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留守儿童”的管理

2018-04-26杨文平

新一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青少年中职

杨文平

摘 要:在中职学校,说“留守儿童”不如说是“留守少年”。这些由“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并不因年龄增长而淡去了“留守”的特征——对这类学生的管理应该有特殊的、有指向性的策略。本文结合中职“留守儿童”的情态,就如何搞好针对性专项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留守儿童;青少年;管理

“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在我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一个因父母双方劳动力流动,而将孩子托付给家庭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群体。这个群体的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呈现着相对特殊的心理特征,给班级管理带来了特殊的课题。

毋庸讳言,中职学校的生源是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本身学习力以及心理素养就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状态中。而这些学生,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的现状,有很大部分来自农村。这样,“留守儿童”就大量流入了中职学校。使中职学校教师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管理问题。

在中职学校就读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年龄上已经是青少年了,不如说是“留守少年”更恰切一些——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了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状况,但并没有因成长而淡去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性特征。因而,下面进行相关群体的管理研究,仍然沿用社会公认的“留守儿童”这个词汇。

一、“留守儿童”的情态

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看,中职“留守儿童”的情态(心理和行为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缺少情感依赖——情商普遍偏低。因为长期缺少来自父母的亲情关爱,他们或是在隔辈的溺爱下长大,或是在无人监管的松散环境中成长,内心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象上表现为对情感的漠视。孤僻、冷漠、暴力,没有与交往的主动需求和自律。

第二,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力缺位。因长期无父母监管,习惯了学习上的放纵无序状态。学无目标,学无需求。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不怕老师“请家长”。

第三,行為上“任我行”。违纪是常态,打架也不鲜见。男生像“古惑仔”,女生像“大姐大”。而且是屡教不改,通常的教育管理举措往往对这些孩子显得“捉襟见肘”。

以上,主要分析了中职“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群体没有优点已经无药可救(比如这些学生有很强的自立能力,有坚毅的品质,就是他们独特而突出的优点),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处于这种状态(也有一些学生会体现出超出一般的努力,大多有问题的学生也只呈现上面所列问题的其中一部分)。上面所说的,是普遍性、特殊性的分析。

二、“留守儿童”的管理

第一,先交朋友。中职“留守儿童”是一些青少年,他们的心智已经发展成熟,有相当的成年属性和一定的社会心理。对这些学生,我们就不能采用对初中、小学的“留守儿童”的关系处理方式(比如去充当妈妈、爸爸的角色,给予其生活细节上的照顾),而是要把他们当作成年人来尊重(平等对待)。“降低”自己教师的身段,主动接触他们,用他们的语言(比如流行的网络语言),用他们关注的内容(比如“网红”“流量明星”)来与之交流。这样,才能被其接受。然后,才能施以教育和引导。训斥和惩罚可能是最无效(也是最无奈的)的管理策略。

第二,关注心理变化。关注心理变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静态的心理情态。即,每个“留守儿童”个体的心理情况是怎样的,应该具体分析判断,不应以上面分析的普适理论去套到学生身上。应该认识到,同样是“留守儿童”,他们因成长的经历和环境不同,会呈现不同的个体心理状态。在管理上,应该有针对性、有区别的对待。二是动态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成长和教师管理的作用下,学生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学生可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学生这些成长的变化,而用教条的眼光和策略去应对,很可能会给学生管理造成负面影响。本来已经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学生,又可能会被我们的无视而重新走回原路。

第三,用文化生活填补空缺。“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亲情以及家庭管理的缺位。而我们教师除了对他们予以一定的感情投入之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来对他们进行管理。校园特有的文化特色就能给予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他们感情上的缺口。比如,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如班级的文艺展示活动、踏青郊游、主题公益活动等等。这些健康的文化活动会带领学生走出内心空虚,把生活充实起来。特别是,我们通过培养“留守儿童”掌握一技之长,或是利用他们自身的特长来开展管理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位学生是“孩子王”,我让他做班级的纪律班长,让他做宿舍管理员,就引领他把能量用在了正途上。还有,让一名学生参加学校的足球队,练习踢球,也给他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环境,并通过集体体育训练促进了他的心理健康成长(如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公平理念)。

以上,针对中职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问题,对这个群体的情态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经验提出了几点有效对这个群体进行专项管理的策略——这三个策略,都是与中职“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态相符合的,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郑敬忠.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管理[J].科学咨询,2013(16):48-48.

[2]童春香.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初探[J].成才之路,2011(21):76-76.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青少年中职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