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模式探析

2018-05-01彭晓蓓吴一桥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

彭晓蓓 吴一桥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特点,阐述了高校党建工作融入网络社团的政策依据,探讨了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管理模式。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社团的发展;建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红色网络社团;完善党建工作进入网络社团的相关制度。

【关键词】 高校党建;大学生网络社团;融入模式

大学生网络社团是指高校学生基于相似的爱好和需求,以虚拟的身份在网络空间上建立的、有明确或特定宗旨的群体组织。大学校园中社团的兴起是伴随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PC机和电脑的普及,以网络为依托,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形式多样、类别丰富的网络小团体,例如各大院校的BBS、动画交流QQ群、微信群、微博群、考研论坛,或以电影为主题的聊天室等等。[1]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团的数量多于校园中的传统社团,59.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社团,而其中平均每人参加网络社团的个数高达1.99个,多于传统社团的平均每人1.8个。[2]网络社团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开展党建工作进大学生网络社团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落实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又是党组织在网络社团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校党建进网络社团已然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特点

大学生网络社团是由传统社团发展而来,具有传统社团的各种特点,又包含网络的虚拟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在目前网络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网络社团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既受社团自身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影响,如虚拟性、匿名性、交互性等,也与一些外界因素密切相关。

1、虚拟性使社团活动隐蔽性增强

由于网络的存在,大学生网络社团才得以自发组成并进行日常交流活动。网络社团其存在的“空间”是虚拟的、无形的,成员之间依靠网络账号进行非直观的沟通与联系,其组织成员行为以数字化方式进行,也就是说借助一台计算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常识和网络操作技能,就可以影响社团活动,这就使得网络社团活动无论好坏、是否合法,都极易被暗地操纵和隐秘行动。

2、匿名性使社团成员身份复杂

大多网络社团的参与者能够不受时间、地域、年龄的限制,可自由、匿名注册,自然也包括一些非在校大学生和社会闲杂人员甚至一些敌对势力进入。这些加入的校外人员,动机和身份都无从知晓,身份异常复杂,鱼龙混珠,良莠难分,给网络社团管理带来巨大困难。

3、交互性导致社团出现“羊群效应”

网络社团普遍采取的是扁平式民主管理模式,网络的交互性使得成员之间关系平等,言论自由、随意。但这种几乎不受限制的平等和自由往往会因某个讨论或倡议,很快实现网络与现实的互动,形成一定的声势,由虚拟活动转变为现实行动,如集会、游行等。大多数不明就里的成员往往成为受蛊惑的“羊群”。

4、新生性受制于成员能力与水平

由于许多大学生网络社团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成员普遍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站建设水平及活动的效果,加之社团组织者自身也缺乏建设网络社团的相关经验,还不能熟练掌握相应的互联网技术,一些网络社团的网站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3]

5、流动性使社团组织结构更为松散

大学生网络社团大都是自发形成的,社团成员生存于自由、虚拟空间内,没有强制的制度和纪律约束,其加入和退出都是自由的,这样的社团往往缺乏持久的稳定性和长久的生命力。[4]一旦共同爱好或者需求消失了,社团随之解散。

二、高校党建工作融入网络社团的政策依据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5]大学生网络社团是校园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必须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高度對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了新的重要战略部署,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

大学生网络社团作为大学生重要生活部分,要让其成为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也进一步确立“党建+人才”的理念,坚守思想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三、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管理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影响力,既缺乏必要的指导,也没有在经费、设施、场地等物质方面予以支持,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社团的发展

大学生网络社团不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白点。目前,高校对学生网络社团的管理与引导还很薄弱,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登记和注册信息库,成员实名登记政策还需进一步推广和落实。通过网络社团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也没有更好的融合进入大学生的网络社团中去进行有效引导和有效监控,这就无法对一些不法人员和不良思潮予以有效抑制,这一状况亟待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建设紧密结合,就必须了解网络社团的基本信息,如社团类型、比例、成员人数、身份等等,同时必须把握网络社团特点,随时关注信息来源, 注意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和发展方向。对学生关注的焦点事物、重大的政治问题、敏感性意识形态问题,可以敞开言论,因势利导,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舆论方向。积极开展正面宣传、正面引导和正面疏通,以强化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积极创新网络平台,把大学生网络社团吸引到高校主流网络平台运行的轨道上,实施舆论引导和引领,筑牢网络绿坝和腐蚀思想的堤坝,牢牢占领高校校园健康和谐文化的网络阵地。

2、建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红色网络社团

随着党建工作进网络社团的发展,鼓励建立一批红色网络社团,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思想上的困惑,关注大学生身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学生需求,激励学生参与,将大学生吸引到红色网络社团中;并用积极的话题来引导大学生思想舆论的走向,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鼓励建立红色网络社团,提高学生接收和判别新事物的能力;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如智能化检索、智能化网络监控、网络嗅探技术的思路),进行科学普及、科学探讨和学术交流;增加公益服务型大学网络社团的功能,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和生活互助信息,辅之以勤工助学需求和校园生活信息等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版块。

3、完善党建工作进入网络社团的制度

网络社团种类繁多,信息技术含量较高,也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作为高校党建工作来说,就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了解网络社团的组建方式和运行规律,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素养。高校要形成网络社团备案制度,采集大学生网络社团基本信息;健全网络社团成员登记实名制,形成完善的社团成员资料数据库;规范网络社团监控机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有效防止不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侵蚀,使网络社团建设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下。高校党员们要积极介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组建与发展,发挥党员在社团中的积极作用。了解学校现有学生网络社团的基本信息,针对骨干成员,从提高网络社团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培训,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将其吸纳到团学组织或者党组中来。关注网络社团的发展规律,配备经验丰富的党员老师和优秀学生党员参与网络社团建设,使得网络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各个社團自身特点给予针对性地扶持,合理利用这个网络空间,使其扬长避短,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6]

总之,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网络社团必将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高校必须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存在和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清楚地看到它们对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影响,积极扶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网络社团,趋利避害,完善社团管理,规范社团的运行,充分利用网络社团开展各项教育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连生,胡继东.大学生网络社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学术论坛,2011(6)208-211.

[2] 黄平.大学生网络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103-107.

[3] 秦舒莹.发展中的大学生网络社团:问题与应对[J].社团管理研究,2011(10)45-48.

[4][6] 杨连生,胡继东. 大学生网络社团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1(6)72-75.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新华网,2017-2-27.

【作者简介】

彭晓蓓(1982-),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吴一桥(1970-),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
新时期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的探讨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探析
贯彻落实习近平党建思想,积极推动高校党建工作
全媒体视阈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