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材料的质感及情感表达研究
2018-04-28郭乔巧
郭乔巧
摘 要:首先,纤维艺术是一种既创造物质形态,又表达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它是制作出来的平面、立面和空间装置的形象。纤维材料大致可以分成天然动、植物纤维(例如草、棉、麻、毛、丝等)与人工合成纤维两大类。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既让纤维材料与技艺充盈着生命活力,也表现了创作者各自的审美情感,他们创作理念是崭新的,艺术风格是独特的,材料选择和技能运用也是别出心裁的。尽管我国手工编织技艺、纺织科技历史悠久,对各种纤维的认知程度也不浅薄,但以纤维为材料独立地来表现思想感情和审美意志却还在起步之初。纤维材料作为纤维艺术视觉语言的第一组成元素,以其丰富的种类、不同的肌理特性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直观形态。它们各自的差异性、丰富性以及所引起的视觉、心理感受给设计者和欣赏者带来了无限的创意灵感与联想。
关键词:纤维艺术;材料;纺织科技;心理感受
一、纤维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纵观历史,纤维艺术在各个时期均有其阶段性的专有名词,我们将国内外对纤维艺术的各种称谓综合比较,附以观念与材料、技术与艺术、审美与实用等多方面的考量,界定出纤维艺术的含义:以广义的纤维材料为创作载体,以传统的编织技艺为基础,以当今艺术创作观念为精髓,具有比较鲜明的观念性、创造性、实验性、参与性、综合性特征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符合现代生活方式,是现代审美特性的表达。
纤维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之一,大概能分为天然动、植物纤维(例如草、棉、麻、毛、丝等)与人工合成纤维两大类。而所谓纤维艺术,是艺术家们利用这些与人类最具亲和力的原材料,以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等工艺手法,创作出来的平面、几何体和空间装置的形态,是一种既创造物质造型,又表达精神内在的艺术形式。人类对于纤维材料的熟谙程度,从植物的根、皮、叶子等的自然变更中产生灵感,通过简单的施以技术,形成物品用以渔猎生活开始,即一叶知秋,其历史可谓长远,几乎与石器、陶器的出现相同步。结网、造绳、编篮、织篓不仅是昔人平常生活及器具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还是与人类衣物休戚相关的纺织生产出现的起源。作为人类生活必需的纺织技术,始终与人类发展的历程相伴。可以说,人类拥有多久的历史,纤维材料和编织的技艺就有多久。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名扬四海的织物大国,其织造的传统久远。早在汉魏时期,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们已经在织制毛布等粗毛织物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富于装饰性的精毛织物。到了唐代,用缀织法织制而成的具有绘画内容的缂丝,创造性地拓展了古代织物的表现天地。宋代染织工艺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高的发展。元代以金锦、毛织和棉织最为出色。明清时期,染织生产机构管理加强,分工细而明确。
现代纤维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织物的模式,各种技巧、手法、材质构成了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及表现手段,现代纤维艺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织法织制而成的具有绘画内容的缂丝,创造性地拓展了古代织物的表现天地。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成功举办了‘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纤维艺术家的作品也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壁画大展”、“全国现代工艺美术展”等大规模的国家级展览,这意味着纤维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样式,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大量的纤维艺术品已经成为公共空间中的高雅装饰品,诸多画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及艺术院校的师生们纷纷走进纤维艺术创作的新天地,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二、纤维艺术中材质的表现语意研究
现代纤维艺术中主题和审美观念的表达是主导因素,绝大部分不是以实用和商品为目的。即使是一些用于建筑空间中的作品,它们真正的属性还是属于一种主观意念的表达形式。现在纤维艺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材料、工艺特性,任由形式感自由驰骋,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感具有高度的自由性,这是与传统纺织艺术形式感的根本区别所在。通过研究材质的不同,相对集中地以较为纯粹的方式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使课题研究更具有更深的内涵,这也是利用纤维为创作手法的主要目的。
对于材料的选择和技法的运用,实质是对材料进行再创作,也是物的美化和美的物化双向互动的过程和结果。纤维材料既作为艺术家审美创作的主体,又是观众审美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对于设计者来说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无生命的物,而是烙上了特定的情感因素的生命体,它们与创作意念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准确表达情感的符号之一,成为一种美感的传达途径。纤维材料的物理性差异能产生各不相同的美感,如金属纤维的冷漠洁净感、粗麻纤维的质朴无华、精细羊毛纤维的柔软温馨等。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而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建立在心理基础之上的,对材料的审美首先形成于生理感受,即通过视、触、听等感官媒介而获得,当然它还受到一定的环境制约。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把纤维材料与制作工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传达出自身的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能够对其创新的表现方法和途径,通过对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和理论的研究,更新艺术观念,为未来的纤维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纤维材料作为纤维艺术视觉语言的第一构成要素,以其丰富的种类、不同的肌理特征和多样的结构形态,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直观形态。它们各自的差异性、丰富性以及所引起的视觉、心理感受给设计者和欣赏者带来了无限的创意灵感与联想。如图一作品,主要以毛纤维为主进行编织,给人以柔软、温暖、亲和的特点;图二作品《伤秋》,选取椰壳、麻绳、树枝、羊毛绒等编织成一件衣服,悬挂起来,这可能是一件平民的日常便衣,也可能是宫廷的华丽霓裳,但更似折戟沉沙、久埋沙场的战甲,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图三是第三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双年展中的一件作品《春天來临前的安静生活》,以热熔胶为主要材料,将它们塑造成冰天雪地里悬垂的冰凌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酒瓶、水杯、盘、碗等器皿,再将这些容器布置在一个假定的情节里。它是那一届最能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传达信息和视觉感受的作品。也提示人们要用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新时代的纤维材料及其语言表达。
参考文献
[1]丘美玲.现代纤维艺术中纤维材料语言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吴敬.艺术·材料·现代纤维艺术[D].天津美术学院.2008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