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4-25席慧聪

读天下 2017年1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摘 要:本文针对课题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经过分析原因和查找解决办法,综合了典型的突出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主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处理好独学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形式与目标的关系,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的关系,同时提出了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以及如何丰富课堂讨论形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原因;对策

一、 小组合作学习简介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县教育局从2014年开始,倡导全县中小学以高效课堂为抓手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因此,小组建设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要。

(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三) 问题的产生

我校自开展高效课堂以来,我们刻苦钻研,积极网络学习,阅读名师著作,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多数教师已基本掌握了小组建设的方法。但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出现了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比如在小组学习时,小组成员合作的心理倾向不具备,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部分小组在合作学习中盲目展开讨论,没有中心;还有些小组合作陷于混乱状态,学生发言你争我抢等,达不到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找对策并做了如下总结。

二、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 学习水平不同导致学生参与度的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困难学生则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而教师对小组学习的结果的关注,对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的不重视,则是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

(二) 评价和奖赏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初始阶段总是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是正确的。但弊端也随之产生:算一个小组总成绩会打击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教师过多地把评价和奖赏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一些不能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老师及个别家长也提出质疑:小组合作学习是否会拉低孩子的分数,结果因为照顾其他学生忽视了自己孩子。

(三) 滥用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新课程新课堂的标志,似乎无此便被“贬”为传统课堂。因次小组学习被应用于各学科各课堂教学中,而不考虑他们的合作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真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深入、正确、理解、全面理解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本质与内涵。

三、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对于大多数教师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

(一) 合理安排独学与合学

合作在日益激烈的经济时代越来越发挥不可言喻的作用,不过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学习已有的知识经验,更是为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 正确看待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的利弊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取长补短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要物极必反,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全盘否定。只有深刻理解了自主是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体现,合作是基于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而对个人有限性的弥补,探索则是人的本能这一点,才能说真正理解了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才不会在学生不该合作的时候也合作,能够自主的时候不让自主,有探究欲望的时候直接给答案。

(三) 教师要不断深入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1. 合作开始前,教师明确分配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合理安排操作程序。如1号做组长、2号做数据记录员、3号做督导员、4号做汇报员,还可以每讨论一次角色轮换一次或随时制定,让每位学生平等尝试所有工作。

2.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成果,如果时间限制,可挑选有代表性的小组发言;没发言的小组的交流可放在课下进行,也可将其成果展示在教室里,并给予及时地反馈和总结,并配以组内补充、组外评价、教师评价。

(四) 丰富课堂讨论形式

1. 抽签打靶

每个成员独立思考问题后,抽签决定一位小组成员发表见解,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发表见解。这种办法也可应用于全班的组与组之间进行,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促使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产生思维的碰撞。

2. 动态流动

在课堂讨论中,也可采用成员动态流动法。如让女生为小组固定成员,男生为流动成员,如第一组男生去第二组,第二组男生到第三组……这样,学生增加了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不同学生的观点,还打破了组内长期形成的固有地位,给每位成员提供平等的发展学习机会。

教学中,教师只有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才能真正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只要坚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在新的教學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郑云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范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席慧聪,河南省安阳市,河南省滑县高平镇第五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