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延安时期美国观察组的几个问题

2018-05-01白媛媛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问题

【摘 要】 文章介绍了1944年7月美国美军派驻延安观察组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分析了中共方面对美军观察组所持态度,观察组是第一个进入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的官方代表团,他们的到来标志着中共与美国政府建立半官方的合作关系,这对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及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美军观察组的到来,反映出对中美友好合作抗日的坚定态度。观察组先后撤离延安是美国政策的转变,美偏袒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党,忽视中共的合作愿望,從而也成为中美关系史上永久的遗憾。

【关键词】 延安时期;美军观察组;问题

一、美国政府派观察组考察的背景及原因

1、中美关系的国际背景影响

抗战时期中美关系是十分微妙的。日军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美两国需要共同战胜日本法西斯结为同盟国。此阶段美国政府也将军事战略调整为“先欧后亚”,罗斯福考虑到日本百分之六十的兵力都在中国战场,如何有效地去拖住日军从而能够减轻欧洲战场压力。为了实现亚洲战略,罗斯福在全球战略布置上列出了中国战区。

2、中共自身力量和转变对美政策

初期美国政府将蒋介石作为美国的一项政治投资,热衷与其合作,提供了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一系列的援助,有意把蒋介石统治的中国政府培养成亲美国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囤积物资,把援助抗日的财力、物力和精力耗费在内战上,严重偏离了美国政府的以中国牵制日本的“理想模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共也有战后依靠美国建设中国的设想,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共产党公开在《中共中央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提出“在各种场合与英美人士作诚恳坦白的通力合作”,中国共产党真诚地表达了愿意与美国政府建立和发展双边合作关系。[1]在大的国际环境下,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夹缝中顽强壮大,抗日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引起了美国政府重视,并对这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神秘党派非常感兴趣。

3、美国对华政策以及高层认可

罗斯福曾在开罗会议上表示要求蒋介石与共产党友好合作,一致抗日。从1943年2月9日罗斯福先后三次致电报给蒋介石,提出向山西和陕西省北部及中国北方其他地区派出一个美国观察团。蒋介石却对罗斯福的要求千方百计的拖延。1944年6月21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华莱士以重庆驻美军需要根据地最新情况为由向延安派遣观察组,经过三天谈判蒋介石被迫答应。美军观察组来到延安标志着中共与美国建立一种半官方关系,或者说一种特殊形态的关系。

二、中共方面对美军观察组所持态度

1944年7月4日在观察组到来前夕,恰逢是美国建国168周年,毛泽东专门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社论《祝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这篇社论非常明确地表述出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立场与态度,“在战时要求国际反法西斯的团结……在庆祝美国国庆日的今天……能够成为美国长期的领导路线。”[2]

7月22日和8月7日,美军观察组分两批共18人先后到达延安,这是第一个进入革命根据地的美国官方代表团。观察团还被包瑞德称为迪克西使团,“迪克西”是美国内战时期叛乱的南方各州的统称,他给这项陕北解放区考察任务用“迪克西”意味深长。观察组在延安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中共根据地以及华北日军的各方面资料、情报,从而美国政府能够更加准备分析中共在战争中的战斗力价值与贡献,其次是提供气象资料给海空军作战。包瑞德负责观察组的军事方面,谢伟思和卢登负责政治方面。

8月15日一篇《欢迎美军观察组》的社论,毛泽东亲自修改标题,加上“的战友们”四个字变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并强调指出:美军观察组赴延安,“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这是关系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反日寇、解放中国的问题,这是关系中国两种主张两条路线谁是谁非的问题,这是关系同盟各国战胜共同敌人、建立永久和平的问题。”[3]这篇社论一方面欢迎美军观察组的到来并预祝任务成功,另一方面增进对同盟国友好,加速共同最后战胜日寇的决心。之后周恩来起草《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也明确表示:“这次外国记者、美军人员来我区及敌后根据地……应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

