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动物疫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8-04-26李晗琪
李晗琪
摘 要: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受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畜牧产业主要养殖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散养方式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转变。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但有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而且对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进的作用。然而,在转变过程当中,由于养殖户习惯了粗放的传统养殖模式,对规模化养殖的技术掌握和防疫认知很薄弱,是动物疫病频发,疫情复杂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动物疫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动物疫情;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08
引言
在养殖过程中,场内发生疫病是影响养殖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场内疫病的发生机率,保证牲畜的健康,确保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是如今畜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农村动物疫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防疫知识掌握不足,缺少防疫意识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很多地区在畜牧生产中动物疫病防治问题频发,这些问题究其根由主要是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种类,流行特征特点及传播渠道等防疫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在发生动物疫病时,不能及时防治,也不知该如何防治,不但养殖收益受到影响,而且如果一旦发生重大的疫病,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还会波及到附近的其他养殖户,影响整个地区的畜牧业生产的平稳发展。在牲畜出现突发性死亡时,盲目的进行掩埋,对病死机体的死因不了解,也不能进行科学的无害化处理,病死牲畜在腐化过程当中,不但污染环境,也给病毒大面积侵染留下了隐患。更有甚者,个别养殖户将病死的牲畜进行简单处理后,将肉制品在市场上贩卖,威胁到了人们的食品安全。
1.2 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免疫程序
随着我国对畜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养殖业的队伍。个体养殖户的增加,使畜牧产业的养殖类别增加。在饲养模式上,有集约规模化养殖也有分散的散养户,由于养殖模式的不同以及饲养环境和条件不同,在进行疫病的防治时,由于各个养殖场或者养殖户对本场内牲畜的免疫程序的制定存在差异,又因为注射疫苗的时间是根据牲畜的日龄所决定,所以开展防疫的时间也不一样,不能统一化管理。没有系统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就会使疫病免疫错过最佳时间,诸如此类问题在防疫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应给予足够重视。
1.3 牲畜饲养过程中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养殖户在饲养规程上认知较低,在饲养生产中忽视了养殖环境及卫生的重要性,往往会将圈舍设置在废弃的房舍内,而废弃的房舍因为长期闲置,舍内的环境、空气湿度大,通风效果差,日照時间不足,给细菌存活提供了条件。如果将牲畜置于这种环境中,会使牲畜的自身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诱发多种疫病。还有的养殖户场舍建造不合理不科学,场场相连,如有疫病暴发,就会出现防治难的情况。投放饲料的质量也是保证牲畜健康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约开支,将残羹剩饭用于饲养牲畜中在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这种错误的做法会造成牲畜胃肠系统功能紊乱,常出现腹泻等肠道疾病,严重者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影响养殖收益。
1.4 疫病防治过程中流程不严谨
养殖户在养殖管理当中,往往忽略了防疫的重要性。对牲畜圈舍卫生管理不到位,对牲畜进行免疫接种时,不能按严谨的流程操作,不能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防范,在引进牲畜时,忽视了防疫的重要性。对引进的牲畜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感染疫病,不进行接种也不进行隔离,直接投入群舍内。导致场内疫病及传染病交叉感染,这时再进行防治,不但效果不好,而且错过了防疫的最佳时机。
2 解决措施
2.1 增加宣传力度,传播动物疫病防治知识
要向广大的动物养殖户宣传正确的动物饲养管理方面的知识,倡导“养重于管、管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正确理念,合理规划养殖小区,改善饲养环境,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杜绝食物中毒等疫病的发生;在疫病发生时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防在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时无以应对。
2.2 对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严格管理
有关管理部门应负起责任,对兽药生产厂家生产的药物在配方和剂量方面严格监管,使其生产出质量过关、治疗效果良好的兽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动物的疫病。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防止盲目用药。
2.3 转变养殖方式
以科学饲养改变传统的禽畜混养、散养的方式,实行单禽畜养殖的方式,改散养为规模养殖,以场为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养殖小区,目前应该做到以小区为单位进行自繁自养,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动物以舍划分,分圈饲养。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应当建立现代养殖模式,以场为单位按不同年龄和用途进行分舍饲养,这样才能在疫情发生时有效控制和为动物的有效繁殖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