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LIFT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比较
2018-04-27高昆
高 昆
肛瘘临床表现为局部流脓、肿痛、瘙痒,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1]。复杂性肛瘘是指肛瘘数量≥2个或瘘管较长并扭曲的肛瘘,多涉及到肛管外括约肌,治疗难度明显增加。切开挂线引流术是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但会损伤肛门括约肌[2]。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可降低肛门失禁风险,但存在切口感染、引流不畅等问题[3]。本研究在LIFT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比较改良LIFT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肛瘘患者108例,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4 例,男/女为 35/19,平均病程(3.58±0.94)年,平均年龄(39.73±4.84)岁;瘘管位于前侧 21例,侧方 11例,后侧22例。对照组54例,男/女为36/18,平均病程(3.76±0.91)年,平均年龄(40.65±4.92)岁;瘘管位于前侧20例,侧方13例,后侧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复杂肛瘘诊断标准[4];(2)年龄≥18岁;(3)患者对本研究充分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患有良性或恶性肿瘤者;(2)伴有严重疾病,无法进行手术者;(3)伴有其他结直肠疾病;(4)处于哺乳/妊娠期者。
1.2 治疗方法 (1)观察组:采用改良LIFT术,患者腰麻满意后,取俯卧折刀位,在明确内口位置后,于括约肌间沟做一长约2.0 cm的弧形切口。沿外括约肌缘锐性分离括约肌间隙,将括约肌间瘘管游离出1.0~1.5 cm,然后采用直角钳挑起括约肌间瘘管,用3-0微乔线紧贴肛门内括约肌缝扎内括约肌侧瘘管,检查无误后,再缝扎外括约肌侧瘘管,将括约肌间瘘管离断并切除5 mm,然后检查瘘管外括约肌端是否结扎完全。残余瘘管行隧道式挖除,直至外括约肌缘,外口放置皮片引流。采用3-0微乔线间断缝合括约肌间切口。(2)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患者腰麻满意后,取侧卧位,通过扩肛明确瘘管、内口位置和走向。左手食指在肛内齿线内口处进行引导,右手将探针沿瘘管缓慢探入,并穿出内口。切开瘘管表面组织,将感染灶和内口清理干净。橡皮筋由外口进入,在探针引导下穿出肛管环内口,拉紧后采用丝线结扎,并刮除腐烂组织,修剪创缘。完全止血后,置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切口完全愈合;显效:临床症完全消失,体征明显改善,切口未完全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切口未愈合;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稍有改善,但切口未愈合,仍溢出分泌物。(2)疾病恢复指标:记录患者住院及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面积(手术切口痊愈后的瘢痕面积);于切口愈合后,采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法,对患者肛门功能进行评价;于术后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肛门疼痛程度。
并发症和复发:术后随访半年,统计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和肛瘘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指标以 x±s表示,行 t检验;计数指标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92%,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表 1)。
表1 两组肛瘘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疾病恢复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及切口愈合时间较短,切口愈合面积较小,愈后Wexner评分和术后7 d VAS评分均较低(P< 0.05,表 2)。
表2 两组疾病恢复指标比较(n=54)
2.3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术后半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切开挂线引流术是复杂性肛瘘治疗的传统方法,其通过具有弹性勒割作用的挂线材料(如橡皮筋)作用于括约肌,将其缓慢勒开。此外,挂线材料会诱导产生炎症纤维化反应,将括约肌段黏连固定,避免括约肌被瞬间切开所致的肛门失禁[5]。但该术式存在以下缺点:治疗痛苦较大,愈合时间较长,影响括约肌功能。另外,真正感染源的处理容易被遗漏,容易导致疾病复发[6]。
LIFT术可保留括约肌,瘘管的结扎和离断在括约肌间隙中进行,括约肌间的部分瘘管切除和瘘管内肉芽组织刮除后,再缝合外括约肌处的缺损。但此术式因内口阻塞、引流不畅、瘘管管壁有所残留等原因,易引起疾病复发[7-8]。所以,本研究在LIFT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将经过外括约肌的部分肌间沟瘘管通过手术进行挖除,同时将外括约肌外侧瘘管和不经过括约肌的较长瘘管进行切除,最后将切开部位缝合。改良LIFT术不仅保全了肛门功能,还可减少术后感染、复发概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92%,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改良LIFT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疗效相当。但术后观察组住院和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说明改良LIFT术后恢复速度和切口愈合速度较快,这可能与切开挂线术后疼痛明显,渗出较为严重,且切割与生长不同步,基底难以向外生长,减慢切口愈合有关[9]。
肛门处切口愈合面积,即术后瘢痕面积,是影响肛门外形的参考指标。改良LIFT手术未打开瘘管表面皮肤,而内外括约肌间处切口均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所以,术后瘢痕小。而切开挂线引流术中瘘管大部分被切开,创伤较大,且挂线材料的持续刺激会导致肌肉群炎性增生,加重瘢痕,对肛门外形产生较大影响[10]。故本研究观察组切口愈合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与上述理论相符。
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愈后Wexn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改良LIFT术后肛门功能明显较好,这与改良LIFT术未明显损伤内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有关。术后7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较低,提示改良LIFT术可减轻患者疼痛感,这与改良LIFT术不损伤括约肌,且可避免挂线材料对肛门持续刺激有关。观察组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不显著,提示改良LIFT术有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疾病复发的趋势,原因可能是改良LIFT术中外括约肌侧瘘管的缝扎相当于将外括约肌缺损间接修补,避免直接缝合引起的局部缺血坏死,内口与括约肌间间隙距离的缩短,便于引流,减少感染发生,故复发率降低。此外,改良LIFT术能避免损伤括约肌,保留肛门功能、切口愈合面积小,也是并发症较少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改良LIFT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效果相似,但改良LIFT术可避免损伤括约肌,保护肛门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术后切口愈合速度。
【参考文献】
[1]潘春来,黄大年,袁和学.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12):1268-1270.
[2]林军,叶细杰,林晓燕.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4):237-239.
[3]林义办,邓建中,彭翔.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4):537-538.
[4]汪挺,兰平.2006中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0(1):89-90.
[5]莫波,郝志楠,马娟,等.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3):1809-1810.
[6]彭健,张勇,陈亚军,等.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8):3502-3504.
[7]孙薛亮,文科,杨柏霖,等.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5):398-401.
[8]刘宁,徐永强,李海军.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肛瘘切开挂线术的临床对照[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3):243-246.
[9]曾翔辉,武彪,刘羽,等.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46):48-49.
[10]陈哲,郑毅,王振军,等.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7):5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