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8-04-28徐君玲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小学科学

徐君玲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让学生对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进一步掌握。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提供材料以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效率,拓展延伸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展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动手实践;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060-0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这要求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以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爱国、爱家、爱科学的情感;使其能亲近自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因此,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把握小学生的科学课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幫助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积极获取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和态度。动手实践能力就是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

学生之间都有差异性,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并不爱动手实践。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课堂上的实验无法吸引学生,且结论也已经知晓,做不做实验的区别并不大。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要进一步研究。

一、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随着课改的发展,教育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更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教授学生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动手探究实践的兴趣。

用图画创设情境。在学习《盘山公路》这一课时,可将有趣的盘山公路全景挂图准备好,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而绕来绕去的公路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为什么从山底到山顶,没有修成直线的斜坡。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之后动手做斜面的实验中,也会更有探究的兴趣。

用故事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往往能够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茅草与锯子》这一课时,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鲁班到上山伐木,忽然手指被茅草划破了,渗出了鲜血。他仔细观察了茅草叶,发现边上有一排细小的齿。鲁班想,我为何不打造一些边上有细齿的工具来伐树呢?结果他通过研究茅草,而发明了锯子。”这样,有趣的故事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为之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

面对面谈话鼓励。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教师对于知识不会的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先找他们进行面对面谈话,给予他们鼓励。并将上课实验的内容、准备的材料提前告知给他们。课堂中,鼓励这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学生共同完成,或是让他们帮助小组准备材料。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又能增强他们做好实验的信心。

二、通过准备材料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效率

在实验活动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技能。而实践探究活动中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材料应当准备充足。

课前,教师清楚地了解实践活动需要哪些材料后,可以教师自己准备,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例如,在《车的运动》一课中,由于实验材料较为特殊,若是学生来准备材料会有些困难,那么就由教师来准备。再如,在学习《蚂蚁》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昆虫盒去捕捉蚂蚁,捕捉的过程也是探究的一部分。这就说明,教师在选择材料时,不仅要服务于探究问题,还要将学生的兴趣、水平、理解力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历考虑进去,将生活融入实验中,让学生感到更亲切、直观。因此,材料的准备过程,也是实验探究的良好开端,让学生都有事可做,提升动手实践效率。

三、有效指导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辅助指导,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不要流于形式,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新知,发展创新意识。通过学生的操作,我们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

学生的动手实践也经常会受到阻碍、遇到困难。因而,教师应该发挥引领的作用,要让学生形成安全操作、规范操作的习惯,并指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帮助其扫除道路上的障碍,使学生能够不断进步。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有效地指导,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井然有序开展的保障,使其在探究中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时,有的学生说:“我家的香菇棚里有一支温度计,温度一般控制在32°C以内,因此,我爸爸在地膜育秧棚里放了一支温度计,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0°C”。这样,就把生活中的知识融入枯燥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与家庭生活、社会建立一种必然联系,体现了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做”的研究环境,通过大胆的想象动手实践,从而在探究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做一个小生态瓶》一课时,为了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植物和动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生态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塑料瓶、沙子或小石子、水草、1~2 条小鱼等,根据方案制作生态瓶。之后观察和管理生态瓶,看看植物、动物是否适应生态瓶的环境,若不适应,鼓励学生进行改造。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通过拓展延伸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科学课程教学观念,应从学生的生活开始,以树立大科学课程观念,通过为学生拓宽实施科学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自我积累与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导”“拨”学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以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蘑菇》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食用菌展开调查;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更多的真菌生物;也可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辨别毒蘑菇的方法,与同学分享,以避免误食毒蘑菇的事件发生。这样,利用各种渠道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

六、开展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若是仅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但缺乏动手实践能力,也是不会有所创造的。因此,学生的创造能力最终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其创新精神。

开展小制作、小实验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通常,科学课的实验由老师演示得较多,学生只能观察,缺少动手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农作物与土壤》一课时,研究豆苗在沙质土、壤土、黏土中的哪种土壤上生长更好,需要进行对比试验,但由于课程有限,无法在课堂上观察到现象,因此,只能作为课外实验。

在这样的课外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中,材料准备、实验过程设计、观察分析等,都是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而且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尝试、实验,才能得出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培养他们动手实践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学生乐于探究、积极获取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编辑:张 婕)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小学科学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