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乡土戏曲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8-04-25郑伟红
摘要:保定有着丰富的乡土戏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保定乡土戏曲文化进行的文化转向、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是对保定乡土文化的有效补充。在此基础上得出保定乡土戏曲文化在地域文化体系和民俗中独有的价值。
关键词:乡土戏曲文化;文化转向;文化认同
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向何处发展”“中国文化怎样和西方文化融合”,这一直是困扰文化界的难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评价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而戏曲文化可以二者结合起来。
乡土戏曲文化是一种随着历史发展而生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保定市及其周边广大的农村群体守护心灵的文化港湾。由于各个地区风俗、居民文化素质、地域群体欣赏趋向不同。保定的乡土文化中大部分以戏曲文化居多,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遗产的数量足以说明以上的这个结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戏曲和戏剧的比例分别是31.7%、6.6%、0.05%和5.8%,[1]由此可见,说保定是乡土“戏曲之乡”一点不为过。这里不但是河北梆子的发源地,还是老调、丝弦、上四调、清苑哈哈腔、定县秧歌、涿州横歧调、望都新颖调等地方戏曲剧种的源点,发展势态好的时候,曾有十多个剧种互相争艳。这些戏曲如果能注册成品牌,发展成一种产业,那么给保定市的文化传播带来的不仅是好的口碑,还可以收获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载体可以很快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和接受。
一、保定乡土戏曲的文化转向
保定乡土戏曲文化的研究,无论在理论的层面还是实践活动中,已经发生了文化转向,这为保定乡土戏曲文化的价值体现提供了扩展和延伸。
(一)保持文化认同是保定乡土戏曲文化发展的心理需求
中国的乡土文化主流一直是围绕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发展的,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观点,其实在这些争论的背后,蕴含着一个问题,就是乡土文化在当今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究竟能不能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
所谓文化认同“就是指处于文化急剧变迁下的社会,人们似乎淹没于新的经验、脱节于旧有的传统。”[2]保定乡土戏曲文化发展则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保定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北京、天津文化大市,接受新潮、另类文化的途径比较多,容易使文化面临择诀的境况。除此之外,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做到乡土戏曲文化的认同才能保持自己的乡土戏曲文化特点。
要做到上述文化认同,一方面要认可不同地区乡土戏曲文化的区别,另一方面要继续努力保持自己地区的优势文化,如:定州秧歌戏就是其中一种独特的乡土戏曲文化。秧歌戏是乡村中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多表演在我国北方,而河北省就是其中的一个省份。北方很多地域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秧歌戏。但是因为乡土文化的不同而各自产生了新的变化,定州秧歌的特点是彻底使用板式变化的音乐型秧歌,使用的板式有慢板、快板、导板、散板等,且多是一生一旦为主的生活小戏,念白接近生活化,并且唱词是以方言为主,唱词口语化,通俗易懂,这就为当地百姓提供了欣赏的可能性。定州秧歌戏在内容上大多反映了农民生活,生活气息较浓,为百姓提供了情感共鸣空间。因此只要一说是定州人,那么这种艺术形式就会拉近人们之间的乡愁,在心理上可以产生亲近感。定州秧歌带有极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文化气息,甚至还登上了《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的舞台,让中国其他地区的的人都领略了这种独特的乡土文化。
因此可以说,乡土戏曲文化认同是区域文化存在的支柱,也是凝聚文化心理的巨大力量,是这个地域人们相互认同和连接情感的纽带。
(二)形成文化自觉是保定乡土戏曲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
既然保定每个地域的乡土戏曲文化各有千秋,那么,就应该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这是形成乡土戏曲文化的外部条件,对传播、继承乡土戏曲文化有着坐标性的作用。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中的群体对自己文化的认知意识,即对这种文化形成的历史、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有着清楚的认识。保定的音乐会在文化届很有影响,有些音乐会不但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高洛音乐会;有些音乐会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保定高阳县的冀中笙管乐(延福屯村音乐会)、高碑店市大义店村冰雹会音乐会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当属保定涞水高洛音乐会。
保定涞水高洛音乐会不但是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了燕赵大地上的精神财富。保定涞水高洛音乐会属于典型的乐社型音乐祭祀中的神灵崇拜文化,南北高洛音乐会每年三月十五日之际,都有很多的村民及至全国的民众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烧香祈福、观看祭神仪式。原因就是这里的执行者“既不是如青海同仁‘六月会仪式那样被部落群体赋予了神性的法师,也不是如广东潮州‘拜老爷活动那样以血缘关系为社会基础的宗教领袖”[3],而是独有的乐社组织吸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是一种真正的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化。
这种音乐会表面上是一种音乐祭祀,但是这里的音乐祭祀和朝顶、庙会、宗教仪式、音乐交流融为一体,使这里的音乐会不仅具有文化功能,还兼具了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它把人们的文化取向连接到一起,在乡土文化中确立了自己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位置。这个地域的群体是文化的主体性,共同发展、传承着这种文化,正是有了这种文化自觉,这种乡土戏曲文化才能在各种文化危机中保持丰厚的历史传统。
二、保定乡土戏曲文化的特征
乡土戏曲品牌文化标志着某一地域文化的特色,这种文化在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地域情怀,传递着区域文化的声音。
(一)地域性
从保定戏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保定戏曲文化是以一定的特色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的,并以此为标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如涿州的横岐调、定兴的贤寓调、高阳的高阳河西村昆曲等,这些文化以乡土为主中心,以戏曲为主要载体,是这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之间融合而成的文化产物,正因为这些内容有别于其他地区文化的内容,因此,这些文化有着浓浓的“地域文化”因素。
