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浅析

2018-04-28江娜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音乐理论教育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变得不言而喻。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明显体现。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保证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理论;教育教学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类健全人格的美育活动也己经在全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从建国以来,中小学教育基本上都倾向于语文数学课程的推广,在艺术上的教育几乎是可有可无的,虽然是附属地位,虽然在教育上也做了很大的改动,但音乐等艺术学科依然在中小学初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初步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许多城市己经开始中招考试加试音乐,分值高达50分。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基于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精神,主要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完美人格”。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中中小学教育活动中不但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核心载体之一。

音乐作为培养孩子艺术道路上最为重要内容,音乐即富有观赏性,同时更富有创造性,对于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起到极大的作用。新课程的改革对与音乐教育也有很大的重视,所以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更需要进行创新,与新改革的教育课程进行磨合。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师执教的魅力,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独有的魅力,从而使学生音乐的兴趣度增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作为培养我国中小学生审关和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不仅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更能够锻炼他们的表现力,提升自信,促进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尤其是在主张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当今社会,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依靠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审关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也是当前社会需要弘扬的主旋律。

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在传统教育中的重要性被弱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将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胜。这种思想的形成除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还与学校的管理层有着重要关系。学校管理者迫于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以及社会对教学成绩的考评等方而的压力。长期将音乐作为中小学阶段的兴趣课,忽视了音乐课程对于中小学生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如果教育工作者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落后的思想,音乐教育将始终而临当前的困境。

(二)我国长期的教育思想是以考好成绩、上重点大学为目的教学,因此除了语数外等考试科目外,音乐学科自然的成为了‘小课,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一些学校将音乐课编排在课表之列,但并没有具体的实施完整的教学计划,其中包括没有购买音乐课所需要使用的乐器,导致教学任务无法进行,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让孩子唱唱歌,没有让学生了解真正的乐理知识,使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大幅下滑。因为现代教学的弊端,学校对音乐课堂的教育关注度不够,导致一些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就是简单的交学生唱唱歌,敷衍了事,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三)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无论在课本还是教学内容,仅是一些经典曲目,几乎找不到现代的音乐。在注重经典的同时,并没有将现代元素加以融合。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加以改变,但是,现在国内音乐教材的编排里,还有八九十年代的音乐曲目,与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学生有很大的“代沟”,从而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意愿的消减。中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要以切合学生的心理,勾起学生的兴趣。并让音乐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因为中小学生还处于思想尚未成熟阶段,他们的认知还有依靠直观的感受来进行。但是口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中,还未体现贴近生活这一特性。

当前,一些学校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开设了古典音乐的赏析环节,这一环节虽然提升了音乐教学的层次,但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毫无意义。而且,也会进一步打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因为古典音乐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单纯的机械性记忆,并不能真正领会。此外,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现象,音乐教学内容设置的过于简单化。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只让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学唱和节拍练习。长此以往,这种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产生懈怠感。

(四)缺乏实践教学。由于音乐学科长期得不到学校管理者以及家长的重视,导致了音乐教学的设备落后,并难以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许多中小学只是在儿童节或是传统节日时,通过节口汇演的形式让一部分生参与到音乐的实践过程中。然而这种实践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音乐相比数学、语文而言,不在升学考试的学科之内。另外,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致使中小学的音乐课就是学生配和老师把课上完,老师为了上课而上课,学生为了听课而听课,缺少了音乐课堂上该有的气氛,老师按照教学课本上内容教给学生音乐知识,没有互动,只有主观的教学与被动的听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都是一种伤害。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确定其重要地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可见,艺术教育在中中小学阶段非常重要,孩子们的成长需要音乐来增添乐趣,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的成長道路做好铺垫。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对艺术非常敏感的阶段,孩子们在这个阶段接触艺术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教学条件

在教育领域,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选择的歌曲必须要适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教材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认知,反映出孩子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课本的制备应提供良好的知识层次,有助于老师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在作曲家的心里,他们用引导的方式去启发孩子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发展意图,开创他们的模仿和创造能力,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稳定和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老师们必须正确的去引导孩子们,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而当今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又极度缺乏,作为校方领导,必须去发现,并挖掘人才,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的机会,他们将是学校的另一笔财富。.

(四)创新教学安排

中小学音乐的教学安排并不是要随意编排就可以的,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开展。通过与别的学科内容相融合,比如在数学课堂上,用数字配上简单的曲子改编成一首简单的数字歌,可以加深的同学印象,更加可以丰富同学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慢慢的对音乐有了兴趣,学生当然会在音乐课堂上更加的活跃,这时老师通过音乐自身特有魅力,使学生对音乐更加的好奇,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注意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教他们识谱、学习音符等,同时教他们使用乐器,在基础的知识了解之后培养他们相对较难的乐理知识,致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小结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基础上,我们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正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学内容,使音乐教育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广军.新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作用分析[J].学苑教育,2018(03):10.

[2]刘晓东.浅论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J].时代教育,2018(02):188.

作者简介

江娜(1987.9),女,汉安徽来安人,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单位:滁州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音乐理论教育教学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试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理论研究者
分析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之关系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