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性康复护理在促醒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中的作用研究
2018-04-27邹克霞万耀凤
邹克霞 万耀凤
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惠东 516300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颅脑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长期昏迷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研究表明,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可起到促醒的作用,对患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产生影响,进而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2]。刺激性护理是一种通过多方面对患者大脑进行刺激的促醒方式,保持昏迷患者的感觉输入,增强昏迷患者脑部的生物电活动[3]。本试验选取2017年 1 ~6月就诊我院的100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进行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刺激性护理对促醒效果的影响分析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 2017年 1~6月就诊我院的100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颅脑CT扫描后确诊,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46岁,平均(36.6±3.3)岁;其中37例为交通伤,9例为打击伤,4例为坠落伤。对照组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9~47岁,平均(37.2±3.6)岁;其中35例为交通伤,10例为打击伤,5例为坠落伤。两组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受伤类型等一般临床试验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一定的研究可比性。纳入标准:有明确头部损伤史者;受伤后6h内入院者;入院时的GCS评分<8分者;颅内未出现活动性出血者;无其他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接受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及脱水等基层治疗,出现手术指征者应立即行开颅减压术,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4]。
观察组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接受刺激性护理干预[5],主要护理措施包括:(1)呼唤性的刺激护理:呼唤性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进行刺激,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时刻陪护在患者身边,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在查房与进行操作护理时呼唤患者的名字,在操作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或家属治疗操作的目的;(2)听觉的刺激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喜好,给予患者熟悉或喜爱的声音刺激,使用欢快的声音或动物的声音等来刺激昏迷患者,还可向患者朗读报纸的内容,患者家属可向患者讲述以往的难忘或美好事情;若患者的家属不在患者身边,可采取电话或微信的方式对患者家属的声音进行录音,播放给患者听,以刺激患者的听觉;(3)视觉性刺激护理:由于病房内昼夜的灯光强度不同,应在患者睁眼后给予色彩鲜明的视觉刺激,通过不同的色彩照射及光照亮度经常播放患者喜爱的电视节目;(4)嗅觉的刺激护理:可在患者的病房内放置患者喜爱的鲜花、香水、洗发水及患者喜爱食物,对患者的嗅觉进行刺激;(5)触摸性刺激护理:护理人员应抚触和拍打昏迷患者的四肢和躯干,使用柔软的毛巾对患者皮肤进行轻轻的摩擦,以刺激皮肤触觉的压力感受器,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冰刺激,增加昏迷患者对痛觉、温觉及触觉感受;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对四肢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每次30min,每天2~3 次;(6)电疗刺激护理:应给予昏迷患者适当的低压电刺激,每天3~5 次。
1.3 疗效标准[6]
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评定标准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进行评定,包括恢复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五个等级。总治疗有效率为恢复良好率+中残率+重残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的全部研究结果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处理,其中分析的计量资料使用()表示,样本之间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的清醒率、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2周清醒率(66.00%)、4周清醒率(9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00%)、(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时间(22.91±4.52)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27.56±6.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清醒时间比较
2.2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 GCS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良好率(6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2.00%),且总治疗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2.3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表2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 GCS预后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n(%)]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一般都较危急,具有发展快及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临床常采取紧急抢救、清创、纠正休克、抗感染和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主要临床表现为无意识状态或持续的昏迷[7]。长期昏迷易导致出现呼吸系统等并发症,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亡[8]。 因此,提高患者的促醒效果是减少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关键[9]。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后的护理过程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10]。刺激性护理干预是对患者的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等进行刺激来提高唤醒程度,进而调整了神经元的兴奋性,损伤的大脑轴突生长得到促进,能够促进功能的恢复[11]。味觉和嗅觉等刺激护理可解除昏迷患者被抑制的神经细胞,进而增强大脑内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帮助患者恢复意识[12]。光照刺激护理能够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提高患者的视反应。运动和皮肤刺激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出现关节挛缩,并增加了皮肤的感觉输入。因此,本研究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后应用刺激性护理。
本研究数据显示出,观察组护理后2、4周的清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总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刺激性护理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清醒率,缩短了清醒时间,促进了脑细胞功能的恢复[13]。分析原因可能为: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均具有可塑性,经抚摸、语言等刺激护理后使部分神经元再生,进而缩短了患者的昏迷时间[14]。刺激患者的听觉、触觉等机体感受器能够促进机体分泌激素和乙酰胆碱等,增加了患者脑内区域的血流量,进而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刺激性护理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清醒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仲悦萍, 陈晓艳. 生物波治疗联合刺激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中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0):117-118.
[2] 杨初燕, 王亮, 冯珍,等.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及机制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11):1195-1199.
[3] 张留静. 味觉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10):760-762.
[4] 陈泗萍, 梁翠云, 梁静,等.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5, 22(36):192-194.
[5] 周志梅, 杨文辉, 熊爱华.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的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14):2148-2149.
[6] 金红珍, 徐希德, 顾宇丹,等. 呼唤式护理干预策略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意识水平及促醒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30):180-183.
[7] 代自烽, 黄其林, 刘海鹏,等. 呼唤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 15(4):397-402.
[8] 刘尧尧.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针灸促醒的临床疗效评价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21):2919-2920.
[9] 闻万顺, 赵元元, 叶祥明. 早期右正中神经刺激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观察[J]. 浙江创伤外科,2017, 22(3):420-423.
[10] 石艳红, 邵秀芹, 冯珍,等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促醒治疗的参数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2):207-210.
[11] 黄苏闽, 蔡小琴.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昏迷促醒的观察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4):195-197.
[12] 张平. 刺激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促醒效果评价 [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7):1344-1344.
[13] 路楷, 查海峰, 徐彬彬,等 . 电针刺激对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促醒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 23(1):27-30.
[14] 叶红刚, 罗妍. 探讨右正中神电刺激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促醒作用[J]. 医药与保健, 2015(2):36-37.
[15] 朱凌云, 汤丽萍, 束玲玲. 唤醒护理专科特色服务在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 20(2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