观察组的考察被有些根据地领导所担心,害怕就此招来日军“扫荡”,从而致电毛泽东说“美军事人员…… 可能引起敌人注意和‘扫荡…… 害多利少”。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复电:“机场筑好后,大批美军人员陆续飞来军部及各师,我们应表欢迎”,“虽可能引起日寇‘扫荡,但比较全局,利多害少”,“放手与美军合作,处处表示诚恳欢迎,是我党既定方针”。[4]这封电报处处体现毛泽东及中共中央一切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美军观察组的到来,足以看出对中美友好合作抗日的坚定态度。

经过观察组的深入考察,包瑞德在报告中提到共产党的军队“是一支年轻的、经受战斗锻炼、受过良好训练、伙食和服装都不错的志愿军,这支队伍本质极好,情报工作水平很高,士气旺盛”。 [5]仅仅从1944年7月到次年2月谢伟思一个人就写了77份政治报告。他写道:“共产党在中国之地位,比现存任何团体都高”“共产党将在中国生存下去,中国的命运不是蒋介石的命运”,未来的中国属于中国共产党,“蒋介石的封建的旧中国,不能长期与华北的一个现代化的、有活力和有人民拥护的政府并存” 美军观察组成员在延安的963天里,对中共也有了一些认知和判断,美国政府和人民在反馈回来的报告中更加深入了解中共及敌后根据地真实情况。

三、中美两国政策改变对观察组先后撤离延安的影响

驻派延安的963天里,美军观察组与中共领导人们不仅工作上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感情上也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发展,美国政府调整政策决定“扶蒋反共”。1944年11月起,驻派延安的观察成员们先后被调离。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军队进攻解放区,从而内战全面爆发。次年3月11日蒋介石针对边区重点进攻,至此观察组人员全部撤离延安。

1、美国政策的转变

1944年美英两国将注意力转移到太平洋前沿岛岛屿,改变了以中国大陆为反攻日本的计划,因此中国战场所处的战略地位大大降低。次年罗斯福因病逝世,副总统杜鲁门按照美国宪法接替罗斯福担任总统,杜鲁门上台直接影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此时,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重点趋于如何在战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占据有力地位而不是如何加强中国的抗日力量。因此“扶蒋反共”政策为美国利益服务成为必然选择,于194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公开宣布在中国只同国民党合作而不与共产党合作,这时候中共和美国关系开始紧张。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发表了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铁幕演说”,美苏冷战的序幕正式拉开,中美关系不可避免的开始走向破裂。

2、中共调整对美政策

从1935年到1948年这十三年间,美国的记者、作家、学者、医生、科技工作者等,以及这18个观察员到达延安人数达90余人。无论民间团体还是官方队伍,毛泽东态度很明显是亲美的。至谢伟思离开延安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对美国态度仍然是正确、认真和真诚的。

但随着驻华大使赫尔利在执行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言而无信,发展到公开地“扶蒋反共”,与其一唱一和,两人演起卑劣的双簧戏。中共中央曾指出“美国目前政策,偏以扶蒋,这更容易助长蒋之独裁气焰和内战危机。”1945年4月2日赫尔利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反共讲话,之后《解放日报》将此消息报道并发表评论。6月,谢伟思就被扣“共产党间谍”的帽子而拘系。社论《从六人被捕看美国对华政策的两条路线》毛泽东给批示“重庆此件很好。延安暂取不理态度。”这篇社论初次提出“赫尔利之流”说法,并认为谢伟思被捕是中美关系的分水岭,但中共始终对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都没有敌意。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美国政府在与国民党政府保持正式的外交关系下,能够突破种种困难,来中共心脏——延安参观和考察,与其说是冲破国民党的封锁,第一次正式让外界真正了解到根据地的抗战力量与成就,不如说是中共和美国合作的开端,写下了美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关系史上新的一章。这本应成为双方全面合作的开端。但由于战争形势的瞬息万变和中国形势发展的误判,美偏袒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党,忽视中共的合作愿望,从而也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永久的遗憾。

【注 释】

[1] 李邦松.抗战时期我党对美外交实践及其启示 [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3.20-26.

[2]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

[3] 1944年8月15日《解放日报》.

[4] 刘少奇年谱.上卷[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5] 陈子平.美国第一个官方代表团——美軍观察组在延安[J].档案时空,2008.7.10-13.

【作者简介】

白媛媛(1993.5-),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问题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