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鉴赏课应有大任务意识

2018-04-29汪园园

摘 要:高中阶段的经典文本往往具备复杂而深刻的意蕴,鉴赏当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羊脂球》就是如此。为了让学生形成透彻的认识,鉴赏课不应停留于单一文本的学习,教学设计应有大任务意识,在统一的主题下设计组合式的学习清单。大任务应多维度展开,可以向正、反方向拓展,也能以写促读,在立体阅读中获得对主题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羊脂球》 文学鉴赏 大任务

作为一个依靠出卖肉身维持生活的女人,羊脂球先后多次对“性”做出了拒绝,这一行为符合她的身份吗?文学鉴赏课上,对羊脂球形象的讨论产生了争议,比如,羊脂球的自我牺牲是不是主动的?为什么莫泊桑把她写得那么美丽、善良?等等。一些学生认为,拒绝陪普鲁士军官睡觉是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对侵略者的憎恨,外出避难就是因为殴打了住在她家中的普鲁士士兵,再说,反正也是不可能得到报酬的;拒绝本国民主党代表高尼岱也是基于民族节操就有些矫情了,似乎是作者在有意拔高。

这样的认识令人意外。莫泊桑选择将妓女作为正面形象来对比上流社会精英,恰恰要用前者来否定后者,用后者来反衬前者,本身是一种创举,意在挑战和颠覆传统价值观,肯定羊脂球这一形象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但学生还是对羊脂球的行为提出了疑问。这其实不完全是传统思维的作用,而是一种简单思维:人的品格高下是由社会身份决定的,即卑贱的妓女不可能有高贵的品格。借助人物行为与技法的分析,学生初步认为人物性格是符合内在逻

辑的,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学生未能真正理解人性的复杂。因此,《羊脂球》单一文本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形成成熟的认识。也就是说,接受一种价值判断,仅仅依靠一个文本的学习是难以做到的,而高中阶段经典文本的鉴赏往往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羊脂球》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这需要更多同类形象的印证,巩固学习《羊脂球》获得的初步认识,意识到这一特殊群体可以是“美丽”的。于是,我们将学习任务放大,在统一的主题下设计了组合式的学习清单。

第一组任务——全体阅读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观看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思考:妓女们的自我牺牲是否符合逻辑?

本组任务直接呼应《羊脂球》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妓女是否具备爱国情怀与自我牺牲的问题。研习之后,学生找到了故事发生的共同背景:战争。是什么让13个“不要脸的骚妹子”悲壮赴死?是“恶”。当南京成为人间地狱,日军灭绝人性的“恶”进入教堂这块净土的时候,教堂中的人们受到“恶”的侵犯,反而激出了他们的“善”,“恶”来得越猛烈,“善”便反弹得越厉害。随着善意的释放,同情心、责任心、包容心、自我牺牲精神这些人类可贵的品质都开始觉醒回归,这一刻不再有妓女、学生、混混的区别,这一刻他们都是拥有高贵品质的人。人性的觉醒使得后面的剧情变得合理,妓女也可以自我牺牲、混混也会舍身救人,十三岁的女学生也会懂得感恩。

结合《金陵十三钗》的研习,学生还认识到,《羊脂球》在批判战争之“恶”的同时,犀利地揭示了人性的伪善与卑污,这是另一种形态的“恶”,羊脂球的“善”因了同胞之“恶”更显得光辉照人。课堂讨论还涉及《金陵十三钗》电影与小说的很多不同。比如,电影直接用少女时期书娟的旁白开场,时间空间直接拉到南京城沦陷那天,营造了一种紧张危机的压迫感,使得观众一开始就感受到强烈的残酷氛围。小说则是从书娟侄女讲述书娟姨妈多年寻找玉墨作为引子开始,循序渐进地展开。小说中的很多情节被电影隐去,书娟和玉墨的关系,玉墨们与军人饮歌欢笑、跳伦巴舞蹈,等等。电影中妓女转变的合理性则不及小说,因为前半程妓女和女学生之间的矛盾铺陈得太饱满,妓女的情操升华来得突然。

