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思考
2018-04-28宇文玉昕
宇文玉昕
摘 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探索石家庄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现状,寻求到了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提高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九方面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系统化;科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界对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高。然而,这些年虽然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实情况却差强人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学家杨国枢曾经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是必需品,在中等发达地区是调味品,在贫穷落后地区是奢侈品,具体到石家庄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不至于是奢侈品,但是最多也只能到调味品的层面。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提出多年,但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相比,石家庄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等地方政策性的规划还比较滞后。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的强制要求和严密监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姗姗来迟,但终归是“有”了,总比“无”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有”,仅仅局限于石家庄市区的中学,周边的县、乡、镇中学仍然停留在“无”的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继续大力的推进。
二、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到大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石家庄市区的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了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时断时续的问题。
在石家庄的大部分中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即“呼之则来,挥之即去。”更多时候,学校都处在临时临时抱佛脚和亡羊补牢的补救状态。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每当新闻爆出学生自杀事件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会盛况空前,心理老师也成了香饽饽,而在“无事年”,不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销声匿迹,心理老师也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状态。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石家莊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确实不尽如人意,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观念滞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
观念的陈旧、保守,认识上的误区,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出现问题的首要原因。
其次,应试教育状况的束缚
对于学生来说,分数是最重要的,凡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无足轻重。心理健康教育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考试不考,所以学生和家长乃至学生都不给予重视。滑稽的是,即使是真的存在心理障碍需要帮助的学生,也是通过成绩下降才会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从而才能接受到心里健康的帮助。
再次,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全面发展的规划
尽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是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全面的发展规划,很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上。
最后,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不够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时候以课堂讲授为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现象严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现实需要,教师们缺乏深入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现象突出。
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呢?
第一、教育者要明确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这要求我们在关注中学生的时候,不只是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发展状况,更多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身体、心灵是否时刻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是否能坚持每一刻都活在当下的感受。只有教育者明确了健康的概念,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完全的健康。
第二、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要想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全体教育树立以提高心理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注重发展性的心理教育。
发展性心理教育是根源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个体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施以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其心理矛盾妥善解决、心理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品质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顺利发展的过程。
第四、面向个别问题学生与关注全体学生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个别差异,同时也要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五、由补救性的工作策略转向发展预防性的工作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面向未来。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一种补救措施。对于石家庄市区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只有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到影响了学习成绩才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重视,才能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帮助,这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第六、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第七、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八、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学化。
科学的真正含义是追求客观事实、讲究方法合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面对各方面工作都比较薄弱的现实,期望短期内大规模地、全面地铺开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市中学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实效、稳定地开展。同时我们应当理性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积极引导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的根本变革。只有这样,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走向科学。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7).
[2]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辅导.[M].团结出版社.
[3]张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11.
[4]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张向葵,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6]郑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1
(作者单位: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