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固体制粒技术的研究与讨论
2018-04-28陈文刘志鹏
陈文 刘志鹏
摘 要:固体制剂在药物制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固体制剂相比于其他剂型,有很多优点,因此研究固体制剂制粒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结合不同制剂的特点、适用类型及影响因素,不断改进工艺,提高技术水平,采用联线生产方法,应用不同的制粒技术制造出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药品。
关键词:固体制粒技术;制粒生产工艺;优点;联线生产
湿法制粒压片历史悠久,至今仍被普遍采用,其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湿法制粒压片时,首先药物要进行粉碎过筛,粉碎药物的粒度因不同品种而异,通常固体药物的粒度愈细,则溶出速率愈快,药效就愈高。
平日较为常见和常用的固体制剂剂型有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膜剂等,总共在药物制剂中占70%。而应用到制粒技术的固体制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在固体制剂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且制粒质量对药品的后续生产和成品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业内相关人员应该做好制剂制粒的工艺研究,并结合设备的使用技术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合格的颗粒。我们在固体制剂的研究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处方、改进生产工艺、改善制粒技术,不断提升我国固体制剂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
1固体制剂制粒的方法及特点
制粒是指将原辅料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后,改变原来的物理形态使之变成均匀颗粒的过程。制粒方法包括流化床法、干法制粒、普通湿法制粒、喷雾制粒法和复合型制粒法。流化床制粒方法是指当物料粉末在容器内自下而上的气流作用下保持悬浮的流化状态时,液体黏合剂向流化层喷入使粉末聚结成颗粒的制粒方法。流化床制粒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在一台设备内进行混合、制粒、干燥,甚至包衣等操作,简化了制作工艺,节省了制备时间,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制得的颗粒多为多孔性柔软颗粒,密度小、强度小且颗粒的粒度均匀,流动性、压缩成形性好。
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中,制出合适的软材这道工序是关键。制软材是在已混合均匀的粉末状原料中,加人适宜的润湿剂或粘合剂混匀即成。此种制粒方法适用于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并且方法简单、省时省力。但是使用时应注意由高压引起的晶型转变及活性降低等问题。
2固体制剂制粒的优点
粘合剂系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集粘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如各种不同浓度的淀粉浆等。但在片剂实际生产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仅用水或乙醇,即使增加用量,粘性也往往不足,压成的片剂疏松易碎;若单用粘合剂如10%淀粉浆,在用量少的情况下,即使延长混合时间,粘性还是不够。若增加10%淀粉浆的用量,往往粘性过大,或者软材合适即用手紧握能成团而不粘手,用手指轻压能裂开。但是这些软材上颗粒机由筛孔挤下时就成长条状,显然这种颗粒干燥后会过硬。怎么才能使软材经过制粒机筛孔既不呈长条状落下,又不呈粉状落下,这个度单靠适当的润湿剂或粘合剂,在生产中往往难以掌握。
当今湿法制粒装备已发展到高速湿法制粒,而其中高速混合制粒机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快、应用得最多的制粒设备,亦是最经济的。其把混合与制粒工艺合在一起,并在全封闭的容器内进行。其特点是既节约了时间又满足了GMP要求,混合效果好、生产效率高、颗粒与球度佳、流动性好、易清洗无污染、含量稳定和能耗低等。其是一种制粒量多、速度快、颗粒好、能耗省的设备,深受用户的欢迎。目前几种固体制剂工艺已占全部固体制剂制粒设备中的70%。但是,其对制粒的物料有一定的要求。
此外,生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改善了物料的可压性;制备过程的前处理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保证了药物的均匀混合与准确剂量;改善了药物的溶出特性,使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3固体制剂制粒的发展前景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国内制粒制剂生产工艺的特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依靠自身的优势和力量,我们研制出了新型固体制剂制粒干燥联线,成为当前新型的联线操作流程,适用于片剂、胶囊剂等前道工序以及颗粒剂的生产。但是,如果粒径过小,微粒过细,则小粒子易于重新聚集,反而影响药物的崩解溶出。如复方罗布麻片,当浸膏粉过七号筛时,其细粉制成的片剂,崩解时间為40一45min当浸膏粉过五号筛时,其细粉制成的片剂,崩解时间为25一30min所以,在药物粉碎过筛时,不能简单地认为药物粒度越细,制出的片剂的溶出崩解就越好。该方法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可能污染的环节,使生产过程做到无尘化。改进主要集中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设备以及所用的材料方面,这种联线生产,一次生成,将湿法制粒、湿法整粒、沸腾干燥、干法整粒、物料输送、混合等有效地组合起来,杜绝了人为二次污染,使制粒、干燥工艺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了设备占用的空间,并且可以保证较高的制粒成品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与粉尘污染。
4结论
制粒工序是片剂、硬胶囊剂和颗粒剂等生产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整个产品质量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产品的重量(装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和脆碎度等,是口服固体制剂中工艺控制水平要求最高的一个工序。对该工序的全面分析研究显得非常迫切,国内的一些研究文章大多是针对传统的工艺设备,较少涉及发达国家采用的最新制粒工艺设备。伴随21世纪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对抗流感药、延长生命的药品、新型缓、控释制剂包括医学微创技术中应用的制剂、仿生制剂等必须采取科学的全程监控。新的给药系统技术将开拓新的市场,促进未来制剂的人性化与自动控制制剂等新一代生产技术与综合控制并举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4-235.
[2]田耀华.制药装备符合GMP要求的设计和选型要点(二).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2003
[3]金慧臻,狄留庆,汪晶,等.中药浸膏粉体吸湿及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1,33(11):1960-1964.
[4]王晋,张汝华,马晓光,等.高速搅拌制粒工艺与片剂抗张强度的关系[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30(9):391-393.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