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kV级核电电机少胶绝缘结构应用研究
2018-04-28才若庆
杨 洋,胡 义,才若庆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上海 200240)
0 引言
目前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中,核能机组占1.8%,发电量仅占2.3%。我国是核能利用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未来核电发展的大国。国务院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在未来的15年内建造大约40座以上的1 000 MW级的大型核电站。制造核电设备必须提高国产化率,1E级电机在核电设备中至关重要,所以,1E级电机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因核电的特殊要求,作为主绝缘的少胶玻璃布云母带,其工艺性能表现不佳,结构性能也常常达不到标准,所以计划将玻璃布云母带进行加厚再压缩,在绝缘厚度不变的基础上使其云母含量、致密性得到提高,从而满足核电标准。
本研究所应用的结构,适用于核电站10.5 kV电压等级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用交流同步发电机绝缘结构。将云母带X由9层压至8层的厚度,在浸漆烘干后,研究其特性。
1 试样制作
1.1 线棒制作
铜线选用常用的少胶云母铜线——M,规格2×7.2;将铜线等长截断,长度为780 mm,制成2排8匝线棒,共计32根。随后将线棒进行匝间胶化处理。胶化后线棒如图1所示。
图1 匝间胶化后的线棒
1.2 包扎主绝缘
为更大程度收集数据,试样选用了A、B两家云母带厂商的产品——0.13×25粉云母带X(核电专用,军工专用)——作为主绝缘结构,经由线圈分厂进口包扎机,包扎9层。编号详情见表1。
表1 线棒分批次编号
1.3 VPI浸漆、烘干
将包好的线棒放入夹板,垫条尺寸调整到8层主绝缘的厚度,在压缩后进行VPI处理,图2为烘干后的线棒,对应尺寸见表2。
表2 线棒尺寸表
图2 VPI后烘干的线棒
2 试验部分
在线棒制作完成后,准备对试样进行6项试验,分别是:浸透性试验、常态介质测试、热态介质测试、击穿试验、热老化试验和电老化试验。
2.1 浸透性试验
本项试验为观察性试验,将线棒在浸漆前用自粘性硅橡胶带6351封住两头,使绝缘漆无法通过线棒的两端渗透进入内层的云母带。在VPI浸漆结束出罐后,烘干前,拿到实验室剖开,观察线棒内部是否已被漆浸透。如图3所示,线棒已完全被浸透。
图3 观察浸透性
2.2 常态介损
将线棒用电极贴好,使用实验室“2877试验仪器”进行测量常温状态下的介质损耗角。数据见表3。
表3 常态介损
按照我公司《无溶剂整浸电机定子线圈质量分等标准》要求优等品线圈常态介质损耗tanδ0.2UN≤1.5%,常态介质损耗增量Δtanδ≤0.8,因此,该结构线棒符合优等品标准,见表4。
表4 常态介质损耗标准
2.3 热态介损及常态击穿试验
将线棒放入热态介损烘箱,加热至155 ℃,持续2 h后,对其进行测量0.6倍额定电压下的介质损耗。随后将试样进行击穿电压试验。试验数据及计算“击穿场强”数值,见表5。
表5 热态介损击穿试验
2.4 热老化试验
将两种线棒各选出5根,放入烘箱加热至200 ℃,持续40天。将线棒取出后,进行击穿试验,击穿电压值均达到原击穿电压的70%以上,试验数据见表6,老化后线棒如图4。
2.5 电老化试验
将线棒在常温状态下施加2.5UN电压,即25 kV,进行电老化试验。试验数据结果见表7。
表6 热老化后击穿试验 kV
续表6 热老化后击穿试验
图4 热老化后的线棒
h
3 结语
1) 使用0.13×25粉云母带X,在包扎后线棒尺寸偏大,在由9层厚度向8层厚度进行压缩并浸漆后尺寸满足要求,在工艺上存在改进的可行性;现行的浸漆工艺可浸透新结构线棒;
2) 参考机械行业标准JB/T 50133—1999《中型高压电机少胶整浸线圈产品质量分等》,此绝缘结构的常态介损、热态介损均满足厂内标准中优等品水平,电气储备系数大于9,均满足要求;
3) 在A厂家购买的云母带老化中值时间超过了1 200 h,老化时间满足了优等品水平;在B厂家购买的云母带中值时间仅为464 h,未到达最低标准500 h,不合格;
4) 此绝缘结构的性能满足要求,可以在产品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