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圣教序》的用笔与结构及其影响

2018-04-28王克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用笔结构影响

摘 要:唐太宗深爱王羲之书法,《圣教序》乃太宗皇帝命怀仁和尚从王羲之不同时期作品中集字而成。此碑王书众长,它基本上保持着笔意连贯,气韵畅通,历代书法家对此碑推崇备至,是学行书不可或缺的经典范本。以下对该作品做简要介绍,并对它的用笔结构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作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圣教序》;用笔;结构;影响

《圣教序》全名《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又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等。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玄奘奉命于当年三月即居译场弘福寺从事诗经。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此序和记,与太宗徐敕,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由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墨迹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行书三十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惜今已断裂,现存西安碑林。

一、《圣教序》的用笔特点

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从赵孟頫的这段话来看,用笔还是有规律可寻的,大体上看无非是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疾与涩,轻与重,提与按。

(一)、《圣教序》用笔沉着,骨力内含,严谨含蓄,干净明丽。这就要求处理好行与留,快与慢,光与毛的运用。学王字行笔如锥画沙,以中锋为主逆锋涩行,使线条险劲而沉稳,点画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提按。

(二)、从《圣教序》点画用笔的整体来看,属于方圆并用,入笔多为直入法和逆入法,行笔中锋涩行每一点画多取挺直劲利之势。收笔有方有圆,有的带出,有的内含,体现了“十藏五出,十起五伏”的用笔原则。从收笔的细微之处观察,方则雄劲,圆则浑厚给人以沉稳之感。

(三)、从《圣教序》的集字作品来看,用笔以中锋为主,兼有侧锋。尤其起笔、顿笔往往侧锋斜下,中锋涩行。竖画起笔向右顿笔,收笔回顾,有藏有出。临写兰亭序其点画多为直入出锋,《圣教序》由于刀刻,墨拓,出锋的地方大多都失去了,显得藏多露少。临写时中锋与侧锋并用,藏锋与露锋搭配。完全用中锋不是主要的,只是中锋为主,好多点画的起收兼有侧势。

(四)、《圣教序》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千字不同,点画各异,千姿百态,造型俊美。书法与其他艺术一样,尚异忌同。这在圣教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为后世所学者树起了丰碑。《圣教序》的点横竖撇捺点画的种类近百种,表现得形态也都是千姿百态。以点为例,有竖点、横点、仰点、带勾点等等,多个种类不同的形态展现出来。

(五)、从《圣教序》看,横画多为左低右高不同角度的斜度,这种笔势不仅增添了动感,也使不少字向左下方倾倒,显得生动挺健,柔中带刚。

(六)、从《圣教序》看,用笔朴拙与工巧,凝涩与流畅,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每一个点画的起、收、转、折顿挫分明,提按适度体现了王羲之寄情山水的儒雅风貌。

二、《圣教序》的结构特点

字的结构就像是一个人的五官,只是长得位置不相同,有人漂亮就有人丑陋。字的结构是因势而生,富有自然之趣,但也具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可以把握其内在的结字规律。《圣教序》的结字是生动的,我们可以从结字的正侧,开合,疏密,侵让,连断,参差这几个方面对它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寻找出他结字的规律。

(一)、正侧:作为行书不像唐楷那样正襟危坐,而像一幅偷拍的集体生活照,每个人的姿态都不尽相同,有正有侧,要能正不呆板,侧不倾斜最好,正者落落大方,侧者“纵复不端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二)、开合:行书结字的开合,最能造成风格的多样,往往开者欹侧洒脱,合者含蓄蕴籍,一幅字不可能都开或都合,总是开合结合的,《圣教序》里过于放纵的字似乎不多,开少合多造成《圣教序》的含蓄。

(三)、疏密:字固然有疏有密为好,但一味讲究疏、讲究密,便会造作之嫌,它须有停匀一面,《圣教序》的总特征就是停匀美,只看到它的停匀,而看不到它的疏密,就往往会说王字不生动。停匀是王书的主菜,疏密是山珍海味,偶一啖之才觉过瘾,只有在平淡中显出奇崛才是王书的精髓。匀豁便是停匀与疏密在黑白关系上的巧妙应用。

