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2018-04-25申仁柏杨继玲
申仁柏 杨继玲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连接社会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环节,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技术性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工业发展输送技术性人才。同时,促进我国经济一体化发展。以三穗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为实例,针对二元经济体系下农村职业教育现有的发展模式及趋势提出见解以及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二元经济;农村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对策
1 二元经济概述
二元经济的说法最初是由伯克于1933年针对印尼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后1954年刘易斯发表《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描述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经济特征:传统农业部门薪资远远低于城市工业者,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减少,这就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直到与工业达到一致,最后形成经济一体化。该理论衍生到我国主要是指自给自足的农业以及生产力极小的服务业与社会化大生产中技术较先进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度的资源倾斜政策,表现为工业为代表的城市与农业为代表的农村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导致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
2 二元经济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二元经济的经济结构给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采取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过度偏向工业和城市。同时,由于城市工业发展引起工资水平迅速上升,从而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范围的流动。以此经济和社会现状为背景,党和国家开始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相继出台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关政策,培养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7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利用国家权力出台了4份专门文件,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现状,采取相应的职业教育政策指导。
当然,二元经济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工业发展过快,在农村和城市形成工资水平差异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不仅造成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还导致农村大量田地荒芜;农村发展过慢,以至于从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90%以上毕业后选择去城市工作,这虽然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问题,但是达不到职业教育培训技术性人才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性目的。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落后的经济使得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缓慢,甚至对职业教育认识少之又少。在农村,很多人难以接受三年职业教育毕业后还要去打工的观念,觉得浪费时间;农村落后的经济状况使得国家从政策上形成倾斜,更倾向城市教育的发展,而忽略农村教育。
3 二元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二元经济中农村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西部两极分化严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快速,其产生的价值能够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当前中国发展政策向农村倾斜,但由于其自身底蕴不足,对于农村经济转型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得其产生的价值不足以完全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在其发展的道路上与农村经济转型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由于农村经济的后劲不足,导致这些矛盾无法及时解决,所以,农村经济转型对农村职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制约性。
二元经济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我国现行的国策下,新型城镇化作为其基本的发展战略战策之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不断产生,对农村职业教育也存在一定影响。其一,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影响农村职教的生源稳定性。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使得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职业教育的生源不断被压迫,呈现降低趋势。其二是反哺力度不够。目前,农村二元经济转化已初见成效,产生了一定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反哺力度不足。现在,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对职业教育而言,其扶持力度虽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只是杯水车薪。
4 二元经济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省省委、省政府为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明确职业教育主要目标和任务。2013年我省教育厅力图改变省内职业教育发展短板,重点启动实施“9+3”义务教育、中职学校免除学费计划,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大发展,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政策导向。截至2016年,我省现有职业教育学校346所,辐射到全省各地,贵阳作为省府城市职业学校分布最多以外,黔东南作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职业学校居多,约占全省14%。2013—2015年,中职教育完成27万、30万、33万人招生规模。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免除省内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学费、享受国家助学金。
职业技术学校设置的专业几乎覆盖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对口技术型人才,真正做到向市场靠拢,例如:计算机、护理、采矿等紧缺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所有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大发展中,职业教育基本上各地市都有了自己的高职和中职院校。
4.2 二元经济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学校自身建设不足
一是核心能力建设不足。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国家重视,并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但教育资源呈地区性倾斜的发展趋势,就贵州省来说,黔东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职业学校辐射面较广,据统计,2016年黔东南有职业院校48所,属贵州职业院校最多的地区;二是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落后。无论是教学楼建设、教学场地建设,还是教学设施、实训基地、学生娱乐设施等,在建设方面都远远低于同等普通高中教育。
4.2.2 課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理论性较强、知识固守原有的结构、缺乏实用性和先进性,使得毕业生基础知识薄弱,实训技能不强,升学压力大,就业困境难以突破,从而阻碍了职教事业的发展。同时,职业院校校本开发空白,学校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因材施教,设置与学生、市场实际相符合的课程。
