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企入校”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18-04-25沈文晓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

沈文晓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办好职业学校的必由之路,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职业学校积极践行校企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和实践。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创新性地与广西盛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内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了“引企入校”的大胆尝试,组建了由学校提供场地、管理和人力资源,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市场推广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文化交融渗透育人,校企共同协作培养人才,校企队伍协同成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学校;引企入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不断推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做到产教融合,让学生有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现阶段校企合作仍然存在极大的困难。一方面学校提供的支持和服务难以契合企业的需要,受人才培养周期影响和学校办学思维限制,很多职业学校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不及时调整,难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同时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对各行业的市场规律和前沿技术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在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不能给予企业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往往过于注重生产效率而忽略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中对于临时到岗的学生缺乏加以培养的耐心和远见,导致校企合作进展缓慢,产教融合有名无实。

近年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挂牌成立了TCL班等多个冠名班。在校企合作中除了教学实习外,相关的企业文化传承、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发展等方面没能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的校企合作急需做出新的尝试、建立新的模式,形成新的常态。2015年,学校与广西盛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校内生产车间,吸引企业投入100多万元,可广泛吸收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学生进行生产实训。

2 开设校内车间,升级校企合作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对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是广西欽州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中职学校,占地425亩,有教职工485人,在校生9000多人,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办学环境和资源。广西盛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LED外延片、LED芯片、LED灯珠、LED灯具设计制造,LED照明工程等LED相关产品研发与生产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近些年公司发展迅速,但校企合作项目未能深入开展,公司劳动力成本高、员工职业素养较低等问题逐渐显现。

在钦州市政协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对接指导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与盛和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方案,在盛和公司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中,通过不断的尝试,促进了校企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实习有序开展。但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困惑。如由于学校和公司分处两地,学生的工学交替不能有序开展,学生在实习中缺教师的指导,校企文化存在隔阂难以交融渗透,教师的发展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调查我国发达地区校企合作发展现状,收集整理当前校企合作共建生产型实训车间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盛和公司调研,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在分析盛和LED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与盛和公司制定了“引企入校”实施方案。2015年,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与盛和公司在校内共建生产车间,校方提供场地、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企业方提供技术、产品原材料和销售,双方共同运营LED生产车间。生产车间设置有下料、装配、焊接、调试、检测、包装等80多个工位,每天可以生产LED灯管6000支。车间里设置有办公室、小教室、休息间等职能空间,机电学部主任兼任车间主任,学校电子专业教师和盛和公司生产部人员组成管理团队确保LED生产车间有序运行。生产车间的各个区域布设了独特的校企交融文化,成为了钦州市校园文化育人的示范点。

3 促进产学结合,引领技能成才

引企入校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五个对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与盛和电子公司在校内共同建设生产车间,促进了学校电子专业与钦州地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及职业岗位的对接。协调盛和公司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和方案修订,开设LED技术课程并由盛和公司技术骨干授课,促进了学校电子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电子专业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参与产品生产,完成工学交替,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生在生产车间的焊接与检修,提升了考取维修电工、家电产品维修工等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在生产车间受企业终身学习文化的熏染,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企业员工回到学校培训考证,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在市场调研和岗位工作能力要求调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照广西盛和电子股份公司工作岗位的人才能力要求,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构建“全程实践两对接”的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完整的项目操作中通过各个岗位的实践行动积累工作经验完成全程实践。通过教学实践与工作岗位对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实现“两对接”。

以开放型实训基地为载体,学校与盛和电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硬件资源,降低学校实训建设的投入,提升技能实训的实践性。推行“全程实践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在上岗前得到系统的培训,充分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在工作岗位上能体验体现职业精神。通过实践培训,电子专业学生的焊接技术水平和电路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近年的技能比赛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4 互助管理研发,强化师资队伍

引企入校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七个共同”。把车间设在学校,校企双方共同研究运营车间,有效促进了校企双方的交流接洽。学校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成立盛和班,校企双方共同研究电子专业方向设置,共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LED技术课程,共同开发焊接实训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培训团队,共同建设校内生产车间,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在共同的目标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广西盛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科技上市企业,公司生产的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畅销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众多博士、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专注LED照明技术的研发。学校教师深入盛和公司调研,到公司学习企业文化,到各个部门开展跟岗实习有助于拓宽教师知识面。选派专业教师到公司进行生产操作岗位实践,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标准意识。

教师参加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管理,参与LED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让年轻教师得到技术升级,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得到知識更新。通过校内生产车间的运营实践,学校电子专业打造了一支既能规范进行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运营管理,又能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队伍。

5 创新合作模式,健全运行机制

引企入校有利于落实校企合作“三个连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与盛和公司共同建设校内生产车间,共同培养了一批批技术技能型人才,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优化了公司员工队伍结构。全面落实了校企合作要求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连接,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连接,学习与就业连接,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等多方的共长共赢。在生产车间的运营管理中,学校依托地方产业办好专业,引进社会资金和技术,创建适应现代高新产业需求的以生产性实训车间为载体的“引企入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让企业参与到人才的培养目标设定与培养实践中来,使教学完全贴合生产,培养出来的人才有较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岗位的需求。

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以协议形式建立契约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确保双方友好、持久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定期召开例会商讨重要事项,双方协同发展形成一支实力强劲的产学研团队。在共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双方定期开展企业选派员工到学校培训提高,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共同组织行业专家开展专题研讨、技术论坛、成果展示、合作洽谈等活动。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以电子专业建设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为学校其他15个专业的校企合作开展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全校学生9000多人都可以从中受益。同时也辐射到钦州市内其他职业学校,对其引企入校起到促动作用,推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加强组织管理、协调指导,保证引企入校模式的正常运行,确保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充分发挥,学校需要建立符合校企合作新常态的管理制度。例如《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生产性实训规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让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资产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有了制度保障。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盛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校内生产车间的建成,打开了学校“引企入校”的大门。校企双方围绕构建“盛和班”进行校企全方位合作,建立培养适应专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实践,校内“生产车间”正逐步向“生产性实训基地”转变,“引企入校”正逐渐向“引企入教”进化,校企合作项目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迈上了新的台阶。

“引起入校”所构建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了对学生成长在核心价值层面的突破,即不仅着眼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更注重行动力和执行力的全面提升。新模式在专业建设层面不仅适应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契合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市场需求、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葛竹兴,张龙,杭瑞友. “双岗双职一体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2]冯永谦,郭永森.引企入校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双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2):106-107.

[3]倪祥明,曹明顺,肇芬.校企合作之“引企入校”模式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朱有明.职业教育引企入校问题探析[J].石油教育,2013,(4):97-101.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