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反应分析独立董事离职对企业的影响
2018-04-26夏静
夏静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在現有的独立董事制度环境下,独立董事离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独立董事离职的原因,然后调查了独立董事离职当天及前后股票市场的反应,最后得出结论:独立董事离职会引起市场做出消极反应,体现为累积超常收益率下降。这说明独立董事离职会对企业价值造成负面影响,投资者可以根据独立董事离职等相关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关键词]市场反应;独立董事;离职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37
[中图分类号]F271;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6-00-02
0 引 言
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实践中旨在解决公司所有权分散、两权分离产生的代理问题,监督内部董事和管理层对委托代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于独立董事而言,通过在公司决策过程中扮演积极的监督者角色,可以向市场传递人力资本的价值和赢得良好声誉。不过,即便是在独立董事制度非常成熟的国家,其能否对公司内部人形成有效的监督仍值得怀疑,而那些简单增加独立董事人数和比例的举措也仅仅是“虚假的公司治理”。因此,独立董事是否充分发挥了监督作用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市场对独立董事离职的反应角度,分析独立董事离职对企业的影响。
1 独立董事离职的原因
公司治理实践中,独立董事除了任期届满离职以外,还有大部分独立董事在任期过程中以健康、年龄、工作原因、个人原因等情况提请离职。公司独立董事往往担任着其他公司的高管等职务,同时信息不对称以及独董获取信息成本高等原因抑制了独立董事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当独立董事发现企业内部出现重大问题时,往往选择离职来规避责任,防止影响自己的声誉,因此,市场往往会对独立董事的离职做出消极反应。独立董事离职对企业价值带来负面影响。
第一,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成本越高,越不愿意发挥监督作用,离职的可能性越大。独立董事在任职期间可以获得声望或影响力、报酬(津贴)以及社会关系等带来的收益,相应的独立董事也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搜集公司内部信息、承担被公司董事会解聘以及监管机构处罚带来的成本。搜集信息的成本高低将会影响独立董事最终的净收益。如果独立董事认为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时,积极履职会降低净收益则会选择消极监督或不作为,在公司出现重大问题时,独立董事往往会选择离职来规避承担责任的风险。
第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独立董事无法有效监督内部董事及管理者,选择离职。公司信息不对称,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大部分独立董事选择不监督,不能帮助公司进行治理。相反,独立董事任职期未满的情况下,出现独立董事因生病、个人原因等离职的情况会造成市场的消极反应,对企业价值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独立董事身兼数职,为保护声誉放弃监督,选择离职。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在其他公司或单位担任了重要职务。工作繁忙,无暇兼顾常常引发独立董事不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在任期未满的情况下以其他原因离职的现象,影响公司治理。
2 独立董事离职的市场反应
通过分析独立董事离职的原因,笔者认为独立董事离职的事件会引起市场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笔者利用事件研究法对2003 -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离职当天及前后五天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如图所示。图1横轴表示窗口期长度,即独立董事离职日以及离职日前后5天,纵轴表示累计超常收益率大小。横轴数字“0”表示独立董事离职当天,对应的数据即当天的累积超常收益率均值。从图1中可以看出累计超常收益率在独立董事离职之前为逐渐上升,独立董事离职之后,累积超常收益率明显下降。由此说明,独立董事离职前后,市场出现了消极反应,一定程度上说明独立董事离职对于企业会带来不利影响。
3 独立董事离职的防范措施
3.1 降低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成本
独立董事可以通过内部权力,公司对外公告披露的信息等方面获取信息,降低信息成本。第一,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公司管理者或内部董事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和主要决策权。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权力将会降低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成本。我国证监会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独立董事担任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拥有更大的权力。第二,独立董事可以在深圳证劵交易所和上海证劵交易所对外公布的公告中了解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公司公告越多,独立董事能获取的信息就越多,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就得到降低,独立董事更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3.2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的引入对于公司治理的至关重要,公司“一股独大”“两权分离”等公司治理问题一直存在。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促使独立董事积极主动发挥监督职能非常重要,虽然,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现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对独立董事的聘任条件还不够严苛,独立性强的独立董事更能服务于公司治理,让独立董事实现引入的目的,而非形同虚设,甚至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4 结 语
本文分析了独立董事离职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成本高、信息不对称,身兼数职三个方面的原因;调查了独立董事离职时市场的反应,通过事件研究法来体现该反应,进而提出独立董事离职的防范建议。本文的结论是独立董事离职的市场反应能体现独立董事离职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1]EF Fama, MC Jensen.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83(2).
[2]MC Jensen.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Journal of Finance,1993(3).
[3]WS Weisbach.Outside Directors and CEO Turnover[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88).
[4]M Harris, A Raviv. A Theory of Board Control and Size[R].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8(4).
[5]郭強,蒋东生.不完全契约与独立董事作用的本质及有效性分析——从传统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论起[J].管理世界,2003(2).
[6]唐清泉,罗党论.设立独立董事的效果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问卷调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
[7]D Ran, JG Matsusaka, O Ozbas.When are Outside Directors Effectiv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2s).
[8]牛建波,赵静.信息成本、环境不确定性与独立董事溢价[J].南开管理评论,2012(2).
[9]CG Raheja.Determinants of Board Size and Composition: A Theory of Corporate Board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5(2).
[10]RB Adams,D Ferreira. A Theory of Friendly Boards[J].Journal of Finance,2007(1).
[11]李常青,赖建清.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吗[J].金融研究,2004(5).
[12]萧维嘉,王正位,段芸.大股东存在下的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基于内生视角的审视[J].南开管理评论,2009(2).
[13]王常柏.从中美独立董事面临的环境差异看我国独立董事规制的变革[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6).
[14]黄丽艳,周文君.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