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的对策探析

2018-04-28杨俊籍

时代金融 2018年9期

【摘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论文以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为主题,以富滇银行为例,探讨了富滇银行推进普惠金融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富滇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建议对策,旨在为城市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实践提供参考,推动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的不断扩大。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富滇银行 普惠金融 发展对策

2005年,联合国遵循公平和可持续原则,提出了要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适当及有效的金融服务,这就是普惠金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的普惠金融发展迅猛,在解决融资难题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银行业累计提供的涉农贷款余额超过了30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超过8万亿元;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00多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30万亿元。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更多的是从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考虑,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普惠金融是面对范围经济需求扩大以及实体经济资金融通模式变化背景下,是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一、富滇银行推进普惠金融的现状

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30日,始于1911年蔡锷创办的云南全省公钱局,1912年改组为省立富滇银行,在云南历史上长期扮演着地方“中央银行”的角色。富滇银行总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共有分支机构133家,在云南省各州市和重庆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与老挝外贸大众银行合资设立老中银行,发起设立4家村镇银行。

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富滇银行积极相应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己任,在扶持三农、支持小微、扶贫攻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7年年末,富滇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超过了330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34%;同时,富滇银行高度重视扶持“三农”发展,创新退出了很多惠农助小金融产品,例如“金果贷”、“金蔬贷”、“金旅贷”、“微农贷”、“扶贫贷”、“富滇-格莱珉”等;加大了对高原特色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免费为建档贫困户提供财务咨询和金融知识培训服务,通过随借随还、引入担保企业、引入国际先进IPC交叉检验技术等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农户金融知识匮乏、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树立了中国“普惠金融”的样本借鉴。

二、富滇银行推进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

富滇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立足特色农业、多点开花,精准扶贫、惠农利民,以“支农、扶微、助困”为导向,为云南省实现跨越发展和打好扶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服务与支持,取得了较好成绩。然而,在推进普惠金融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有待解决。

(一)缺乏法律法规的有效保护,商业可持续不显著

缺乏法律法规的有效保护,不仅仅是富滇银行面临的问题,也是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时普遍面临的问题,这是由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针对普惠金融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的。从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定情况看,商业银行的业务法律制度更多的是参考国外,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贷款发放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而在证券业务和信托投资业务等开展方面有严格的限制,其投资仅限于自用不动产,使得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链缺乏灵活性。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富滇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没有相应的准入规则和行业标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电子合同等都没有健全的法律审查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骗贷、非法融资等违法活动。法律对银行业务的保护,包括对普惠金融的保护是一种事后行为,具体的法律保护界限也较为模糊,因此富滇银行开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不可避免。具体来说,由于存在法律风险,富滇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时,小微企业、农户、贫困人口的信用和担保缺失,富滇银行要提供更多的服务成本,而所能获取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影响着富滇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二)客户违约成本较高

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以小微企业、贫困户等为主,这些客户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而且很不稳定,有可能导致某些贷款无法收回,成为呆账甚至坏账。富滇银行开展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既有小微企业,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贫困大学生,从小微企业的角度看,有的小微企业可能申请一笔贷款用于项目运作不久后就有可能破产,直接退出市场竞争,根本无力按期偿还贷款,时间一长就有可能成为了呆账;从农户的角度看,有的贫困户本身就懒散,不愿意通过勤劳致富,因而即使获得了某些产业的扶持资金,例如养殖业、种植业等,但无心好好经营,一到两年后贷款用完后仍然不会赚钱盈利,自身还是贫困户,自然也无力偿还贷款;有的贫困户即使努力经营,但由于知识和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变化等因素,发展的产业也可能失败,因此也不能按期偿还贷款;从贫困大学生的角度看,有的学生从上学就开始申请并享受助学贷款,毕业以后由于专业、个人能力、竞争等原因,没有找到待遇较为理想的工作,收入始终较低,基本只能维持生活,这类学生也无力偿还贷款;有的大学生信誉较差,即使毕业后收入能够偿还贷款,也可能以各种各样理由拖延推迟还款期。上述种种现象,长期来看将会给富滇银行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三)市场定位不清晰,产品和服務有待丰富

