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有一种美丽叫湿地

2018-04-26易水

创造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态

易水

早春二月,风虽然还带着几分凉意,融融的春意却已扑面而来,融进云岭大地。在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碧波潋滟,浅草苏醒,鹭鸟鸣啭,游人如集。据统计,大年初一至初三的3天时间里,普者黑景区共接待游客11986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28万元,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33万余元。

事实上,因成为影视取景地而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的普者黑,湿地才是它真正最具价值的部分。普者黑景区湿地率达66.37 %,其中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水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特有性。

去年底,国家林业局公布2017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84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其中,云南的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普洱五湖湿地公园名列其中。至此,云南省国家湿地公园数量达到18个。

有种风光的旖旎,叫做七彩云南;有种生态的静美,叫做云南的湿地。地处长江上游的云南,拥有包括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在内的845万亩湿地。湿地动植物种数以及特有物种数居全国之首,保育了全国53%的湿地植物和43%的湿地脊椎动物种数,其中湿地鸟类种数占全国的70%。

呵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义重大。2月2日是第22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保护湿地,我们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

湿地让城市更宜居

2016年10月底,一条消息曾刷爆保山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闻名遐迩的红嘴鸥来到了隆阳区青华海。

青华海地处保山城市中心位置,是保山跃动的“心肺”。据史料记载,保山坝子原为沼泽、湖海、汪洋之地。自明代开始垦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和东河疏浚,对青华海进行排干垦殖,保山城外万顷碧波的水景也一去不复返,成为当地人心头的一大憾事。

为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生物资源,提升保山中心城市品位,构筑保山“山水田园一幅画”生态空间新格局,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恢复建设青华海湿地并申报国家湿地公园。经过改造,有湖、有田、有鱼、有鸟、有塘的保山城东一改往日“土气”,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城市生态空间新格局跃然眼前。以前保山坝子的市民,休息、逢年过节去的地方大多是太保山森林公园,现在多了一处青华海,白天娱乐,晚上散步、健身、赏灯,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优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湿地,吐纳清新,滋养万物,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绿肺”,也是城市诗意生活的栖居地。正是它们构建了杂花生树、莺飞草长的美丽大自然,也才有了宜于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生态家园。亲水、湖畔、阅海……城镇里,不少楼盘的名字,折射出人们依水而居、亲近自然的需求。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意在强调湿地与城市的关系。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发达城市,都处在湿地区域,或者曾经密布湿地。

今天,城市湿地让城市更加宜居。城市湿地不仅有助于防洪,还能过滤生活和工业污水,从而提高水质,同时也是城市绿地,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今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举办地广州,拥有19家湿地公园,绿色生态正成为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新动力之一,并成为广州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最大最美的湿地公园,是名副其实的广州城“绿心”,保留了珠江三角洲自然河涌生态系统和万亩果园果基鱼塘生态农业,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多种服务功能。

湿地,让城市魅力倍增。这一点,在昆明也已然得到有力的印证。

一城花香半城湖,昆明有着得天独厚的湿地条件。湿地建设,是滇池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昆明打造高原山水特色的高原湖滨生态宜居城市的具体举措。打开昆明市区地图,一块块绿意盎然的环滇湿地以灵动之美带给昆明市民和外来游客清新体验:永昌湿地环境幽静、人鸥和谐,已经成为春城的一张名片;海东湿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众多水生、陆生植物、花卉构成移步易景的景致;捞渔河湿地公园绿意盎然,郁金香展、大丽花展引人入胜,成为市民享受休闲假日的好去处,2017年入园人数就超过200万人次……

2016年,央视举办“中国最美湿地”评选活动,滇池湿地位居第一。荣誉背后是滇池湿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最佳体现。

前不久,网上流传中国“最适合养老居住”前二十个城市榜单,昆明也出现在这份榜单上且位列第一。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昆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入昆置业,养老人群也逐渐增多。据云南省房协数据显示,2017年昆明有四成购房者来自外省,城市的魅力可见一般。

城市化是当下这个时代最具有标志性的大趋势之一,这个趋势正在完全改变人们未来住在哪里,以及如何生活。当城市扩容压力增大,湿地是最容易被蚕食的。湿地是宝地,不是荒地,应该把它们整合到城市发展和管理规划中。如果我们能保护并可持续地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可以为城市贡献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国际湿地公约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在2018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上倡导,让我们继续承诺,采取行动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所有湿地,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