研习《金陵十三钗》是正向拓展,是大任务阅读的首要特征。本组拓展内容含小说与视频,就小说而言,与《羊脂球》形成中外结合,视频则是跨媒介阅读。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的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但影视作品介入文学文本的鉴赏中,不应只是浏览视频信息,不应只是影像知识的专业讲解、指导与阅读,而是基于特定维度形成新的知识图谱。本组学习任务中,特定维度就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同时体会到不同媒介叙述方式的区别,但不应作为主要任务。如果特定维度确定为鉴赏表现艺术,那么,它就成了主要任务,不仅要展开讨论,还应设置不同媒介语言的相互转换任务,促进深度领悟。

第二组任务——阅读曹禺的《日出》、老舍的《月牙儿》,思考:女主人公为何没有能从沉沦中走出来?

基于对剧本的阅读,学生在陈白露身上找到了两类原因。她的悲剧固然是不人不鬼的社会造成的,生活的艰辛、无奈,现实的冷漠、残酷,迫使她一步步走向堕落、进入沉睡的梦境。另一方面又是她自身的原因,丈夫、父亲、情人没了,经济来源断绝了,这是陈白露堕落的直接原因。她的一生过的是依附男性的寄生生活,这逐渐养成了她懒惰倦怠的性格,使她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尝试一条新的道路,开始新的人生,她再也飞不起来了,再也回不去了。《月牙儿》则写了两代暗娼的人生。母女两代人都有坚韧的求生意志,努力同命运抗争,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基本的温饱,保持做人的尊严,主人公韩月容甚至经历了昙花一现的美好生活与梦幻般的爱情。但是社会并没有给她们机会,污秽的人间迫使她们坠入风尘,尤为可悲的是,韩月容居然从新式知识分子沦为暗娼。

陈白露与韩月容形象的组合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即便是抗争,也依然无法摆脱她们的悲剧命运,足见现实的残酷。只是对现实的批判角度有别,陈白露是个半梦半醒的人物,矛盾、复杂,这一形象更多呈现的是社会的畸形,正是这样一个畸形的社会同化出陈白露这样一个偏执、可怜、可悲的人。韩月容这一形象则侧重呈现了这个社会黑暗的浓厚,她不停地抗争、不放弃希望——尽管这种希望渺茫得如月牙儿的微弱的光,最终还是被吞噬。

本组学习任务是一种反向拓展,即反证,在发现区别的基础上深化理解,这是大任务阅读的第二个特征。眼前的阅读任务依然是在总主题下展开的,为解决《羊脂球》学习遇到的问题服务,即羊脂球与十三钗为何最终能够完成灵魂的自我救赎,表现出牺牲精神,陈白露、韩月容们为何缺乏这种精神。正是基于反证,学生很快明白,她们的不同命运与不同环境的关系。羊脂球与十三钗遇到了战争,并且是民族间的战争,陈白露、韩月容则深陷酱缸之中无力自拔。在看到区别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羊脂球与十三钗成为妓女与陈白露、韩月容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作品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不论处于那种环境,本质上她们都是善良的,即便是沉醉的陈白露也能对“小东西”表示一份同情。因而,成为妓女不是她们的过错。

链接不同体类文本阅读也是大任务阅读的常见做法,本组任务链接的是戏剧文本,是小说与剧本的组合学习。与视频类文本不同,剧本也是语言,但又与小说的表现手法截然不同,小说以叙述为主,剧本以对白为主。由于学习维度的制约,我们在本次学习任务中没有展开体类特征的研习,但在过程中,如果体类的不同点有助于理解研习的主题,也应选择合适的点进入讨论。

