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这片沃土高歌

2018-04-28朱洪坤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老队员歌舞剧乌兰牧骑

文 | 朱洪坤

“这次去的是乌兰察布市农区,可以在对白里加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的内容……”排练厅里,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那顺正在和导演沟通着,耳边是悠扬的马头琴声和长调声,还有“咚咚踏踏”的舞步声,这是队员们在为下基层演出大型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做准备。

作为全区75支乌兰牧骑的头雁和标兵,直属乌兰牧骑每年有近八成的演出都是在田间地头与营盘牧场进行的,足迹遍及内蒙古大地。创排于2015年的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就是他们为基层农牧民倾力打造的品牌节目。这台歌舞剧,以“同草原和时代一路前行的乌兰牧骑”为主线,再现了乌兰牧骑成立以来为农牧民演出服务的真实场景,整场演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

《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凝聚着直属乌兰牧骑全团演职员的智慧和心血。在剧中,队员们演的就是自己,戏里戏外,表里如一。舞蹈演员纪昊然在一次排练中受伤造成膝盖韧带坏损,手术后没休息几天她就返回团里,不能上台,就为演员们整理服装、道具,做后勤服务,没有一句怨言。演员队队长孟和家里老人要做开颅手术,5岁的儿子几天高烧不退,他硬是咬着牙和大家一起加班,安排演员、协调排练,妻子一个人守在医院照顾老人,回忆起那段时光,他对家人充满愧疚。根据剧情需要,团长那顺在剧中不但要担任独唱,还要表演好来宝,要边演奏四胡边说唱,本可以放四胡录音做做样子就行,但他放下歌唱家的架子,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向团里年轻的四胡演奏员学习演奏技法。那顺说:“在艺术上,每一名乌兰牧骑队员都马虎不得。”

在这台歌舞剧中,随着剧情的展开,一个个穿插其中的歌舞曲艺节目次递呈现,其中不乏在深入挖掘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创作的产物。创排期间,那顺与总导演呼格吉勒图深入鄂尔多斯牧区采风调研,了解到当地的“古如歌”这一古老的民族音乐形式正面临着传承困境。回来后,他们与主创团队进行深入沟通,挖掘整理创作出《祖母的古如歌》,并将之排进演出当中,经过不断的演出传唱,现在这首歌已成为直属乌兰牧骑又一广为流传的名曲。

目前,《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已在各地累计演出超过百场。一位基层乌兰牧骑的老队员在观看后泪流满面,他说这台演出让他想起了当年乌兰牧骑走过的岁月。“当年有的演出只有十几个观众,有一次我们还特地上门为一位行动不便的牧民演了一场。”这位老队员回忆道,“只要是为农牧民演出,无论观众人多人少,每次我们都要认真化上妆、穿上演出服,就像在大剧院里演出一样。”

正因为直属乌兰牧骑同农牧民群众心连心,对农牧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为广大农牧民创作,为脚下的沃土高歌,才使得《草原上的乌兰牧骑》荟萃精华、演绎精彩、彰显魅力。该剧目2015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奖,2016年9月获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2016年12月获得乌兰夫基金会优秀剧目奖,2017年9月获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地方戏展演优秀剧目奖。

建团60年来,直属乌兰牧骑累计创作了1000多个优秀的音乐、舞蹈和曲艺节目,在国内外各种比赛和演出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226项。光辉的历程,是对忠诚于党、热爱人民、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的乌兰牧骑精神的生动诠释。正如在《草原上的乌兰牧骑》的结尾,团长那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承诺:“请祖国和人民放心,乌兰牧骑作为面向人民、服务人民的典范,它的旗帜将会永远鲜亮,它的精神将会永远发扬,让我们纵马驰骋,纵情歌唱,让我们牢记使命,铸梦北疆!”■

猜你喜欢

老队员歌舞剧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进校园
玛奈乌兰牧骑
光荣的乌兰牧骑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国胖队的日常
冬训纪念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
浅谈歌舞剧内演员的协作演出
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
“乌兰牧骑”式的宣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