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溶液在土壤改良方面的综合应用
2018-04-26范例
摘 要:益生菌用于土壤改良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将主要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光合菌群等益生菌原液加施在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用于发酵堆肥、浸种、土壤灌溉、喷洒以及防虫液等多方面,通过选取山区、平原、沿海等不同土壤条件的相邻地块,分别种植红提、番茄、水稻等农作物,分组研究益生菌对土壤改善、作物产量、品质等方面的作用。经过2个自然年度,检测土壤pH值和速效N、P、K指标,通过对农作物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进行对比,证明利用益生菌落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自我肥力,将土壤酸碱度恢复至中性,提高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也使作物的外观和口感指标能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益生菌;土壤改良;作物产量;作物品质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02
益生菌,常常被称为“友善细菌”,是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目前益生菌作为食品添加剂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土壤改良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笔者选取山区、平原、沿海等不同土壤条件的相邻地块,分别种植红提、番茄、水稻等不同农作物,分组研究了益生菌对土壤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證明了益生菌对土壤的改良和瓜果的生长均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选用菌种
本研究采用唐山加百列生物公司生产的益生菌原液,其主要菌群为:含枯草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光合菌群等有益微生物活性菌群,其pH值为3.6左右。
1.1.2 土壤及作物
分别在遵化山区地块种植红提、丰润平原地块种植番茄、唐海沿海地块种植水稻进行试验。
1.2 方法
每种作物实验分3组进行,3组实验所选取地块为同一区域内相邻3个地块,保证田间管理一致。
第1组,常规使用肥料和农药。第2组,不用农药,常规使用肥料,加施益生菌原液。第3组,不使用农药,用肥量减半,加施益生菌原液。
2 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经过了2个自然年度,每年从发酵堆肥、浸种、土壤灌溉、喷洒以及防虫液等方面实施益生菌治理。
2.1 发酵堆肥
原材料采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以鸡粪为例:1m3鸡粪中添加2L益生菌原液(稀释后添加,水分约为50%左右),均匀搅拌[1]。加盖塑料布,并适当遮光[2]。夏季1周,冬季2周左右发酵完成,完成后,应具有较浓的发酵味,无臭味。将发酵完的物料均匀散开,24h后粉碎过筛,可直接施用,也可加工成有机复合肥。
2.2 浸种
用200~300倍益生菌稀释液[3]浸种4~8h左右,用于提升发芽率。
2.3 土壤灌溉
土壤灌溉为多次分阶段进行,主要发生在播种、出苗以及日常灌溉。播种后,将4L益生菌原液用1~2个喷雾器的水量稀释后均匀喷洒于地面后浇水灌溉。若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加倍施用;出苗后,将益生菌原液稀释200倍对幼苗进行灌根;长期使用或秋天用益生菌稀释液漫灌耕地,主要用于抑制来年杂草发芽。
2.4 喷洒
用200倍益生菌稀释液对植株整体喷洒,一般在旺盛生长及产量形成期,每周喷洒1次,连续使用2、3次,可收到明显效果。在病害多发期,应增加喷洒次数。
2.5 防虫液
将益生菌原液、红糖、酒(30~50°)、醋、水,以1:1:1:1:10的比例混合,红糖溶化后,装入密闭塑料容器中,适宜温度为20~30℃左右。夏季1周,冬季2周左右发酵成功。发酵过程中应注意放出发酵气体,避免容器膨胀爆裂。发酵成功后的液体应具有甘酸的发酵味道。使用时应稀释300~500倍对植株整体喷洒,喷洒时期可在育苗期,定植发芽期,初花期,结果期及病害多发期。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每年选取春播前和秋收后2个时间节点,时间跨度为2a,分3组对pH值、速效N、P、K土壤数据和所产作物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进行对比。
3.1.1 遵化红提用地3组结果对比
3.1.1.1 土壤情况对比
3组pH初始值相差不大。试验周期中第1组pH值基本维持在6左右,而第2、3组地块pH值逐步趋向于中性。3组N、P、K初始值相差不大,经过2a后第2、3组N含量明显较第1组有较大幅度的降低,P和K含量有明显的提升。
3.1.1.2 产量及品质对比
从分组上看,第2、3组地块红提产量和品质均比第1组有明显提升,第2组略强于第3组,从时间上看,第1组2a的产量和品质差别不大,第2、3组第2年无论从产量还是品质上均有所上升。
3.1.2 丰润番茄用地3组结果对比
3.1.2.1 土壤情况对比
3组pH初始值相差不大。试验周期中第1组pH值基本维持在6.3左右,而第2、3组地块pH值逐步趋近中性。3组N、P、K初始值相差不大,经过2a后第2、3组N、P、K含量相差不大,但明显较第1组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1.2.2 产量及品质对比
