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及其演变
2018-05-01张甲芳
【摘 要】 本文借助Kernel 密度和Markov链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及其演变,得到如下结论:(1)Kernel 密度估计显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为明显,且呈现出不断扩大态势,同时伴随着极化特征的出现。(2)Markov链分析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动性较小。从长期来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将朝高水平阶段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Kernel 密度;Markov链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村金融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根据以往文献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文献聚焦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等方面。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借助Kernel密度和Markov链估计方法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进进行探析,为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Kernel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方法作为非参数估计方法之一,在学术界应用非常广泛,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按照核密度的相关理论,可以得知核密度估计公式为:
(1)
(1)式中表示中N表示观测值,x1,……,xN表示随机变量,h为带宽,k(x)为核函数,且满足:k(x)≥0,k(x)=k(-x),。通常情况下,采用高斯核进行核密度估计,其函数形式表示为。在实践过程中,带宽(h)和观测值(N)之间一般满足,。
2、Markov链方法
Markov链是一个随机过程的状态空间,按照Markov链的定义,Markov链满足:
其中,x(tn)是在条件x(ti)=xi下的条件分布函数,Markov链主要是用于判断随机变量的状态转移概率和稳态分布。详细介绍可以参考沈丽等(2013)一文。
3、数据说明与来源
参考张兵等(2015)的研究,本文选取了农村信用社年存款和贷款的总额占农村GDP的比重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各省的统计年鉴。
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Kernel密度估计
图1给出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1992-2015年之间的动态演变态势。根据图1可以发现,相比1992年而言,1997年Kernel密度曲线波峰高度下降趋势较为明显,波峰宽带明显变宽,说明1997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相比1992年而言,各地区的差距不断加大。同时,在Kernel密度曲线的右侧出现出一个小峰,说明2002年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极化现象。相比1997年而言,2002年Kernel密度曲线波峰高度下降趋势较为明显,波峰宽带明显变宽,说明2002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各地区的差距依然不断加大。相比2002年而言,2007年Kernel密度曲线波峰高度呈现出下降趋势,波峰宽带变窄,说明2007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各地区的差距呈现出增大趋势。同时,在Kernel密度曲线的右侧呈现出多个小峰态势,说明2007年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高水平“俱乐部”现象。相比2007年而言,2015年Kernel密度曲线波峰高度继续下降,波峰宽带继续变宽,说明2015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依然呈现出扩大态势。虽然在Kernel密度曲线的右侧呈现出小峰态势,但是不够明显,说明2015年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高水平和低水平的“俱乐部”现象有所消失,极化现象逐渐不明显。总体来看,在样本观测期内,Kernel密度估计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Markov链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本文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农村金融发展低水平阶段,区间为(0,0.5],用类型Ⅰ表示;农村金融发展中低水平阶段,区间为(0.5,1],用类型Ⅱ表示;农村金融发展中等水平阶段,区间为(1,1.5],用类型Ⅲ表示;农村金融发展中高水平阶段,区间为(1.5,2],用类型Ⅳ表示;农村金融发展高水平阶段,区间为(2,+ ∞],用类型Ⅴ表示。
表1给出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Markov链转移矩阵概率分布,表1中的对角线上的值均位于该行的最高位置,说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流动性相对较稳定,但非对角线上的值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具体来看,表3的第2行可以解释为有88.4%的省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当年保持同样的状态,即低水平阶段,但是也有11.6%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上升为中低水平阶段,上升了一个等级。表3的第3行可以解释为有85.1%的省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当年保持同样的状态,即中低水平阶段,但是也有12.3%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上升为中等水平阶段,上升了一个等级;还有1.7%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下降到低水平阶段,下降了一个等级。表3的第4行可以解释为有73.8%的省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当年保持同样的状态,即中等水平阶段,但是也有15.5%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上升为中高水平阶段,上升了一个等级;还有10.7%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下降到中低水平阶段,下降了一个等级。表3的第5行可以解释为有75.0%的省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当年保持同样的状态,即中高水平阶段,但是也有15.8%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上升为高水平阶段,上升了一个等级;还有6.6%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下降到中等水平阶段,下降了一个等级;同时,还有2.6%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下降到中低水平阶段,下降了二个等级。表3的第6行可以解释为有91.4%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当年保持同样的状态,即高水平阶段,但是也有8.6%的省份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下降到中高水平阶段。
表2给出了中国农村金融1992-2015年初始分布和稳态分析的检验结果。从表2可以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水平下降的幅度最大,而高水平上升幅度最大。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状态,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长期来看,将处于高水平阶段的省份最多。高水平状态的省份占比为44.2%,其次是中高水平為24.2%,再次是中低水平为15.8%,而低水平则为2.3%。具体来看,农村金融发展低水平所占省份从65.5%下降到2.3%,下降幅度达到63.2%;农村金融发展中低水平所占省份从27.6%下降到15.8%,下降幅度达到11.8%;农村金融发展中等水平所占省份从6.9%上升到13.5%,上升幅度达到6.6%;农村金融发展中高水平所占省份从0.0%上升到24.2%,上升幅度达到24.2%;农村金融发展高水平所占省份从0.0%上升到44.2%,上升幅度达到44.2%。这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从长期来看,中国农村金融水平将逐步朝高水平方向发展,并趋于稳态。
五、结论
本文使用了1992-2015年省际数据,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方法和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趋势。得到如下结论:(1)Kernel 密度估计显示,从1992-2015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较为明显,且呈现出不断扩大态势,同时伴随着极化特征的出现。说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比较明显,存在高水平“俱乐部”现象。(2)Markov 链分析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动性较小,基本保持在原来阶段。总体来看,按照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态势,从长期来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将朝高水平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丽,鲍建慧.中国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演进:1978~2008年——基于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05)33-47.
[2] 张兵,翁辰.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J]. 农业技术经济,2015(9)37-47.
【作者简介】
张甲芳(1984-)女,硕士研究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怀化府星路支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