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2018-04-25张红霞

读天下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途径新课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俨然不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亟待优化更新。鉴于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认知、学习能力等改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建议,以飨读者。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途径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课堂低效。吕叔湘先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严重弊端,直接切中要害。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越来越突出,而教师则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詢者和促进者。

一、 加强师生间互动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以往的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互动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们教师要将这种师生单一的互动变为师生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应当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来进行教学,而不能够以权威、长辈的姿态来与学生交流、讨论,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老师高高在上而不敢发言。第二,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多层次的交叉性的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等,这样学生就能从各种互动中展示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三,互动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不能盲目使用,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中的互动,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将会对学习大有帮助,将会有源源不断的精力和不竭的动力,以百倍的热情投入进去。因为兴趣是激发人们获取知识、主动探索的最直接因素,一旦有了饱满的学习热情,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渴求知识,希望了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由于兴趣的带动,任何困难和艰苦也都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为学习路上随时可以跨越而过的栏杆。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由于他们年龄的特点和心理的特点,很容易对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启迪学生兴趣为主,为他们创设乐学的环境和氛围,对于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公平友爱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广泛参与。情境教学法是目前教育界公认的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法,情境教学法可营造动态、科学、活泼、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故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十分必要和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分别创设合作探究情境、多媒体情境、生活化情境、问题启发情境、表演情境等多种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如《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科学家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三人最终经受考验,顺利“逃生”的故事。教师可先用多媒体创设视频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深刻把握课文内容。视频观看后,教师还可以挑选三名学生(随机挑选或自告奋勇的学生)上台表演课文中的精彩实验,测试学生是否也能像课文中三个孩子那样成功。这样的表演情境极大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得学生在广泛参与下学习激情瞬间满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四、 善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情境教学法后的又一受教师广泛关注的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属于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它能诱导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质疑、探疑、析疑和解疑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问题教学法实施的精髓与核心在于巧设疑问,高效的问题教学法旨在关注问题的“质”,问题的“巧”,而非问题的“量”。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做到三点:一是设疑要凸显教学重难点。问题要切中要害,做到“准”“稳”。二是发问要适时,问题要适度、适量。教师应在学生思维凝滞之处巧设疑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解答解疑。三是设疑要做到分层设问、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设疑方式。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基于学生程度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问题:(1)如果你是青蛙,当你跳出井后,你会看到什么呢?(适合一般学生)(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适合中上等学生)(3)你能说出与“坐井观天”寓意相似的成语吗?(较难,适合程度好的学生)这样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疑既突出了文章主题,又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升,一举两得。

五、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就应先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行为模式。在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有些文章篇幅较长,仅读一遍就需要花费好几分钟,如果学生没有预习,那么就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前对文章进行预习,提前了解文章大意,解决一些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那么教师则能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主要讲解,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有利于学生梳理脉络,巩固知识。如果只依靠课堂时间,就想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课后复习就是一种巩固知识的好方法,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消化,也能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六、 结语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坚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对语文课堂新型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创新,就一定能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开辟一条新的教学途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黄建球.探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15).

[2]高盛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3,(43).

作者简介:

张红霞,重庆市,重庆市南岸区城南家园小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途径新课改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