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才培养,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2018-04-26魏爱民
魏爱民
摘 要: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的大批量引进,特别是近年来供电系统大量新技术、新装备的投入使用,青年职工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站段人才队伍规模、结构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徐州供电段正处在苏北高速铁路网密集、快速建设时期,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和储备,满足供电管理长远发展和现实管理需要已刻不容缓。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段上下认真贯彻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部署和要求,坚持“重培养、强锻炼、抓激励、促成长”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方式,积极为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良好地氛围和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优秀青年人才;人才培养
一、重视“初始期”思想培养
近年来,徐州供电段以“家”文化建设为依托,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期打牢思想基础。新职高校毕业生来自“五湖四海”,面临角色转变、理想和现实碰撞的“初始期”,具有自我期待值高,情绪起伏大的特点。段通过上好“入路第一课”,讲路史局情、谈铁路发展变化,引导广大青年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放下架子、安心锻炼,为进岗培养打好思想基础。二是注重关心关爱。段领导班子始终把青年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座谈会、面对面交流,了解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所求,及时解决好他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让青年人始终感受到“家”的关爱和温暖。三是注重氛围营造。工会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文艺骨干;团组织通过开展青工读书演讲、“十佳青年”评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青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加强“成长期”专业培养
坚持“人才源于一线,一线培养人才”的导向。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有目的的制定好不同阶段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和帮助青年人才选择好适合自己专业化成长的路径。一是逐人设计好见习期培养计划。根据现场需要和新职高校生所学专业,制定岗位见习内容和培养标准。在职人员见习期过程中,以集中培训为主,班组培养为辅,变“散养”为“集训”。二是抓好生产一线关键岗位的锻炼培养。重点针对定职后的高校毕业生制定好关键岗位锻炼计划,采取每名新职人员与1名师傅签订帮带合同方式,通过强师带徒,以老带新,丰富新职人员现场工作阅历,积累现场工作经验,培养专业兴趣,锻炼其实际工作技能的不断提升。段对师带徒工作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同奖同罚,既提高了师傅的责任心,又提升了徒弟的业务技能。
三、跟踪“稳定期” 持续培养
针对在生产一线培养锻炼3年以上,已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进入成长稳定期的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树立“在岗位成才、在班组奉献、在一线闪光”人才成长理念。一是加大生产一线班组长岗位的锻炼。结合技能竞赛和日常考核,选拔一批专业技能好、具备一定管理潜质的青年大学生到生产班组担任副工长,目前,已选拔在副工长岗位锻炼培养的青年人才显现出良好地专业素养和发展后劲。二是“接对子”发挥好培带作用。由“三支队伍”成员即局学科带头人、首席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分别与青年人才签订培带合同,通过明确双方的培带责任,使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有计划性和实效性。
四、搭建好人才竞争平台
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用机制,能够从从根本上调动青年人才的积极性,让其思想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通过公开竞争达到激励调动作用。一是加大公开竞争选拔力度。如在选拔段团委书记时,采取公开招聘方式,通过制定办法、公布条件、公开报名、考试答辯、考察考核、择优任用,使符合报名条件者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全段广大青年中引起较大反响。二是创造能力展示机会。通过竞赛一批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五、务实择优严格选好才
近年来,在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运用工作业绩考核手段,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大胆启用那些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甘于吃苦、勇于担当的青年人才放到关键岗位。2016年,段从专业技能比武成绩优秀的青年人才中,选拔3名青年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到生产一线车间中层管理岗位任职,确立了良好地选人用人导向。
(一)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导向。要参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确立人才培养的方向。在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放眼“五湖四海”,又要看重个性发展;既不求全责备,又要耐心细致。要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享有公平培养机会的理念,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公开公正的培养环境。
(二)必须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青年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时松时紧,必须坚持系统抓、抓系统。当前,铁路建设和发展处在人才紧缺的高峰期。站段作为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责任主体,更要着眼当前,立足长远。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制定和落实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人才培养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三)必须坚持从严管理、素质培养。铁路有着半军事化管理的优良传统,青年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要将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既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形成一套有效地青年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使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四)必须全过程抓好跟踪培养。青年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大局观念。要科学有效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培养计划、明确培养责任、跟踪培养过程,既不能放任“散养”,更不能拔苗助长。要通过定期检查、重点分析、动态纠偏、计划调整,不断完善培养措施,形成系统的、可控的人才跟踪培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