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海南要对标深圳的创业精神和香港的法治环境
2018-04-26闫肖锋
闫肖锋
继雄安新区之后,海南又被寄予厚望。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宣布建設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措施的重头戏。
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海南现在又拥有了新的经济特区战略定位: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
这无疑是海南未来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中央给政策,给自由度,海南自身更要有一种创业精神。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港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克服许多艰难险阻,砥砺前行。须知,单靠优惠政策取得发展优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海南尤其要防止地产狂欢的悲剧重演。自由贸易港的头衔给海南带来空前机遇,同时也带来压力。新海南担负着全国改革开放样板的重任,不能再有半点闪失。
冷静地看,对标深圳的创业精神和香港的法治环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除旅游资源、地理位置稍显优越外,海南别无其他,所以唯有凭观念突破和制度建设取胜。
第一,海南要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盘点过往特区成功经验,深圳脱颖而出的第一要素就是拓荒牛精神。拓荒牛雕像至今伫立于深圳市政府门前,成为特区的一大标志。三十几年来, 深圳的创业者们就像拓荒牛一样,开拓进取,把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开垦成为一个国际性现代化城市。今天,海南也需要这样一种开拓、勤勉的精神,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严防任何炒作之风,杜绝任何不利于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短期投资行为。海南要有“横下一条心,苦干二十年”的拓荒牛精神。
第二,海南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以法治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对标香港和新加坡。这一点虽然目标远大,但对于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长远目标上必定会对香港和新加坡构成竞争压力,一是在地理位置上与香港、新加坡接近,二来在金融和服务贸易产业方面会形成直接竞争。那么,这期间就要看谁的营商环境好,谁的法治环境清明了。这是一项制度建设的长跑。新海南要边奔跑,边改进,以吸引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改革开放试验区的金字招牌,以聚拢全球资源建设新海南。
香港已经连续15年被评为全世界经济自由度第一,全球竞争力第三;廉洁政府更是香港的一块金字招牌。和这样的地区竞争合作,需要沉下心来好好观摩学习,并脚踏实地付诸实践,在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第三,海南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百万英才闯深圳,不是猛龙不过江。深圳当年能成功吸引全国人才,那些有想法、敢闯敢干的人,凭的就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用人政策。你有多大本事,就给你多大平台。不再是干部调配,而是公开自由招聘;不再是“铁饭碗”,而是聘任制。
深圳没有大学,就新建大学和吸引国内外著名院校来建立分院。海南也要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名牌大学,并充分利用海内外优质科研院所资源,培养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
第四,海南也应从观念变革开始,培育改革开放的深层基因。
蛇口工业区创始人袁庚曾被人问及“蛇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回答:“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改革开始的。”平安、中集、招行、万科这批企业能做得风生水起,凭的就是共同的“蛇口基因”。深圳前海今天能引领新一波创新浪潮凭的也是“蛇口基因”。“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蛇口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著名口号,蛇口大街上还竖起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巨幅标语。今天,“蛇口精神”成了深圳改革开放的旗帜和象征,造就和涌现了一大批改革者和企业家。无疑,新海南今天也要呼唤和培养一批改革型官员和新锐企业家。
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海南被赋予新希望、新担当。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一重大开放举措从客观上是对当下美国挑起贸易战的一个有力回应,也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自信表现。
希望海南不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