从分组上看,第2、3组地块番茄产量和除可溶性固物外其余品质均比第1组有明显提升,第2组略强于第3组,从时间上看,第1组2a的产量和品质差别不大,第2、3组第2年无论从产量还是品质上均有所上升,在第2、3组中,番茄的果质量和整齐度比第1组提升明显。
3.1.3 唐海水稻用地3组结果对比
3.1.3.1 土壤情况对比
由于地处沿海,3组pH初始值均呈现碱性,均在8左右。试验周期中第1组pH值基本维持在8.1左右,而第2、3组地块pH值逐步趋近中性。3组初始N、P、K初始值相差不大,经过2a后第2、3组N、P、K含量相差不大,但明显较第1组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1.3.2 产量及品质对比
从分组上看,第2、3组地块水稻产量和品质均比第1组略有提升,第2组略优于第3组,从时间上看,3组产量和品质逐年缓步提升,但幅度略小。
3.2 分析和结果
3.2.1 土壤分析
通过对比试验,2a看到,原始土壤中,各地块由于地理位置差异、长期种植的作物不同以及每年施肥的影响,其原始pH值呈现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地块呈酸性,有的地块呈碱性,但都不是正常的土壤。
在第1组试验中,2a看到pH值基本每年都维持在一个同等的水平上,而N、P、K含量随着肥料作用的散失,其值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换言之,土壤自有肥力已丧失。
第2组和第3组试验中,pH值逐步趋近中性值,而随着人工施肥作用的散失,其N、P、K含量虽有所回落,但比第1年初仍有提高,说明益生菌起着一定得作用,土壤正在逐步得到修复。
3.2.2 作物产量与品质分析
总体来看,第2组和第3组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均较第1组有较明显的提升,说明在使用益生菌的情况下,土壤自我肥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靠大量施肥也可取得较高产量;益生菌对害虫的防御能力较高,作物的外观和口感指标均能得到有效提升,由于少施农药和化肥,作物更加接近无公害,其品质得以大大的改善。
3.3 结论
光合菌群能利用土壤接受的能源,将硫化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有机物等物质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和生理活性物质等。其代谢物质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或者成为其他微生物繁殖的养分,能促进其它微生物增殖。枯草芽胞杆菌可利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的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酵母菌群利用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通过发酵,产生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为其它微生物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的生产提供重要的营养保障。乳酸菌群产生的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使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变得容易分解,它可以将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转化成对动植物有效的养分。因此使用益生菌可有效改善土壤pH值,将偏酸性或偏碱性土壤调理至中性土壤,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4]、提高作物抗性,減少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
4 讨论
在该研究中,2a所选取的肥料均为普通化学肥料,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第3组在用肥量减少一半的情况下仍比第1组的产量有所提升,但是与第2组的产量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证明单独施用益生菌原液对化肥利用率的提升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加施益生菌的目的是为了改良土壤的菌落环境,从而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的含量,如果再配合有机肥一起使用,作用效果应更快更明显,对减少化肥及农药使用量、提高作物品质将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健,李俊,葛诚.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的研究新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1,21(1):33-36.
[2]黄华,黄懿梅,刘学玲,等.覆盖处理对猪粪秸秆堆肥中氮素转化和堆肥质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3):780-786.
[3]郑明燕,李金玲,吴会芳,等.微生物液肥浸种对小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00-101.
[4]曾令涛,王东升,王祯祎,等.蚯蚓堆肥与益生菌配施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土壤,2016,48(6):1100-1107.
[5]岳寿松,任大明,刘江,等.喷洒有效微生物群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1998(3):12-13.
作者简介:范例(1968-),女,河北唐山,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