(四)、侵让:“侵”实质是一种不公平,侵占人家的地盘,“让”就显得谦虚,在《圣教序》中都有表现,空处可以让其他笔画得以伸展,但处处空白都被巧妙运用,便窒息了艺术生命,所以侵让要与疏密同盟,这是中国书法黑白的妙处。

(五)、断连:“法”字笔笔断开,“有”字一笔写成,都极美,全断或全连不如时断时连来得多元,辩证法在书法中倒是常常运用得很好,在临帖时自然要有所注意。

(六)、参差:认为王字呆板无味的,是没有发现它的参差,“诚”的结体是那么错落有致,可见淡茶细品是有味的,但处处参差,那就成郑板桥了,还是“大味必淡”话绝。

康有为说:“盖书,形学也”,说的是结字,启功说:“轨道准确,如走熟路”,把结构放在第一位,可见结字的重要,无论怎样正侧、开合、疏密、侵让、断连、参差,都要能精神相挽,这是万变不离的中心,所谓“顾盼生情”当为结字所用。

三、《圣教序》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在古代落后的印刷条件下,复制和保存书迹,手段无外乎摹、临、刻三种。摹,难度高且不能大量复制,因是纸质不易保存;临,复制还原程度低,同样不易保存;刻,虽比摹多刻制程序,多一分失真的可能,但易保存又能大量复制。相比较而言,在古代,石刻确实是保存书迹的一个较好的办法。其实,即使在唐代尚存有王羲之书迹若干,但也绝大多数藏在内府,普通人是不可能见到的。所以怀仁集王字刻圣教序碑,讓王羲之书迹从密阁中解放出来,天下人皆可瞻仰、学习,功莫大焉。在“二王”书法真迹已绝迹的今天,以石头为载体的《圣教序》幸运地保存到了今天,而它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毫无疑问,在正常情况下,《圣教序》作为刻石,其寿命会比《兰亭序》摹本长久得多。此碑的意义,不仅在于是首创按文本集王书的杰作,更重要的是,它保留了已经亡佚的王书面貌,成为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一个经典宝库。它虽然是从王羲之不同作品中所集而成,但基本上保持笔意连贯、气韵畅通,历来被认为是学习行书特别是王羲之行书不可或缺的经典范本。可以说,保存基本完好的《圣教序》碑刻是现今最为可靠的王羲之书法传承的载体。该碑问世以后,受到上至官僚、士大夫,下至僧侣、百姓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文人雅士,更是视之为书法至宝,住寺观碑学习者,络绎不绝。到唐玄宗时蔚然成风的“院体”书法完全是出自《圣教序》,如唐吴通微的《楚金禅师碑》唐刘秦《刘奉芝墓志》等。五代时期的翰林院中仍旧弥漫着院体书法的风气,一直到北宋初一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当时所书碑志几乎都以《圣教序》为法。这种风气一直到宋四家出现后才衰落下来。赵孟頫、董其昌、王铎作为元、明、清三代杰出书法家代表,他们都非常重视对《圣教序》的研习,以《圣教序》为必学范本,且都有临作存世历史上其他书法家对此碑也无不重视。时至当代,如雨后春笋,还是有很多书家将《圣教序》作为首选法帖,传承先进的书法文化,与时代倡导的“中庸”“和谐”是同构的。

结论

综上所述,《圣教序》的用笔结构非常独特,对书坛的影响极其广泛,无以言表。纵观历史文化,品味传统书艺,《圣教序》当属书法艺术中的神品。无论是其技法,或其气韵、境界,后人难以超越,亦无法超越。只有寒灯孤照,坚守《圣教序》一辈子,才能认识“庐山”真面目。

参考文献

[1]骆恒光.王羲之圣教序及其笔法.西冷印社

[2]黄丽华.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辽宁美术出版社

[3]傅建林.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精讲.紫荆城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克,出生年月:1995110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安徽省阜南县,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书法。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用笔结构影响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包饺子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智力大闯关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