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多段骨折
2018-04-27曾展鹏涂平生谭本前郑伟杰戴才锋
曾展鹏,涂平生,谭本前,郑伟杰,戴才锋
肱骨多段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涉及范围广、碎块多、移位明显,部分病例还合并有桡神经损伤。对于此类骨折,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的稳定性,通常需行内固定手术治疗[1-2]。为弥补传统内固定材料的适用性缺陷,本研究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多段骨折,对比分析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提示肱骨多段骨折;②闭合性骨折;③新鲜骨折;④采用骨折内固定手术,内固定器械选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或锁定钢板。排除桡神经损伤患者。根据内固定器械的不同,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19例肱骨多段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9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B组1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固定器械 两种内置物均为钛合金材质,由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主要包括各种规格的连接棒、连接块、锁定螺钉和加压螺钉,可根据术中骨折情况自由搭配组合(图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1.2.2 手术步骤 所有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
1.2.2.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 采用肱骨前外侧切口,在近端作一约5 cm切口,沿胸大肌三角肌间隙进入,直视下清理骨折断端并进行骨折复位,用持骨器临时固定;于肱骨中段前外侧作一约7 cm切口,沿肱二头肌和肱肌间隙进入,分离桡神经并以橡皮条保护,直视下清理骨折断端后复位骨折;连接棒依肱骨形态弯曲塑形,将可滑动的固定块连接于棒上,通过肱骨中段切口插入该连接棒及固定块组合系统,近端插至肱骨大结节,根据骨折情况调整连接块,锁定螺钉导向器导向下以电钻钻孔,拧入锁定螺钉,其余连接块及锁定螺钉依次按该方法固定。术中避免严重剥离骨膜,按锁定钢板原理预留桥式系统长度,骨折两端至少各安装2个连接块并以螺钉固定,中间较大骨折块可添加能够滑动和旋转的挂钩型连接块,再予以螺钉固定。1.2.2.2锁定钢板组 入路及切开显露方法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组相同。分离、保护桡神经后清理骨折断端淤血,避免过度剥离骨膜,复位骨折块,以持骨器临时固定,选取合适长度的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有3例因骨折线相距太远,选用两块钢板分别固定肱骨近端及肱骨干。
1.3 疗效评价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复查患肢X线片,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共同判定骨折线模糊及消失时间。术后1、6个月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和肘关节Mayo评分评估肢体功能:≥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为差,优良率 =(优+良)/总例数×100%[3-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术程顺利。如表2所示,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且术后骨折线模糊和消失时间快于B组(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1个月A组肩关节Neer评分及肘关节Mayo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图1 肱骨近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B组术后出现2例虎口麻木,予以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半年内恢复;1例因再次外伤致锁定钢板断裂,1例骨不连,均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术后获骨性愈合。两组均未出现桡神经损伤、感染并发症。典型病例见图2,3。
3 讨论
普通锁定加压钢板的锁定孔方向固定,虽然加压孔可调整一定角度,但肱骨多段骨折骨折线变化多样,导致钢板有时难以对大骨折块起到加压作用,致使切开复位手术中骨膜剥离较多,出血量多,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较长[5-6];在基层医院还存在单块钢板长度不够、无适用钢板等问题,导致急诊手术无合适器械选用,需应用两块钢板才能解决问题,手术推迟,费用增加;内固定断裂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可随意组合,具有良好的多变性和灵活性,操作简单、应用广泛[7-10]。系统中的单棒、双棒连接块设有单孔、双孔,可按具体情况添加在已固定好的连接棒上;在肱骨近端及远端,可选用针对该位置、基于解剖结构设计的特殊连接块,更为贴合骨面;术中还可根据骨折线的不同位置形态随意调整连接棒、螺钉的位置及方向,并可自由选择加压孔或锁定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注:A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组;B组: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因1例发生骨不连,予以排除,n=9
组别A组B组t值P值例数9 10术中出血量/mL 261.1±60.1 350.0±105.4 2.222 0.040手术时间/min 98.9±23.2 129.0±16.6 3.282 0.004住院时间/d 21.7±1.9 23.5±2.2 1.932 0.070术后骨折线模糊时间/周2.9±0.6 4.1±1.2*2.735 0.014术后骨折线消失时间/周17.3±1.7 21.8±4.4*2.881 0.010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例)
图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肱骨多段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女,65岁,肱骨多段骨折)2A术前 2B术后1周 2C 术后3个月
其治疗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剥离,术中出血少[11]。②桥接跨越式固定减少了接触压迫导致的缺血,有效保护骨折端血供,对内固定物下方血运的干扰更少,利于骨折愈合;此外,多维固定及整体锁定设计能有效控制骨折端旋转,避免螺钉拔出,随骨折愈合阶段不同可实现动力化固定,促进断端骨质愈合;其在骨折部位的应力作用亦有利于骨组织生长,促进骨折愈合,提高骨组织稳定性[12-14]。③螺钉、固定块与钉棒位置可随意调整,降低了因过度牵拉而导致桡神经损伤的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感染发生率;同时有效避免应力集中和应力遮挡,减少了内固定系统断裂的发生,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8,15]。
本研究中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术后骨折线模糊和消失时间也更短,亦未出现桡神经损伤、感染、内固定断裂或骨不连并发症,有力说明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治疗优势;在关节功能方面,术后1个月A组肩关节Neer评分及肘关节Mayo评分优良率均优于B组,可能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术后软组织损伤减少有关;但术后6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功能恢复程度相近。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中需要强调的是,若骨折短缩难以复位,可先选用一固定块固定一侧,通过调控连接块在连接棒上的移动实现撑开复位,然后进行多维固定,可减少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1]Gradu G,Jupiter JB.Current concepts review:fractures of the shaft of the humerus[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13,80(5):321-327.
[2]Strohm PC,Reising K,Hammer T,et al.Humerus shaft fractures:whereare wetoday? [J].Acta ChirOrthop Traumatol Cech,2011,78(3):185-189.
[3] Neer CS 2nd.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I.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J].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6):1077-1089.
[4]Modabber MR,Jupiter JB.Reconstruction for post-traumatic conditionsofthe elbow joint[J].J Bone JointSurg Am,1995,77(9):1431-1446.
[5] Katthagen JC,Huber M,Grabowski S,et al.Failure and revision rates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treatment with the use of a standardized treatment algorithm at a level-1 trauma center[J].J Orthop Traumatol,2017,18(3):265-274.
[6]Carbone S,Razzano C,Albino P,et al.Immediate intensive mobilization compared with immediate conventional mobilization fortheimpacted osteoporoticconservatively treat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Musculoskelet Surg,2017,101(2):137-143.
[7]胡敏,李光胜,余江,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长节段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5):609-610.
[8]周立,杨红林,沈韬.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1):1150-1152.
[9]徐永清,熊鹰,郭远发,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制及临床研究[C]//第三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暨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10]张仲子,熊鹰,赵烽,等.新型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135-138.
[11]游建军,葛新江.微创经皮桥接钢板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肱骨多段骨折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63-66.
[12]王雨辰,俞伟忠.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24):2256-2258.
[13]吕志强,李兴华,王爱国.桥接组合式内固定与金属锁定接骨板钉系统修复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7):24515-24521.
[14]Wang DX,Xiong Y,Deng H,et al.Biomechanical analysi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bridge combined fixationsystem for femoral fractures[J].Proc Inst Mech Eng H,2014,228(9):899-907.
[15]赵烽,熊鹰,张仲子,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3):2127-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