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018-04-26杨晓蕾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策略措施有效性阅读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和应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能够可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措施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基础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综合素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相关的有效策略,以期可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一些教师受到长期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和应试思想的影响,其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所忽略,其教学依然采取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故而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留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不够全面和深入,有时甚至会出现学生阅读不完相关文本的现象。再者,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阅读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等问题。还有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监督和督促,有时会出现在阅读课上学生开小差的现象;此外,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单调机械,缺乏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问题。

二、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其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着其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能够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让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热爱和关注,其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表现欲都十分强烈,但是其对于机械重复的问题容易失去兴趣。其次,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其形象思维比较强,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则不足。此外,小学生还有着对事物缺乏持续的专注度的身心发展特点。

三、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措施

(一) 革新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师资培训,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学习和理解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理念,从而在教学中能够真正革新其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在教学中切实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阅读思考的时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为学生留有足够阅读思考的时间。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在实际的阅读中会遇到一些不认识和不理解的文字和词语,故而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是十分必要的,以便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字典或其他工具书,自行查找和解决相关生词,从而提升学生对阅读工具的使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避免速食阅读的现象,避免出现学生虽然读完了相关文本内容却几乎无收获的现象。

(三) 创设有效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阅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形象思维丰富、感官比较敏感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草船借箭》相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电影《赤壁》中的相关片段,利用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进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 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构建开放课堂,提升学生阅读参与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构建开放式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度。比如在《晏子使楚》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烈的特点,从而调动其阅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五) 合理布置阅读教学任务,加强对学生阅读的督导

在小学语文阅讀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合理布置相关的阅读教学任务,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督导。比如在《乌鸦喝水》相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将乌鸦喝水的情境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还可以通过布置的任务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督导,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 小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布置相关教学任务等形式,来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闫冰,张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5):325-326.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杨晓蕾,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长丰师范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策略措施有效性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怎样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