4.2.3 农村学生和家长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识不全面,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强
由于几千年“唯读书论”等传统思维和相关政策影响,学生和家长对职业院校不了解,从思想上排斥子女上职业院校,认为职业教育不是正规教育以及职业学校毕业学生不是“文化人”,很多家长选择孩子上普通高中。加之社会上以往对职业教育偏颇、陈旧传统的观念。因此,很多家长对职教本质存在误解。
4.2.4 职业学校教师产生职业懈怠,工作积极性不高
从教师个人层面分析,二元经济发展现状——城乡差距大,以及房产泡沫的冲击,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从学校角度分析,职业院校的奖励制度设置不合理,尤其是职业学校技术性岗位的编制较稀缺,大多学校选择外聘的方式引进专业教师,奖励机制和待遇在编制内外教师的差异化,造成外聘教师缺乏归宿感,产生职业懈怠,这会影响教师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工作时间角度分析,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易冲动的特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24小时关注学生动态,工作时间较长,教师工作态度受影响。
4.2.5 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呈下降趋势
据调查显示,中等职业院校(普通中专、职高、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问题生”较严重,体现在年龄结构上:中职学生普遍分布15—18岁之间,年龄较小,对事物分辨和认识度不够,容易冲动;再者,中职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较简单,理解能力低,对技术型和专业性较强的知识领悟迟缓。
5 二元经济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
5.1 二元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
5.1.1 二元经济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处于二元经济背景下发展的中国经济,工业化大生产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型人才,因此立足我国经济、社会现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改变高等院校存在的单一性,让职业教育更加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改变原始观念,使一线拥有专业技术蓝领人才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同时,二元经济发展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工资水平的差异,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科学化、机械化在农村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与城市经济发展所需劳动需求形成供给。
5.1.2 二元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制约
经济和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硬性标准和软件设施,两者相辅相成,二元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职教的发展具有制约性,主要表现在农村职业院校建设、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和城市高等、普通院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农村职业院校教室、宿舍等基础设施差,以及专业实训基地不合规格,学生不能进行岗位实操训练。再者,在农村人们的观念受经济的影响,对职业教育认识度不高,使得职业教育在近几年的招生工作中出现“短板”。
5.2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二元经济转型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主要表现在,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90%以上选择在城市就业,这可从2011年—2015年城镇新增人口数据得到印证,2011年新进入城市就业人数为1221万人,2015年为1312万人,在中间的几年中,每年人数逐年上升,在新增就业人口中包含了高等院校、普通院校、中职院校等毕业生和城镇化过程中转移的人口,但就上述数据所示,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中占据主体地位,说明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依靠二元经济发展,并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缩小城乡差距,有助于我国经济一体化发展。
6 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案例分析
本文根据贵州省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政策引导、办学目标、师资力量、招生计划等方面,结合三穗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职业学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1 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创始于1988年,是一所公办的省级重点职校,学校现有专业教师63名,全日制在校生560人,非全日制学生882人,实习人数197人。坐落于三穗县县城城郊,总占地达10400平方米。校内附有计算机、电工、电子、电焊、服装加工、广告制作等十个实验实训室,有广告制作中心、服装加工厂、电子产品加工厂;固定资产4430余万元。该校深入开展“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先后与苏州和硕天坤学院、玉林市嘉乐文化教育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由学校牵头引导学生到企业实习,学习和实践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近三年来学生就业比率平均高达92%以上,高职考试录取率达95%以上。学校开设有机电、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总投资400余万元。
6.2 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
6.2.1 政府缺乏重视
三穗县现有高中阶段的学校两所,一所是民族普通高中,一所就是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普职班,這对于一个县的学生来说远远是供给小于需求;而且民高的升学率低于黔东南地区的其他县。这说明该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重视不够。
6.2.2 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
据实地调查显示,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最突出的问题是管理,高层意见不统一,领导层出现问题,引起管理混乱、问责无人、事务堆积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还造成教师摸不清该听谁的,教学内容如何开展,教学目标如何达到;各科室工作人员资料堆积如山,等待管理层一一批准再下发到各工作人员,出现在文件规定时间没有完成工作的局面。
6.2.3 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自身建设不足
从学校角度: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教学楼两栋、实训楼一栋、学生宿舍两栋、办公楼一栋、教职工宿舍一栋、两百米的塑胶足球场和跑道以及小型的篮球场,基础设施落后。同时,学校虽设有专业实训教室,但由于场地限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实际操作的需求,岗位技术模拟程度不够。从教师角度:由于学校规模和管理问题,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教师没有吸引力;同时,学校的编制紧缺,从外面引进的技术性岗位教师和编制内教师的待遇存在差异,造成编制外教师没有安全感,教师流动性大。从家长角度:师资力量和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家长对学校的选择,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影响其生源。从学生角度:教师的专业性和专业的可供选择性是学生选择学校的目的。
6.2.4 农村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
我对该学校学生随机抽取200名进行纸质版的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可用问卷185份。结果显示有92.9%的学生来自三穗县周边农村,其中完全了解职业教育的家长只占10.3%,完全不了解的家长占27%,有一定了解的家长占62.7%,这说明职业教的宣传工作做不到位,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完善,绝大部分只是有一定的了解,影响了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
