细分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践能力的增强。
表1 审计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情况
调查显示(表1),根据实习导师和用人单位对审计专硕学生的实习表现评价,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这两项能力的评价较好,“很强”的占比高于70%,且总计分高于300分。说明我校审计专硕学生们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消化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强。知识运用、表达沟通、文字写作这三项能力评价计分都在270左右,对于知识应用这一能力,评价“一般”占比13.9%,“较弱”占比2.7%,一定程度上反映审计专硕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掌握的理论专业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文字写作和表达沟通能力,“很强”和“较强”的占比较大,说明这两项能力得到了认可。组织协调能力得分最低,47.2%评价“较强”,19.5%评价“一般”。
表2 审计专硕研究生创新能力情况
由表2数据可看出,反映创新能力的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或等于270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评价为“较弱”,且总体得分排名靠后,说明审计专硕在实习过程中这四项能力的表现不尽人意;研究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评价占比较大的均为“较强”,没有“较弱”和“很弱”的评价。比较表1、表2可知,审计专硕各项实践能力得分均高于创新能力得分,实习单位和实习导师对实践能力的认可度更高。
图1 审计专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建议
图1显示了调研受访对象对提高审计专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统计情况。调研对象的回答综合起来主要有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实务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交流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这六个方面。如图1所示,23%在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方面提出了要求,认为审计专硕由于专业知识结构的缺乏,造成工作缺乏思路,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因此受到限制,难以及时进入实习状态,因此夯实理论基础,丰富专业知识很有必要。12%强调审计专硕知识面的拓宽,由于审计工作面对的被审计对象千差万别,对专业知识之外的其他知识也应尽量拓宽,进一步加强如企业管理、财税实务等跨专业跨领域综合知识的培养。19%建议加强审计专硕的审计工作基本实务操作能力,为了尽快进入实习状态,需更新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于实务,注重技能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增强实践针对性。15%希望能多提高实践与理论的匹配度,使理论服务于实践,增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的能力。除此之外,各有12%在交流沟通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出了建议,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审计创新和研究的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总结、归纳,举一反三。
四、提升审计专硕实践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基于对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硕实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审计专硕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现状,结果表明:审计专硕研究生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很强,文字写作和表达沟通能力得到了实习导师的认可,组织协调、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需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审计专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第一,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案例教学。课程设置需围绕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展开,审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强调高层次和应用型,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表现为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学校要合理规划在校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提高与专业相配套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面。由于审计工作实操性很强,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于实务,优化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加强审计案例、审计问题线索追查方法等课堂教学,与具体审计业务相结合,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第二,建设高水平导师团队,形成校内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密切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导师应积极发挥对研究生的引导作用,校内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在审计硕士培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教育培养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对审计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过程。学校应该建立由学院、研究生院、校内导师、实习单位、校外实践导师共同参与的工作协同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多交流沟通,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培养研究生的审计工作全局观。实践创新能力是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审计时间和审计实践的积累。要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对实习研究生而言,在审计实践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参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培养审计工作全局观,在实习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要多思考解决办法,主动向审计干部、老师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多了解政府部门和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法制环境和运行规律,培养审计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周立新,雷显芬.地方高校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96-103.
[2]陈昊珏.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03):67-70.
[3]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02):74-82.
[4]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88-94.
[5]李雨,李海燕.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J].教育评论,2016,(04):34-37.
[6]刘晓宇.学硕和专硕实践创新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0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