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加速“再西迁”
2018-04-26徐旻禾
文/徐旻禾
建设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实在不好意思,咱们时间比较紧,我们一会儿还有一个造价会要开。”腊月二十三,建筑工人都已回家过年,刚刚封顶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指挥部内依旧忙忙碌碌,记者对创新港工程部副部长王锴的采访不时被打断。王锴说,这也是一种“交大速度”。
1956年6月,交大西迁先遣队从上海出发,9月,首次开学典礼在西安举行。肩负着“支援西部建设”的使命,交大人用“交大速度”完成了1600多公里的西迁。
60多年后,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48栋单体建筑、159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在8个月里拔地而起,96万立方混凝土,13万吨钢材,上百台塔吊,22000名员工同时作业,再次彰显了“交大速度”。这座由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被交大人称为“第二次西迁”。
王锴是第一批进入创新港建设的交大人,这群建筑,是他和同事们看着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一段围墙,一颗“树”,是创新港最开始的故事。“在地铁旁的那一段黄色,就是我们扎下的第一道围墙。”第一次进场时,全靠GPS定位,王锴和同事们沿河堤路下来,探雷般地寻找地理位置。“2016年4月13日上午11点,我们的第一辆推土机开进来。7月5日,我们开了一个5×5米见方的坐基,把这个28米高的树型铁塔建起来,为整个港区提供无线信号。这棵树,就此成为港区最醒目的地标。”
按照工程规划创新港将在2018年底全面竣工。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按照设想,创新港将建设包含工、理、医、社科四大类学科和一批研究院及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能容纳12000名硕士、6000名博士和2000名留学生。”西咸新区交大创新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天信告诉记者,届时,创新港将成为一个校区、社区、园区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学镇,为海内外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设备、实验室和经费支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引进高端人才,为陕西和全国提供更多优质创新成果和高素质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