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丧文化”到“佛系”

2018-04-25魏文静卓华丽纪祥

山东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丧文化佛系价值观

魏文静 卓华丽 纪祥

摘 要:近一年多来,“丧文化”和“佛系”在网络社交平台广泛扩散,也迅速传播至大学生群体,他们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本文从分析“丧文化”和“佛系”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出发,阐述了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学习和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影响,从而提出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丧文化”和“佛系”等网络流行语,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化观。

关键词:丧文化;佛系;大学生;价值观

一、“丧文化”和“佛系”概述

2016年7月,一张葛优在《我爱我家》情景剧中扮演的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角色图片火遍网络,网友们给其取名“葛优躺”,随即该图片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转发,并配有“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感觉身体被掏空”[1]等文字。转发这些图片的用户大多都是目前微博上最活跃的90后,而在校大学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葛优躺”的带领下,“悲伤蛙”、“长腿儿的咸鱼”、“马男波杰克”等具有“丧”特征的表情包,以及“丧茶”、“丧派对”、“街头丧T”等线下活动,渗透到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将丧文化推上高潮。

这种传播现象背后所代表的是一种消极的丧文化,它指的是当今时代的一些年轻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失去了目标和希望,而是以一种消极、悲观、颓废和绝望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甚至严重者对生活漫无目的,没有约束,丧失心智,对人失去情感和意识[2]。

目前,流行于网络青年群体中的“丧文化”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部分青年人追捧的是虚假性的“丧文化”,即表面“丧”而内心不“丧”,他们用这些特殊的语言和图画,以娱乐性的方式进行自嘲和压力排解,实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改变现状;而另外一部分青年则深陷其中,用这种流行词进行自身定位,从而借机颓废、麻木,最终沦落为真实性的“丧”。而当代的大学生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对社会现象缺乏辨识力,又善于模仿,因此很容易受到丧文化的感染,而对生活失去目标和希望。

丧文化的热潮还没有退去,2017年12月,“佛系”一词又刷爆网络。所谓“佛系”,和宗教无关,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和方式[3]。人们联系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将“佛系”二字引申,便有了 “佛系青年”、“佛系员工”、“佛系学生”、“佛系生活”等等。

佛系心态是一个人对自己求之不得,而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无奈,更深层次来说,是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欲望无法实现,又无法排解时,与外界的和解[4]。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些无关紧要、不坏原则的小事,是可以用佛系心态来解决,但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原本应该是朝气蓬勃、充满热情,若是一直以佛系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将“我可以努力奋斗取得好成绩”变成“学习成绩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干嘛要折磨自己”、“最重要的是我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这样无欲无求、毫不上进的心态将严重影响他们成长成才。

从“丧文化”到“佛系”这些带有消极色彩词的走红,折射出当下多数年轻人的现实困境和精神状态。而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过程中,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渲染,对他们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日常生活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二、从“丧文化”到“佛系”网络流行词对大学生的影响

1.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95”后的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追逐潮流,最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而且他们生长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非常善于利用互联网在自媒体时代刷存在感。而“丧文化”和“佛系”正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和自媒体的传播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扩散。

“丧文化”和“佛系”都一种自我颓废、自我放弃的消极文化,这些消极文化在社交平台上的广泛传播就会使不明事理的大学生沉溺于这种畸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将网络上得到所谓“大众化”的价值观错误地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主流价值,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判别标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长期沉浸在负面、消极的语言环境中,会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消磨大学生的意志,意志力不强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懒散、消极、悲观,从而丧失积极向上,勇于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对学习和生活也失去热情。在学习上,他们认为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无所谓,成绩好坏也无所谓,作业做不完也无所谓,对任何事情毫不上心,失去了大学生应该有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在生活上,有的嗜睡,嗜吃,有的沉溺网络游戏,对班级或校园活动也不会积极参加,久而久之,这样的同学就会脱离大学生的正常軌道,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3.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当然,在大学生群体中仍会有部分意志力强者能经得住网络文化的渲染,他们仅仅把“丧文化”和“佛系”当做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在实际行动上还是为了学习和梦想努力奋斗,也会乐观向上积极生活。但长期口头化的表达方式,不仅会给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传递消极、悲观情绪,也会让自己逐渐丧失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感情基础—信任,从而不利于自身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丧文化”和“佛系”等网络流行语

“丧文化”和“佛系”等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本就应该朝气蓬勃,充满梦想和力量,绝不可被颓废、消极、悲观、麻木的文化所感染。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化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首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

大学生成为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推动者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这些网络流行语,而仅仅因为网络的传播,因为盲目从众心理。作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班主任和辅导员需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动态,并积极采用主题班会、辩论赛、情景模拟等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宣讲或讨论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真正含义、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影响等,教会他们认清网络流行语的价值属性,去粗取精,从而使大学生在传播和使用网络流行语时能够甄别,不至于盲从和滥用。

其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学校和老师应该建立正能量思维,主动采取措施,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开展融思想性、实时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以此来对抗那些消极、颓废、浅薄、呈碎片化的网络流行语,从而主动占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同时,要进行爱国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家国情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文明健康文化熏陶大学生,用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来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

再次,正清网络环境,倡导文明上网

政府和社会应当关心大学生的心态和生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进一步整治网络社交平台和网络环境,优化和完善网络社交平台的舆论监督机制,对于低俗、恶俗的网络文化及时进行管制,控制其扩散方向,还青少年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此外,学校也要积极开展文明上网教育,引导青年正确上网,正确、科学地选择网络语言。

总之,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都需要有朝气、有理想、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奉献他们的光和热。虽然,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各种文化现象此起彼伏,但希望当代大学生在这一波的热闹与调侃中,不要“娱乐至死”,一味沉浸在网络的吐槽、宣泄之中[6];也不要传播消极能量;更不能用“丧”定义自己的人生,用“佛系”对待自己的生活。无论社会如何让发展,积极、奋斗、上进、无畏,永远是年轻人最完美的生活态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才是大学生该有的人生格言。

[参考文献]

[1]霍垒杰.试论“丧文化”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和对策[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5-7.

[2]萧子扬,常进锋,孙 健.从“废柴”到“葛优躺”: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J].青少年学刊, 2017(3):3-7.

[3]张斌璐.别用“佛系”装点自己[N].长江日报, 2017(12):1.

[4]陈之殷.没有坚守的信条 佛系不如称之为懒系[N].中国青年报,2017(12):1.

[5]王敬.校园网络流行语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工作研究,2014(9):75-77.

[6]陈颖,嵇红亮.新时代下丧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J].社会经纬,2017(7):182-183.

猜你喜欢

丧文化佛系价值观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佛系
如何看待“丧文化”?
“丧文化”不丧, 是年轻人宣泄情绪、对抗焦虑的新武器?
“丧文化”,不必过敏不可轻视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