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8-04-25殷俊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贫困学生高职院校

殷俊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凸显的心理问题,通过对贫困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贫困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所在。并根据具体问题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包括因为物质条件的落后产生的自卑心理,由于安全感的缺失而导致的自我封闭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家庭贫困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并成为了校园里的一个“弱势群体”,党和政府对这些“弱势群体”高度重视,并要求各高校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退学,因此,高职院校承担着对这些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成才的重大责任,因此,怎样使他们“脱贫”,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引导,是目前高职院校值得思索和研究的问题。由于家庭贫困,这些来自农村、边远山区的学生们往往显现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来自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如何引导贫困学生正确面对贫困,走出心理压力,使他们乐观向上,成长成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这些贫困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通过教育引导,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作用,最终形成“自助、互助与助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

1.1 调查对象

笔者针对贸易金融学院的贫困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测试,主要包括在校的三个年级,覆盖了国贸、电商、营销、物流、金融、理财六个专业。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去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264份,有效率为88%。

1.2 调查方法

本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此外还通过本人访谈、其他同学询问、座谈会等其他方法获得的重要的资料信息。问卷的题型主要为客观选择题共30题,内容围绕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展开,答题时间约为10分钟。

1.3 调查结果分析

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人数女性贫困生明显高于男生,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学院的专业以文科为主,女生在比例上占有优势;从专业类别来看,物流管理专业的贫困学生人数最多,占比为33%,国贸和金融专业居中,占比分别为21.2%和18.9%,其他三个专业相对较少。各专业的人数差异主要是由于招生性质的不同导致的,六个专业中只有物流专业是面向全国范围招生,国贸、金融两个专业是省内省外平分秋色,而电商、营销、理财三个专业主要是面对省内中职院校和对口单招的学生,这就表明了,招生范围的大小与贫困学生的人数从一定程度上成正比,而中职院校和对口单招的生源多为江浙地区、东部沿海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从贫困情况来看,一般困难的学生占比较大,为76.1%,特别困难的学生人数最少,这主要与贫困学生的认定要求息息相关,如特困学生认定的标准为:孤儿、单亲(父母一方去世的)、残疾、低保等。

从贫困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人数占比为54.9%,边远山区的为20.8%,城镇的比例为24.2%;家庭月收入水平也是层次不齐,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仅为10.2%,大部分集中在中间档次,1000-2000元占比为67%,在1000元以下的为22.7%。从收入水平的差异性可以看出,由于农村和边远山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导致了来自该地区的贫困学生队伍庞大,而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多为孤儿、单亲或者因病致贫户,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助或者亲友接济。而家庭人口的多少对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当问到目前感觉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哪里时,有36%的学生回答是来自于学习的压力,28.8%和25.4%的答案则是来自于生活和心理,9.8%的学生认为是情感方面。该组数据表明,虽然这些贫困学生物质基础较差,但是他们仍然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无形压力的背后却是无穷的动力,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让他们更加珍惜大学生活。从参与调查的贫困学生中有30余位同学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荣誉。

从心理障碍的程度一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程度上感觉到自卑的人数占绝大多数,其中,很自卑的比例为11.4%,自卑的比例是35.2%,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贫困学生中的大部分人群都有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内向,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甚至有的学生有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合群,独来独往,不太关心其他人,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差等,正是因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才会进一步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

2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并不是求学生涯的终点,而是新的征程的起点,因此,从进入大学开始,他们就为自己制定了生涯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参与活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升学就业等都是他们关注的问题,问题多了自然压力就在无形中形成了。对于贫困學生来说,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比同龄人多了一些坎坷和磨难,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坚韧不屈、不服输的性格,但是面对大学中形形色色的人群,物质生活的差异性却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2.1 因为物质条件的落后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这些贫困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和边远山区,由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地区差异较明显,有的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而有的学生的家乡还处在精准扶贫阶段,需要政府政策性的帮扶才能确保温饱,在这些地方成长的学生往往各方面能力也较低,他们谨小慎微,久而久之性格也变得内向。进入到大学后,面对大熔炉的洗礼显得无所适从,看到身边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穿名牌,挥金如土,在同学面前分量十足,再看看自己连学费都要拼凑,自卑心理油然而生,久而久之,这样的落差感让他们逐渐迷失在自己的不足方面,而忽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所在,渐渐地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2.2 因为安全感的缺失而导致的自我封闭状态