据了解,今年10月,湿地公约13届缔约方大会将公布第一批获得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名单。罗杰斯表示,希望这些先锋城市能成为催化剂,激励我们采取更加有准备的行动,让我们走上可持续城镇化之路。

香格里拉纳帕海湿地

湿地和乡村共建共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湿地是一个承载诗意的地方,更是一片天人合一、自由自在的沃土。

当绿色的秧苗在水田里谱写着生命的乐章时,有许多人一定会想象到收获稻谷的喜悦。可是除此之外呢?如果将视线移向更大范围,看看那一方方水田和它们所围绕着的一切时,我们需要关注的就不仅仅是稻谷了,还有水稻田的生态问题。

壮美的红河哈尼梯田,不仅是视觉的享受,也是人工湿地的典范。

作为千年大地粮仓,哈尼梯田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稻米和水产品,在调节气候、保水保土、防止滑坡、维护动植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湿地功能。

一块梯田犹如一个池塘,千千万万个小池塘组合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域,让原本光秃的山地成为水灵灵的生态环境。它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和滑坡,并带来水分的浸融,充盈了地下水,而水淹的环境又为土壤中有机物的沉积提供了条件。

最重要的是,梯田这一创造型人工湿地优化了哀牢山区的生态环境,梯田使哈尼人与大自然达成了完美的和谐:高山上茂密的森林收集了云雾甘露和降雨,流入哈尼人修建的4600多条环山沟渠;渠水由高山流下,灌入梯田,层层下注,最后又流入谷底的河坝任其蒸发。这是又一个周而复始、永不衰竭的农业生态系统。

2007年11月15日,国家林业局批准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为国家湿地公园。这是云南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作为天然的“滤水器”,湿地中丰富的淤泥和繁茂的植被,可以吸收有害的毒素、农药。此外,湿地能够产出鱼虾、莲藕、药材等,这也给人们提供了产业致富的可能。

更为可喜的是,多年来大力实施的高原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正在让一个个高原水乡变美,让更多临泽而居的农民受益。

为探索解决湿地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机制和办法,云南省先后启动了大山包和纳帕海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开展生态服务功能补偿、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调整示范等工作。

纳帕海是金沙江流域云南西北高原低纬度高海拔的季节性沼泽湿地,四周雪山环绕,森林茂密,是香格里拉市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也是黑颈鹤等珍稀物种的理想栖息地。在不同的季节里,纳帕海都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春季绿草茵茵,夏季草海起伏,而秋冬季节的纳帕海则是一片金黄,远处皑皑雪峰倒映在湖中,此时云集于此的黑颈鹤、黄鸭、斑头雁等在草丛中、水面上嬉戏漫游,使广阔空灵的纳帕海湿地别具一番诗情画意。

但是,美丽的纳帕海也面临着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矛盾,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等问题。为此,当地实施了退耕还湿、社区共管、综合整治等项目。据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所长陈志明介绍,纳帕海周边8个村民小组农户享受每年3000元/户的生猪圈养补助,减少因牛羊、生猪随意放牧对湿地造成的破坏;对纳帕海周边草地进行围挡,避免村民过度放牧破坏生态;关闭周边采石场,退耕还湿……通过整治,纳帕海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游客越来越多,周边村民通过提供餐饮、骑马等服务提高收入,他们保护湿地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在前不久出炉的2018中国最美湿地百代TOP20排行榜中,纳帕海湿地成功入围,排在2018中国最美湿地第十名。

随着乡村湿地的建设和保护,更多的农户不用出门就可以感受到湿地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已经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安宁市县街街道办事处,村庄环境卫生不断在改善。如今走进任意一个村庄,村内道路都是干干净净的,以前污水横流的现象少了,所有村庄生活污水都通过氧化塘、氧化沟等生态湿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据了解,目前县街街道办事处已经建成159亩生态湿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处理,村庄周边、农田边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收集沟,生活污水通过3585米长的氧化沟进入到17.5亩氧化塘,然后经过159亩生态湿地处理系统,通过生态湿地中的水草、芦苇、水芹菜、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进行吸附净化处理,基本上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环境好了,全街道办事处村民受益。正如村民说的那样:“现在村子里环境卫生不比城里差,我们住在农村感到很安逸。因为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我们的蔬菜和水果也卖得比原来好,生活还是比较富裕。”

