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移动微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8-04-29李茁
李茁
摘 要:文章对工科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讨论与总结,结合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的具体案例,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入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微型课程教学模式,具有普适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可为学生建立一个随手可以进行微型课程学习的平台,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科视野,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和交互方式,是对大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关键词:微课;移动课程;微波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1-0082-03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urse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case of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the mobile micro-course based on the Wechat platform is introduced as a complementar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latform is of significant universality, practicability and diversity and enables students learn micro course at anytime. This platform enriches students' learning, expands scientific vision, providing diversified methods for education and interaction, which is a sound complementary and extension of the formal class.
Keywords: micro class; mobile curriculum; microwave technique
一、工科課程课堂教学模式及改革方法
工科类专业课程通常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是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设置的。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给学生沉闷枯燥的感觉,使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国内各大工科院校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思想, 突出应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新生导引课程介绍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和课程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二是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开展课题讨论和翻转课堂等;三是开发先进完善的教辅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如开发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课后阅读资料等;四是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工科类课程更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创新,要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课堂教学不可能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和新理论、新技术的实时跟踪,如何能有效快速地跟进需要考虑采用新型的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移动微型课程教学模式
移动微型课程[1]是在移动通信环境下,学生借助无线移动终端(如手机或笔记本),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的课程,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精心的教学环节设计。把一个课程分为可以在3-5分钟内学完的一个小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每个知识点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视频、语音,也可以是图片和文字。实际上移动微型课程是微型课程在移动终端平台上的一种体现,是微型学习与移动课程两者相结合的产物。表面上看每节移动微型课程只是一个知识点,比较零碎,但可在课程制作过程中灵活穿插,形成类似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而可将零碎的知识点通过一张脉络网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消除学习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建立该课程的总体观。
关于“微型课程”,学界还未有一个明晰的概念界定,原因在于“微”概念本身的模糊与复杂。“微型课程”又称为“微课”,是“知识脉冲”,就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一种“短而聚焦的学习体验”,2008年戴维·彭罗斯把微型课程称为“一分钟的微视频”。微型课程主要运用在正式学习中,辅助课堂学科知识。2011 年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针对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2],从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微课的定义:即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针对特定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在《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一文中提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具体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视频教学。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定义“微课”为10 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同时黎教授指出“微课的时间一般在3-5 分钟为最佳,超过6分钟会使人们产生疲劳感。”因此,我们概括上述微课程的定义,可将微课程定义为短时间内有明确教学目标,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课程进行细分成可以在5分钟内学完的一个知识点,其媒体表现形式为以视频为主、语音、图文为辅的教学资源有机融合的小课程。
其实,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移动学习专家 Sharple在2000年[5]就指出,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正使e-learning向m-learning转变。一些开发e-learning的公司也把目光投向了m-learning领域。如人才发展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汇思的移动微课从 2012 年开始就将一些课程移植到手机上[6],它结合了手机的功能特性和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在线或移动学习为目的来开展微课程,符合成人学习特点,一次只学一个知识片段,学习永不疲倦,碎片化、专题化的微课程给学员提供了更佳的学习体验,有效促进了学员的职业发展。另外,Powerplus公司也开发了基于手机客户端的300门微课来满足企业管理培训多方位需求,包括视频微课、动画微课、音频微课等形式。
公众网络平台作为新型媒体已覆盖银行、保险、航空、医疗、教育等各个行业。以商业为目的的公众平台目前运营地较为成熟,而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微课的案例较少。目前,微信这一公众平台较为普及,以微信为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微型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仍在探索中。基于微信的移动微课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类(英语、法语等)课程,其次包括幼儿、中小学教学类的课程。另外也有学校自主开发了微信与其它公众平台相结合的微型课程。目前在一些中小学生的课堂中也出现了通過微信或QQ公众平台进行教学的尝试,学生在学习微课程后的感想是“上课的时候可能比较紧张,但在微信上看到这些消息会觉得轻松很多,微信平台上面的课程简短方便,还能重复学习”。因此将移动微课的教学模式融入大学工科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拓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外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预习或者复习知识点,灵活高效,是新型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和探索。
三、微波技术与天线移动微型课程设计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概念、理论与方法是该学科领域深层次研究的重要基础。该课程主要涉及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和微波应用系统等方面内容,具有理论体系严谨、内容复杂抽象、分析方法多样、工程性强等特点。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理论重于实践、考核方法单一、学时数紧张等问题。我们课题组针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采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复杂微波元器件和天线的工作原理更形象化、生动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展了互动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每一章结束后进行分组讨论,提交小论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践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互结合,在实验课程中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据。
为进一步支撑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能实时巩固微波天线的知识点,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我们配合课程教学,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了移动微型课程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割,确立了教学子目标。然后根据每个子目标进行了微课内容的设计,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并提供了在线课程栏目的设计,包括教辅资源的下载,学科动态的定期更新和就业深造消息的发布等。同时针对微课和课堂教学提供了学习互动功能,具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对一、多对一和多对多的灵活互动形式。图1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波技术与天线微型课程设计的框架图,具体包括:前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栏目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以及修改六个部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按照这六个部分我们搭建了微信平台上的微波技术与天线移动微型课程框架[7],如图2所示,该课程栏目可动态更新,设有微波专栏、天线专栏、就业深造、学科团队和互动之窗等栏目。移动微型课程设置在微波专栏和天线专栏中,其它专栏作为教辅资源和教学互动,充分体现了移动互联平台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快捷和先进性。
现在,很多工科院校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需要的是具有实际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为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以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了移动微型课程的设计方法和具体实例,该设计不仅能帮助工科类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探索学科前沿,而且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体现了互联网+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的强大生命力,并能拓展到其它各类专业课程。本文只是为工科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思路,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科学出版社,2008.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
624df0fc0102e471.html,2013-05-01.
[4]张东.信息化曙光照亮中国教育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2-9 (第3版).
[5]Sharples M. The Design of Personal Mobile Technologies for Lifelong Learning[J].Computers and Education,2000,34:177-193.
[6]Cyberwisdom.汇思移动微课[EB/OL].2014-2-20.
[7]卢胜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