从前文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获知,这些贫困学生中大部分家庭的人口较多,这样家庭的压力就落到了这些学生的父母肩膀上,他们工作压力的大直接导致了对子女陪伴时间的减弱,长时间缺乏关怀和关爱,使得他们的安全感缺失,自信心不足。进入大学后,为了避免其他人了解到自己的家庭情况,他们不会主动与他们交往,跟老师和同学间沟通交流的也较少,遇到问题也无法积极面对而采取了退缩逃避的方式。还有些同学在与同学相处中产生了自我否定的心理,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这些在他人眼中就被贴上了标签:斤斤计较、没有宽容心等。对于各种校园活动,他们也不乐意参加,也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慢慢地就形成了自我封闭的状态。

2.3 因为贫困的状态而促使做事的动机增强

在访谈和座谈会中我们发现,一些贫困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认为现在国家扶贫政策利好,即使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凭借着自己贫困生的身份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助学金、减免学费等补助,因此贫困生中形成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比的是谁的家庭经济条件更差,更符合拿助学金的标准。就这样,一些通过努力学习而自强不息的正能量事迹被慢慢淡忘。

3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之策

3.1 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对贫困学生的全方位的思想教育,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可以利用新生开展入学教育的契机,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观看诚信主题宣传片,进行诚信贷款方面的讨论等。立足一些重要的纪念日,让贫困学生参观先烈、伟人的事迹展,在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举办优秀贫困学生的事迹报告会,通过身边同学的先进事迹,激励贫困学生自强不息,勤奋学习。

如贸易金融学院在志愿者服务月活动中,邀请我院2014届校友马同学回校举行事迹报告会,马同学是个孤儿,从小由祖母抚养成人,在校期间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毕业前夕,他更是报名参加了支援西部计划,在新疆服务两年,他的优秀事迹和成长经历让在场的贫困同学们感动至极,同时也受到了鼓舞。

3.2 注重贫困学生的心理疏导

针对贫困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应在每年新生入校期间对他们进行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和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分别建立了学生档案,并定期对相应的贫困学生进行跟踪和回访,进行动态化管理,对在量表中显示有较高指数的学生进行重点排查与特别关注。通过心理主题活动的开展,引导和鼓励贫困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通过心理调适工作坊等专业心理教育方式,指导他们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树立信心,克服自卑等不良心理。此外,切身的体会和共情更能让贫困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心理困惑,因此通过由当时人讲述和演绎的心理剧表演,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所在,进而走上助人自助的轨道。通过以上的工作和活动,使得贫困学生由内而外的融入到社会大群体中,逐步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获得提升。

3.3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些贫困学生平时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较少,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往往轻视这些“弱势人群”,甚至有些老师也会在无意中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制度上出发,为贫困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应正确引导广大师生不用有色的眼睛去看待贫困学生,相反,应该理解和帮助他们,从而减轻贫困学生的自卑、孤独心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特别是应该发挥班级中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動帮扶贫困学生,让爱心在他们中间传递。

3.4 进行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从小在困难的家境中成长,所接触的社会知识有限。进入到大学后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勤工助学等,让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优势也能够帮助身边的人。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的同时,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和满足,同时也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促进自己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工作任重而道远。首先,我们需要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保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在思想上,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立自强,不断进取;在心理上,应该建立专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三级管理机构,为贫困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通过以上三种途径,切实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湘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2).

[2]陈立春.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与心理援助[J].教育与职业,2009,(24).

[3]汪粤.关于高校贫困新生心理贫困的几点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秦永超.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

[5]金秀舫,李春莉.高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贫困学生高职院校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