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

2018-04-28张津铭尚志建郑迤丹郭永辉孙世勋全闻玥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人力资源国有企业

张津铭 尚志建 郑迤丹 郭永辉 孙世勋 全闻玥

摘 要: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组织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业发展;人力资源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企业发展战略前提下,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员工规划职业发展的路线,使员工获得工作满意,并实现职业理想和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主要途径。做好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减少人才流失,使企业得到稳定持续的成长。

一、当前国有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已逐步认识到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华为公司在借鉴英国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五级双通道的职业发展模式”,从而妥善解决了一般企业中“自古华山一条路,万众一心奔仕途”的问题,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一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沿袭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片面追求企业效益,忽视员工职业规划发展,没有认识到员工职业发展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不能将员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发展目标单一

在我国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尚属于一个新兴概念,很多国有企业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单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发展渠道单一。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等特殊原因,虽然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部分企业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在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上,仍主要以行政职务晋升这个“独木桥”为主;2.发展通道狭窄。国有企业由于缺少退出机制,行政管理岗位有限,竞争激烈,员工在工作中看不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愿景,渐渐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的自身价值得不到合理实现,导致人才的流失。

(二)考核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绩效考核已成为企业激励体制的基础,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很多国有企业都已将绩效考核作为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心,但是绩效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科学客观的考核体系,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指标设定单一,针对性的指标比较少,通用性的目标较多;2.缺乏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都或多或少带有考核者的主观色彩,难以对员工进行全面观察,考核结果难以应用,导致绩效考核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人才得不到有效选拔。

二、对做好国有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职业发展新观念

一是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员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一致性,将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二是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员工树立多职业发展通道的新观念,消除“官本位”思想的旧观念,打破员工原来只关注行政晋升的想法,形成企业关注和支持员工职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促进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建立科学的岗位结构体系

随着国有企业的变革发展,岗位结构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着调整,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结构体系。首先坚持精简效能,科学设置岗位。根据岗位的具体职能和范围,明确规定岗位的权责和数量;其次要突出主体专业岗位,岗位要分层分级设置。在企业的核心领域内,应该加大岗位的设置力度,根据工作需求、发展要求以及职工贡献可适时进行调整,充分体现对人才的重视,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并促使员工自觉的提高自身的技能,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再次要进一步明确岗位权责,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岗位责任,根据员工的素质、能力,确定适合岗位,体现任人唯贤。

(三)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

员工在组织的职业发展包括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和向核心发展三个基本方向。纵向发展是大家最容易认同的职业方向,表现为职位层级的阶梯式提升和责权利的逐步扩大;横向发展表现为员工知识、能力和经验等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即复合型人才;向核心发展是指员工在某一特定领域知识、能力的纵深发展和相关人力资本存量的显著增加,即专家型和研究型人才。企业应结合工作实际,在三个基本方向上,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多种职业发展通道。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序列的职位任职资格,融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愿景和个人的职业目标,并与员工培训、绩效管理相结合,形成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方案,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降低员工流失率,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评价系统

建立以员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定期对员工的业绩、素质、技能等进行科学评价。员工业绩评价,有利于确定组织绩效,实现企业目标及战略发展;对员工素质和技能的评价,有利于明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重点和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了解掌握员工的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分配合适的人力资源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人、岗的匹配程度提高,使他们既能胜任工作,又在个人工作满意度上得到提高。

(五)建立完整有效的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的建立,要将企业的发展需求與员工发展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具有针对性。对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工作作深入分析,了解员工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相关知识的不同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其次,体现导向性。企业确定发展战略,必须储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开展,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第三,坚持长期性。培训工作必须长期实施,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手段,提升员工的能力、水平。第四,突出有效性。培训的投入要通过实现的效益来检验。通过评价体系的考核,衡量培训后个人业绩、能力、素质是否提升,企业的效益是否得到促进。从而明确培训是否有效,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于向前.破解国企员工职涯瓶颈[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1(10).

[2]吴治国,杨帆.HR管理者职业发展路径与组织支持[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2(01).

(作者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人力资源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