富滇银行的营业网点主要集中于昆明市及云南各地州市县,在乡镇目前还没有营业网店,落后地州的营业网点分布相对较少;同时,省内保险、信托、小额信贷、融资担保等公司基本也分布在县级以上城市。由此就导致了富滇银行的市场定位也是跟随云南省大多数金融机构来定的,缺乏特色化的市场定位,所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业务同质化现象明显,对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不能提供满足供给需求的金融服务。

从富滇银行提供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来看,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不够丰富,产品创新机制不够健全,仍然集中在提供存、贷、汇“老三样”金融产品和服务。尽管富滇银行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创新型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但产品丰富度还不够,难以满足普惠金融主体的多样化需求。例如,贷款方式方面,信用贷款很少,以担保贷款为主;产品服务方面,以农副产品加工、种植和养殖业务为主,而旅游度假、子女教育方面的信贷服务极少;贷款期限方面,以短期贷款为主;贷款审批方面,针对数额较小的贷款(例如几万元),贷款调查程序依然较多,并要求联保和保证,不仅降低了贷款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富滇银行的业务运行成本与风险。

三、富滇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建议对策

结合笔者多年的城市商业银行工作经验,以及对富滇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实际了解与思考,针对富滇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建议对策。

(一)完善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普惠金融已被证明是解决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应重视强化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普惠金融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建立包括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

首先,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构建适合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普惠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小额信贷年会上提出,国外一些国家已经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成功模式,例如秘鲁的保护金融消费者模式,墨西哥的政府作为模式,巴西的代理银行模式,肯尼亚的手机银行模式,俄罗斯的“金融扫盲5年计划”模式等。我们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性借鉴,建立普惠金融的市场准入规则和行业标准,推进普惠金融立法。我国可以结合普惠金融联盟(AFI)政策论坛的研究成果,参考其它国家所制定出的普惠金融政策法规,成立领导小组以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建立全面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普惠金融体系;健全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建立有利于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改进财政补贴方式,优化税收扶持政策,减免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贷款所得税;建立普惠金融发展的监督机制,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核与评价,避免普惠金融服务提供的区域限制和对象限制。

其次,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互联网金融加速发展的时代,富滇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交易模式,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和高科技来发展普惠金融。富滇银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的合作,建立共享交易、信用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加强支付结算、资金融通等服务功能,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降低银行普惠金融的信用成本。例如,富滇银行可以把人脸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普惠金融业务中,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效率。

(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

从政府的角度看,在避免过多行政干预的前提下,政府要积极为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切实较低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和风险。首先,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农户等在内的全社会征信体系,通过信用评级强化对贷款对象的监督和惩罚,尽可能避免一些小微企业或贫困户故意逃避还贷的现象。其次,健全普惠金融风险分担体系。地方政府为进一步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应逐渐组建政策性的担保公司,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农业保险基金、巨灾保险制度、再保险制度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为银行分担风险。

从城商行的角度看,富滇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强化网点建设和征信宣传,通过提高客户的信任以及客户对征信重要性的认识,减少呆账和坏账发生的几率。富滇银行营业网点分布较少,一定程度影响了其为客户的服务能力,也影响着客户的信任度。因此,富滇银行下一步可逐渐在部分乡镇开设营业网点,和客户开展面对面交易,提升客户信任度。同时,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推动普惠金融创新普及,为民众金融素质的提升、普惠信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最大限度化解普惠金融的风险。

(三)明确市场定位,推进产品创新

富滇银行要构建层次分明、定位精细的普惠金融市场定位,进一步扩大支农领域与范围。结合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重点支持科技农业、都市农业、园艺农业和休闲农业,提供理财、投资等高端跨界金融服务。市场定位应进一步贴近基层和弱势群体,服务重心下沉和向下延伸,实现政策性支农与商业化支农的兼容共赢。

富滇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时,要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及匹配力度,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在转变观念和革新理念的前提下,充分调研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细分市场并逐步扩大目標客户群,主动开展产品创新和营销调整。在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消费金融、零售金融、定制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域和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朵.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07).

[2]郭田勇,丁潇.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国际[J].金融研究,2015(02).

[3]连耀山.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实践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6).

作者简介:杨俊籍(1982-),女,云南昆明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师,单位:富滇银行,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