这种文化是当地人民自我文化心理认同的一种界限,是乡土戏曲文化不同于其他戏曲文化的一种符号,正是这种不同,使得乡土戏曲文化才具有鲜明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向心力,使这个地区的人们自觉理解自己的文化历史,继而正视自己文化的优点并加以传承。从价值意义上说是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化影响力的一种辐射。
地域性文化中包含着戏曲的记忆,蕴含着新的内涵,这是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
(二)时节性
乡土戏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不同于其他文化形式,它具有明显的时节性特征。其他文化形式如电影、歌舞会等,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观众、场地就可以进行,而乡土戏曲文化则必须是在一定的时节举行。这是由乡土戏曲文化的演出者、欣赏对象及演出地点决定的。就目前来说,保定大多数乡土戏曲文产生地多是农村,而农村中农耕生活的位置极为重要,这就决定了乡土戏曲文化必须以农民的劳动时间为参照表,一切活动方式、活动时间都要和农耕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戏曲文化演出的时间地点大多集中在庙会、祭司、集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习俗在很大程度上使戏曲文化的广度和影响都得到了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在农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保定乡土戏曲文化之所以具有时令性,还同地方文化的艺术形式有关。河北省的河北梆子、秧歌、剪纸、评书等艺术形式都是保定戏曲文化的艺术载体,如:剪纸中会有《桃园结义》中内容,《尧母大传》等剧目会体现在评书中,定州秧歌在各种场合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乡土戏曲文化形式随着文化的发展,在内容上和这些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一定意义上讲,乡土文化是为农耕服务的,每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时节性,随之乡土戏曲文化也就具有了时节性特征。
(三)群体性
在传承戏曲的活动中,人民群众是人民是传习文化的主体。尽管在社会实践中,他们从事着各种不同的活动,实际上是在传承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显然农民是乡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很多社会现象都具有群体性的特征,但是乡土戏曲文化的群体性特征是非常突出的,如果没有这种特征,乡土戏曲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必须具有一定的传播规模,同时还要有大量的参与主体,这样的文化才能为社会所承认,乡土戏曲文化就具有这种群体性的文化内涵。乡土戏曲文化的表演通常是在庙会、祭司仪式和集会等场合,而这几种形式都是很大规模的群体性活动,参加的人不但有本村的农民,还有附近地区甚至外省的群众参加,无形当中扩大了文化传承主体。除此之外,一些农民民间组织也是乡土戏曲文化的主体。农民民间组织在庙会或集会期间,往往是以编队的形式参加,有些还有自己的标志,演出的节目也比较有时代意义,而农民民间组织中以戏曲组织最为受农民的欢迎,这是因为戏曲的内容有很多和农民生活有关,能和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而乡土戏曲文化则是以集中、典型的形象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还是乡土文化。
三、保定乡土戏曲文化的价值
(一)乡土戏曲文化沉淀地域文化体系的底蕴
保定的戏曲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彩,这些文化有着地域文化浓厚的风韵。保定的始祖文化、书院文化、直隶文化等地域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加强了乡土戏曲文化部分创意,打造一批具有保定特色的戏曲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正在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基础设施,用戏曲中的人物或戏曲名目命名,以此提升保定的文化影响力。保定的文化戏曲名人不乏其数,现正在打造一品有影响力的文化工程,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为乡土戏曲文化的建设增加色彩。在地域文化体系中每个县至少建一个文化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传播乡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戏曲文化是传播的主流,如《荆轲刺秦王》、《桃园结义》等优秀剧目还要打造成文化精品,成为提高当地文化美誉度的支撑品牌。
地域文化的建设不是戏曲、演出、歌舞的汇合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地域经济、区域内观众欣赏水准、交通、环境诸多因素。其主要的目的,不是要局限于乡土戏曲文化的建设,而是要实现地域文化中乡土戏曲文化的最优化。因此可以说,乡土戏曲文化不但是地域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还是民族文化在乡土文化中体现的一种路标气质,是整体文化的一个表征。
(二)乡土戏曲品牌文化弘扬乡俗的文化心态
乡俗活动作为乡土戏曲文化的地域标志,其分布和特点往往隐含着乡土戏曲文化的重要信息,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乡俗是乡土戏曲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乡土戏曲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集成体现,以乡土文化为核心,以庙会、集会和祭祀仪式为重要形式,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心里。这种文化越来越回归传统,成为流传文化,尤其是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这种文化又有了新的承载体。现在旅游不再是简单的看看、吃喝行为,它已经成了转化、传播文化的一个载体,乡土戏曲文化对游客来说也不再是一种休闲方式,而是游客对乡土文化的一种精神体验,因此,这种文化不但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还成了乡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保定戏曲文化是评价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当下文化建设中是传播正能量的中坚力量,是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单元。
参考文献:
[1]郑伟红.乡土戏曲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以河北保定地区为例[J].戏剧文学,2014(2):96.
[2]洪小楠.哲學的文化转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4.
[3]薛艺兵.神圣的娱乐[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62.
[4]http://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