第三组任务——各选一篇描写妓女的中(古典)、西方小说,结合前两个阶段的学习、讨论,思考:中外妓女形象表现的主题为什么会不同?完成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从学生读后感中能够看到,多数人看到了中外妓女形象作为群体的差异。他们发现,面对同样无法改变的命运,西方作家笔下的妓女更多表现出自我牺牲精神,作家表达的是“灵魂救赎”的主题。羊脂球是个典型,她的自我救赎是在战争环境中完成的。对茶花女来说,是阿芒的爱情唤醒了她,使她决心脱离可耻的生活。从追求真爱到追求崇高,她的精神不断升华。最后,茶花女为阿芒及其妹妹做出牺牲,“涤荡了她的罪孽而成就了她的圣洁,她的灵魂得到了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的索尼亚在继母的逼迫下卖淫养家,出于善良,为了养活继母和那两个可怜的小孩子,她宁愿作自我牺牲。她的自我救赎靠的是虔诚的信仰,由于有坚定的信仰,她不仅陷入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善良纯真的本色,居然还感化和救赎了一个杀人犯,使后者终于去自首。自甘堕落又没得到救赎的妓女,结果就是自我毁灭。比如,法国作家左拉小说中的“娜娜”。

中国古典作品中的妓女形象更多表现出对人伦的皈依。成为受人鄙视的异类,从良是她们被纳入五伦关系,重新回返社会的唯一途径,即便不能明媒正娶,只能为小做妾,但毕竟被社会所接纳。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伦常观念作为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核心早已积淀为传统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就是个典型,她并不甘于一辈子沦落风尘,而是“久有从良之志”,为自己设计了皈依之路且苦心经营数年,把为一个封建家庭所接纳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杜十娘最后的结局不同,很多小说中的妓女都是得偿所愿的,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王美娘,在受到太守儿子欺凌之后,终于被卖油郎“怜香惜玉的真心”打动,拿出自己的积蓄赎身,和卖油郎结成夫妻,过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另一个更幸运的妓女,是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不仅嫁入豪门,日后还成为高官夫人。

很多学生还看到了不同主题背后的文化差异。“灵魂救赎”源自基督教教义,西方人相信主的恩赐和宽恕。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妓女身份无疑成为她们的原罪,整个社会视她们为另类。而基于伦理观念,中国古代社会则是“笑贫不笑娼”的,回归就会得到认可,因而作品中社会批判和道德意识都微乎其微。她们大多是色艺双全,香艳明朗,浪漫传奇。当红名妓风光无限,男粉丝众多。王美娘“吹弹歌舞,琴棋书画,件件皆精”;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礼求见;而外貌颇佳的卖油郎所以视自己为“癞蛤蟆”,只是因为他的穷而已。杜十娘的抱匣沉江,更引起了一代代读者的崇敬。史学家陈寅恪对明末清初的名妓柳如是评价极高,甚至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

本组任务的重点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展开训练,这是大任务阅读的第三个特征。在这个任务群中,阅读对象并不确定,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阅读材料中的写作训练“点”是预设的,同时提出了深度思考的要求。自主学习给了学生充裕的时间,意在让学生的心能够“宁静”下来,便于他们在文本语言里来来回回穿行。本次读写结合是以写促读,“写”作为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一种推进、一种策略,指引着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方向。读写活动中,因为要形成文字,所以“逼”着学生读得细;因为要寻找“为什么”,所以“逼”着学生读得深。“写”的形式多样,有概写、缩写、扩写、仿写、改写、评写、续写……本次则是读后感,无论是哪一种“写”,都要“从阅读中来,到阅读中去”,最终的目标,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欣赏、分析等,是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

三组连环任务是围绕一个规定主题展开的,即对妓女形象的认识,隐含的主题则是如何理解人性的复杂。第一组任务是把相似或相同主题文本放在一起“求同存异”,侧重求同,深化起点文本学习时形成的认识,是一种平面式的阅读,是大任务阅读的初级阶段。第二组任务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文本的“异质”,发现不同特性,使得获取的信息对起点文本形成互补与促进。第三组任务侧重自主阅读,在自由状态中自然实现多角度的拓展,从平面化的阅读走向立体阅读,整合零散和独立信息,构建知识间的关联与承接,从理解性阅读延伸到深层意蕴的发现,从举一反三出发,最终达成举三反一,实现对规定主题的深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