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途径分析

2018-04-28徐超

时代金融 2018年9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可以突破传统金融时空局限,将成为推进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但仍面临供给不平衡、传统心理因素、基础设施缺乏等障碍。互联网金融正通过多样的途径推进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本文将分析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的途径与模式,提出使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

2013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发展的狂潮,互联网借贷、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上线,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竞合之下逐渐被互联网化,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2014年以来,中央多次发布文件,指出要推进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突破时空局限的优势,是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借助互联网进行支付、存储、投资等金融业务。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完全依托于互联网,其发展呈现着空间上的不平衡,——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城镇地区。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阻碍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商务的规模扩大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但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阻碍。

第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农村互联网金融存在着供给不足、农民实际有效需求不足与难以满足并存的问题。供给不足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实力较弱。二是农村互联网金融普及度低。三是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较脆弱,农村互联网金融机构良莠不齐。从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侧来看,一方面,随着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及村镇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逐渐上升,但目前针对“三农”的理财产品缺乏,针对“三农”的贷款发放不足。另一方面,受传统意识、习惯以及网络诈骗事件频发的影响,部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难以信任,拒绝接受互联网金融。

第二、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条件相对缺乏。首先,互联网金融直接依托互联网技术及设备,而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终端设备缺乏,直接导致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低普及率。其次,农村地区的大数据残缺,不利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客户、实现精准经营。再者,农村地区的征信系统缺失,农村居民的信用意识较薄弱,其贷款需求难以满足。此外,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缺乏,致力于农村网络金融理论研究、产品研究的研究人员较少。

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的途径

在农村实现互联网金融的进程中,专门针对“三农”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出现,而一般性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在农村地区获得快速发展。专门针对“三农”的主要的市场主体包括:传统农产品龙头企业,涉农电商平台,涉农网络金融借贷平台、涉农网络保险公司等。与此同时,并非专门针对“三农”的一般互联网金融机构,如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普及起了关键性作用。

(一)传统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动互联网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些传统的农业龙头企业综合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凭借其客户与资源的积累,建立起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如中国农业巨头新希望推出的希望金融,致力于为集团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金融配套服务。希望金融通过与厦门银行合作,为农户、经销商等提供支付、借贷、保险、理财等服务。

(二)电商平台开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

主要代表电商为阿里巴巴、京东。2014年,阿里巴巴开启农村互联网金融试点工作,通过在农村设立站点与服务中心、开展网络代购等业务,试图培养农村居民的网络消费习惯。2016年,蚂蚁金服专门建立了农村金融事业部,将为“三农”提供全方面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为“三农”提供服务

一些专注“三农”领域的网络贷款、网络众筹平台不断出现,致力于为农业领域提供借贷服务。目前,为“三农”提供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监管的逐步完善,网络贷款、网络众筹平台正面临严峻的淘汰与竞争机制。

(四)互联网保险机构推出针对“三农”的保险产品

农业互联网保险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为“三农”提供多样化、场景化的创新性产品。2015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互联网+”“三农”保险行动计划,整合国家农业大数据开发中心、农业信息化基地等,为农业互联网保险创造更优质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目光转移到“互联网+三农+保险”上来。中国第一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安信保险,由传统线下保险公司转变为互联网保险,其服务范围由上海扩展至全国。随着越来越多农业互联网保险机构的上线,“三农”将得到更多保障,从而获得更稳定的发展。

(五)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提供新型支付服务

近年来,人民银行致力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新型支付服务的覆盖率。商业银行联合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点+移动支付便民服务点”模式的试点工作,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实现了新农保、新农合、电视费、固话费、手机费缴费等便民服务的覆盖。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接受网络消费,从而加入电子支付的队伍。

三、互联网金融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偏远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鼓励农村居民购买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为进一步扩张互联网金融空间界限做铺垫政府与商业银行要共同努力,使金融深入基层,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系统

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及实际状况,依托大数据技术,为农民提供更多互联网场景式服务。同时要培养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主动深入农村群众,借金融与互联网工具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难题。

(三)完善农村征信系统

要通过建立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中心、地方性征信系统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补充的农户信用体系,来推动农村信用借贷的发展,使缺乏抵押品的农户可以享受消费贷款、生产贷款等。此外,也要完善失信惩治制度,对违约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制约。

(四)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和教育

当前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水平、对电子产品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操作技能水平较低。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加大农村及偏远城镇地区的宣传力度,开展一系列优惠、教育活动等,使互联网金融逐步渗透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

(五)加强监管

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尤为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承受风险能力弱,且网络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受欺骗。应加快完善以“三行一会”为主体,互联网安全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扫除监管盲区;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强,杨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探析[J].金融科技时代,2017,(03).

[2]李宏畅.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创新策略研究[J].农场經济管理,2016,(06).

[3]李宏畅.互联网金融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6,(01).

[4]周瑜欢,周雅丽,包佳慧,高玉虹.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小额信贷探究——以旺农贷和京农贷为例[J].纳税,2017,(11).

作者简介:徐超(1996-),女,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