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探究
2018-04-26尤新兴
尤新兴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组织者,而德育工作更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新时期的班级德育工作应摒弃陈旧的观念,努力探索富有时代气息,合乎德育发展规律的班级管理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已经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有效
作为班主任,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不论自己怎么管理班级,都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班主任虽然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班级管理也是井井有条,但总是收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相反地,有一些班主任,整天轻轻松松,与学生嘻嘻哈哈,班里的学习、生活秩序却有条不紊。这样的问题往往就出在德育工作上,尤其是对待学生的心理辅导。
高中班主任要怎样才能实现有效德育呢?德育的策略因对象和实施者的不同而不同,社会有社会德育的规律,学校有学校德育的办法,思想品德教师也有其自身的教学套路,因此,班主任也应采用与自身角色相一致的教育策略。
高中学习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也是最容易受不良影响而变坏的时期。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作用也越来越凸显,特别是在高中这一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有效教导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进而进行有效品德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应该说,新课改的背景下,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水平方面应有更高的要求,应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德育目标,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内容,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是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高中班主任除了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之外, 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和水平。每个高中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受到其自身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对同一个具体问题、具体事物,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正因如此, 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掌握教育学规律,了解每一个学生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相关的教育原则、理论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才能凸显其功能。
其次,班主任应建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新方法。
学生所接触的基本就是三个方面:社会是学生接触信息的平台,学校是学生形成人格的场所,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学校应发挥主渠道作用,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的德育工作,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充分结合。这就要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跨学校跨地区的互助行动,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素质。
同时,充分发挥现代网络通讯的优势,通过班级群、班干部群、家校群等途径,充分进行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采取对策,真正做到及时而又对症。
再次,班主任应主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 班主任只有优化认知与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沟通模式,才能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量问题,在建立平等关系的同时提高交流的实效性。班主任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确保学生实现优化型的个性发展模式,班主任要深度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观关注每个学生,用真诚和和鼓励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效果,让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形成最优化的良性互动。
最后,班主任应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高中生每次考试前后尤其是临近高考时,总会出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厌学等等,尤其是作为高中班级学困生来说,他们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时间一长,容易产生反叛逆反的心理,更有甚者,部分高中生通过早恋方式来缓解学习过程中的压抑。
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另外,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然,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从学生平时的细节上捕捉他们内心的信息,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总之, 只要班主任能真正做到“以學生为本”, 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 充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 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就一定能把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黄春芬,罗刚淮.让德育活动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