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蔗白绢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8-04-26王勇庆马千里程东美张志祥

农业与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果蔗识别防治

王勇庆 马千里 程东美 张志祥

摘 要:白绢病是世界常见植物病害之一,近年白绢病在广州南沙区果蔗种植区普遍发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病的症状、病原、危害特点、识别诊断方法,以及防治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果蔗;白绢病;识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09

果蔗是一种以鲜食为主的甘蔗,鲜甜多汁,清脆可口,近几年在消费量逐年上涨,加速了果蔗产业的发展[1]。果蔗病害比较多,世界上已知100多种,我国已经发现60多种,其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20多种。果蔗上的常发的病害有多种,其中凤梨病、黑穗病、花叶病等对果蔗生产造成较大影响[2]。

白绢病(Scleritium rolfsii)又称菌核性根腐病或菌核性苗枯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上普遍发生。于1891年首次在美国佛罗里达被发现,长久以来就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该病病原菌寄主范围很广,可危害 100 多科,500 多种植物。主要危害茄科、豆科、葫芦科的多种作物,也会侵染危害油茶、桑、樟等木本作物,在水稻、小麦上也偶有发生。但在果蔗上报道较少,2017年5月,作者于广州南沙区果蔗种植区发现白绢病在果蔗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果蔗的生产。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田间危害症状、病原及发生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危害症状

白绢病在果蔗各生长期间均可发生,但以大田种植中前期发生为主。一般多发生于近地茎部及地下部分。发病初期,病部的表层变为褐色,随后逐渐向四周蔓延并在病斑上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菌丝多向四周辐射,严重时蔓延至临近的土壤表面。植株开始发病后,近地茎基部和根部的表皮有腐烂现象,而后叶片逐渐变黄萎蔫,植株高度明显低于正常植株,最终导致果蔗全株枯死(图1)。枯死的果蔗根茎部组织呈纤维状,极易拔出。在土壤较干燥的条件下,病部呈灰白色干枯状,有时可见白色霉层。潮湿时,病部布满白色菌丝体,甚至周围的土壤也覆盖1层菌丝体(图2)。环境湿度大时形成菌核,菌核呈球形、半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0.5~1.2mm似油菜籽,菌核多分布在根茎处以及根茎附近的土壤中,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表面有光泽,数量几十粒至上百粒不等(图3)。

2 病原

白绢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孢目小菌核菌属齐整小菌核菌(Scleritium rolfsii Sacc.),该菌是腐生性土壤习居菌,其菌核可以在自然界情况下存在很久。在自然条件下极少出现有性阶段,其有性阶段属于担子菌亚门伏革菌属的白绢伏革菌[Corticium rolfsii(Sacc.)Curzi.]。

3 致病机理

乙二酸(草酸)和细胞壁降解酶类是白绢病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它们单独或两者协同作用,最终导致寄主植物死亡。当温、湿度等条件适宜时,菌核萌生菌丝体,菌丝前端分泌酶和草酸,侵蚀寄主表皮,随后侵入,也可直接从植株的外部创伤侵入。病菌在致病过程中可分泌多聚半乳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裂解酶和葡萄糖甘酶,这些酶可以降解细胞中的纤维素和果胶从而破坏细胞壁,加快真菌侵染进程,使病害进一步加重。

4 发生规律

白绢病病菌越冬方式主要是以成熟的菌核在田间越冬。越冬场所主要有土壤、病残体等。在我国温暖的南方地区,可直接以营养菌丝的形态在未腐烂的有机残体上越冬并作为来年初侵染源造成蔗田发病。当以菌核作为初次侵染源时,在高温和偏酸性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当温度在25~35℃,相对湿度90%以上时菌核萌发,侵染寄主,相对湿度达到100%时形成次生菌核,作为次年的初侵染源。菌核也可随水、土壤、病残体、昆虫等传播,造成再侵染。

5 防治方法

5.1 减少初始菌量

在果蔗采收后,及时清园,清理蔗根和蔗残株,并铲除杂草等以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来年耕种之前可灌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撒施生石灰消毒,若发病严重的田地也可以选择和玉米等不易发病的禾本科作物轮作。

5.2 加强检疫和种蔗管理

选用无病种植作为种蔗,严禁从发病区引进种蔗,尽量避免未发病区与发病区发生土壤或流水的感染。

5.3 加強田间管理

精选土地,科学管理。尽量选择水肥丰富、土层深厚的无病土地种植。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使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如果仅有少量果蔗发病,可以直接拔除病蔗并深翻病窝土壤,灌施杀菌剂消毒,病株带出田外,进行销毁。若大量发病应及时将病株移除蔗田并在整块蔗田使用适当的药剂防治。由于该病是土传病害,应该严格避免连作,实行轮作措施。

5.4 药剂防治

在果蔗播种前可喷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性预防,在易发病季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雾并结合灌根进行保护处理。发病初期,可对单独挑出病株以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发病后期需进行全田普治,丙环唑药剂对此病有特效,高效内吸,持效性好,可用40%丙环唑·多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喷雾并结合灌根。也可使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800~1000倍液喷洒于植株基部,施药2~3次,间隔期7d。果蔗白绢病也可使用木霉孢子进行生物防治,成熟的菌核被木霉孢子寄生后很快就会失去萌发的能力,所以在病害发生初期,用木霉孢子悬浮液拌土撒施于土表株丛周围土壤中可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盛绸.广东省果蔗种植现状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05.

[2]张志新,岩伦.甘蔗病害的综合防治农业开发与装备[J].2017

(2):171-172.

[3]胡琼波.作物白绢病的研究进展[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58-60.

[4]金苹,高晓余.白绢病的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1,1(1):

14-22.

[5]陈军,吴雪芬,陈立人.黄菖蒲白绢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96-2297.

[6]陈枝楠,王就光.作物白绢病研究现状[J].植物保护,1988(2):

45-47.

[7]黄德强,陈金安.菱角白绢病及其防治[J].植物保护,1996,22

(4):32-34.

[8]杜蝉娟,晏卫红,潘连富,等.木霉制剂对茉莉白绢病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通报,2014,30(1):169-173.

作者简介:王勇庆(1994-),男,硕士生,研究方向:农药。

猜你喜欢

果蔗识别防治
七个果蔗品种在桂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综合评价
青岛市中山公园园林树木易混淆品种识别
新引进果蔗品种宿根矮化病菌检测
果蔗地土壤中铬、铜和锌含量特征研究
多想自己长成一根果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