湿地和乡村共建共美,经济与生态效益兼顾——无论是壮美的元阳梯田湿地公园,还是安宁县街的小型生态塘沟,都证明了一点:对于乡村和农业而言,湿地从来都不是发展的障碍,而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亲密伙伴。

严守845万亩湿地红线

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注意到湿地。古人将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或浅湖称为沮泽,将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沼泽化地带称为沮沼,将滨海沼泽或盐沼称为斥泽。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

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宁夏、贵州、云南等12个省(区、市)的内陆湖泊湿地总面积为2575.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48.22%。但是,由于当前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湿地特别是湖泊湿地保护与治理面临着巨大压力。

为保护好占全国53%的湿地植物和43%的湿地脊椎动物种数,近年来,云南频频亮出湿地保护利剑: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表决并通过立法保护湿地,使湿地保护与管理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2013年9月,颁布了《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2014年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2015年,经省政府同意,全省湿地保护执法纳入了森林公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云南湿地保护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湿地保护逐步步入了法制轨道。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湿地保护资金总量较“十一五”增长3.8倍,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保护奖励试点等项目,有15处湿地不同程度地完成管护、监测设施建设,有近10处湿地正在开展相关科普设施建设,在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开展退化湿地恢复近1万亩。同时,省财政将湿地保护纳入省级预算,支持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湿地监管、监测等工作。

沿着永安江行走,阳光下,大片的湿地树草葱茏,绿满江畔。作为洱海的主要源头,大理州洱源县境内的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3条河流多年平均入湖水量占洱海总入湖水量的59%左右。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工作时,曾叮嘱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保护好洱海。谨记总书记的嘱托,洱源县将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生态环境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相结合,在主要入湖河流下游、重要湖泊和水源地周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确保农田尾水进入湿地沉淀净化后再进入河道。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资4亿多元,建成茈碧湖、草海、海西海、上村、西湖、东湖、绿玉池、马爷河、邓北桥、米汤沟、三南等湿地共15421亩,在建1497亩,2017年底湿地面积达16418亩,2018年底将建成湿地面积2万亩以上,是国内人工恢复湿地最多的县之一。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在一些湿地,进水口水质为劣Ⅴ类,出水口水质变为Ⅲ至Ⅳ类;2017年洱源县主要入湖河流13个乡镇交界监测断面水质逐步好转,3条入洱海河流水质有所改善,污染物总量逐步削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

近年来,云南省在湿地保护、退化湿地修复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湿地保护意识不强、湿地资源过度利用、自然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破碎化和功能退化、局部区域外来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湿地保护修复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去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将对全省湿地资源实行面积总量管控,逐级分解落实,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特别是自然湿地面积不减少。合理划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范围,并落实到具体湿地地块,实现湿地资源管理“一张图”。加强自然湿地保护,通过自然恢复,因地制宜辅以污染治理、水系连通、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等措施,全面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实施意见》明确,依据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对云南全省湿地资源实行面积总量管控,逐级分解落实,全面有效保护,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特别是自然湿地面积不减少。到2020年,云南全省湿地面积不低于845万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588万亩,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2%。

为了达到湿地面积不减少的目标,《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基本完成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认定,并健全分级管理体系。同时严格湿地用途管理,禁止擅自改变湿地用途,因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经批准后依法办理供地手续,用地单位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实施意见》还明确,要严格执行《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依法打击和查处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此外还要加快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加强生态风险预警。

湿地修复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对未经批准将湿地转为其他用途的,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恢复和重建,能够确认责任主体的,由其开展湿地修复或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对因历史原因或公共利益造成生态破坏的、因重大自然灾害受损的湿地,经科学论证确需恢复的,由各级政府承担修复责任。湿地修复实施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

《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要健全湿地保护考评机制,将自然湿地面积、保护率和湿地生态状况等纳入各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内容。

新时代,铁腕保护生态也进入“新常态”。打造生态云南的“湿地名片”,以湿地之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云南还在努力。

猜你喜欢

生态
持之以恒抓实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大营镇生态鸡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美景源自美好的生态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