6.2.5 教师专业化程度低,职业懈怠现象严重
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教师63名,从事技术性教学岗位的教师有47名,但是专业教师有22名,全日制本科教师只占全体教师的36.1%,其余为大专院校毕业,但工作后又参加成人大学或电大等渠道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教师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和获得学习的机会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传到授业解惑、知识的传递。再者是,该学校的教师职业懈怠严重,很多教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教师本身不理解职业教育的真正定位,不了解职业骄傲与的宗旨,仅仅认为从事职业教育没有升学压力,不用像普通高中教师一样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从而产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论做不做事,只要有编制,工资照拿”的心理。
6.2.6 学生生源及生源质量下降
一是二元经济转型加快,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农村生源往城市转移;二是高中扩招,学生升入普通高中的分数线降低,再加上家长的观念,造成学生不能合理分流,纷纷到普通高中学习,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生源下降;三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且人口红利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东南亚转移,导致技术性人才就业矛盾。
6.3 二元经济背景下三穗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方向
6.3.1 扩大三穗县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目前,贵州省从2011年开始至今,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职业教育建设的专项经费达到80亿元,并且总投资30余亿实施中职免除学费和雨露计划。再者,即从2015年开始的精准扶贫政策,实现教育精准,对农村学生实行“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培训、精准就业”。图 1反映了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投入。其中,总体投入资金包含教职工工资、后勤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这说明了三穗县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额度和国家教育投资相比,远远低于国家教育投入平均水平。因此,提高政府对职教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现有的职教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扩大职教规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实现我国二元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引导劳动力转移储备基础人才力量。
6.3.2 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
建立完整的教育教学体制,完善后勤管理,为教育教学的实施做好制度建设,首先做好学校法人的聘用措施,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所以,学校的法人、校长不一定是成功的教育者,但必须是成功的管理者,要懂得管理一支队伍,促进队伍的效率最大化,其次是教育技术性岗位人才的引进,按照“一人一岗,岗位竞聘,能力者优先”的原则,对已聘任的教师实行不定期和定期的理论、实践考核。最后是各科室、部门工作人员的聘任和要求,因此,各科室的设置要按照各司其能、职责和岗位相互监督原则、各科室的人员必须要求效率和质量并存,做到各司其职、遇事追责有人、事务处理及时。从而真正实现上级和下级部门职责清晰,提高整体的办事效率。
6.3.3 做好学校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合理分流
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各中学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宣传,制定方案,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不断营造有利氛围,促进招生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职教生源主要来自农村,改变农村地区家长和学子对职教的观念,让职教覆盖农村每户人家,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问题。
6.3.4 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
据回收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有 57.9%的学生认为学校专业设置太少,不能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喜欢专业的要求和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与市场需求不对口。因此,二元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快人才输出。
6.3.5 统一思想、做好“保学控辍”工作
流失率严重是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障碍,现阶段教育部门提出职业学校要把流失率指标控制在10%以内。图2反映了近五年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就业情况,根据此数据可以看出每年学生的流失率依次为:11%、10.4%、9.2%、10.1%、8.51%。2012年、2013年、2015年三年的流失率超过教育部规定的指标,这说明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保学控辍”工作出现问题,没有把“保学控辍”落实到每个教师。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每个教师负责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做到人人参与,积极疏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降低学生的流失率。
6.4 三穗县职校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意义
农村职教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目前三穗县工业园区已入驻10户以上企业,总投资额2.6亿元。主要涉及钒矿、三穗鸭、冶炼、森工、制药、建材六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75%以上,科技型产业占工业比20%以上,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提高到20%以上。因此,三穗縣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而作为三穗县唯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承担该县农民培训、再就业培训工作。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是作为该县农民培训、再就业培训的主要场所,其职能价值不可估量,主要对周边地区农民进行养殖、金融、农村淘宝等技术的培训,促进该地区农民第二技能的掌握和再就业。
职业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已不仅服务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而是扩大到了为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服务。所以,二元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化大生产、现代工业园区的覆盖程度以及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中坚作用,同时,在农村地区提高农民的职业教育不仅改变农民收入结构,还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倪丹容.中国二元经济的历史逻辑和结构刚性[J].经济问题探索, 2004,(3):11-13.
[2]张韦韦.解读贵州“9+3”计划——专访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蔡志君[J]. 教育与职业, 2013,(28):66-69.
[3]周建松,褚国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相关问题研究——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12):73-76.
[4]祝天旭.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政府的责任分析[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11):110-110.
[5]牛亚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现状调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