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创新教育体制的研究

2018-04-25张月霞

山东青年 2017年12期

张月霞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存在模式相对单一,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足,实践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此外,各大院校发展不均衡,整体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完善研究生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1. 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现状

我国研究生教育自恢复后通过不断的改革,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教育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2013年,国家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后,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确立,学位授权体系不断健全,培养方式不断深化,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途径日益增多,整体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如下。

1.1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教育太过于功利化,例如:老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以就业为导向,习惯采用灌输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局限。政府又太过于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太急于把研究转化为成果。研究生教育方式循规蹈矩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培养模式单一

在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师徒式”的培养模式。但是,如果招生数量大幅度上升,国家的各种资源得不到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质量也就的不到保证。

1.3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研究生已经逐步收费,但是所得的费用对于高校的教育设施以及一线教学的投入相对不足。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质量得不到足够的保证。能力的锻炼也就相对不足。

1.4人才应用性缺失

受到行业的影响,社会需求量不断较少的传统优势的学科,在研究机构中所占比例较大。使得某些领域人才培养过剩,而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相对不足。从而造成研究生资源浪费。

2.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义

我国研究生教育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被更加重视。近些年,国内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人才在各行各业中体现出优秀的专业素质,其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行业中的高端人才,例如:在从事我国载人航天总体设计的工作人员中90%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为了实现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还需要不断调整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加深研究生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少完善的为国家大局的主动服务机制,培养方式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在质量上的突破。国外的很多国家非常注重研究生教育,为其发展投入大量资源,将研究生教育看作是发展动力的关键一环,看作是体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国内外高端研究生人才差异逐渐显现,为了满足国内的发展需求,提高国际竞争力,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实践能力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就要求研究生培养在质量上作出突破,要求研究生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独立自主参与社会实践,要求研究生具有独立思考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的能力。同时,深化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更加注重于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将职业需求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能力。国内自主培养的研究生质量的提升,将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端人才,有助于国家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

研究生教育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3.1 创造自主发展空间

我国研究生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条条框框约束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创新的机会,例如“口袋实验室”的推广,增加研究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和资源基础。

3.2 培养模式转变

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突出因材施教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培养研究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训练,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着力推进如下改革:

1.知识能力复合化,引导导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实践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的案例库。

2.实施实践制度化,国家可以投入资金,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实习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更好的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从而为研究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导师队伍双师化。加强高校与行业之间的联系,积极吸引专家来高校进行讲座和学习。构建既有导师指导又有专家交流的“双导师”指导体系,共同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工作。

4.加强国际化交流。学校应该多与国外的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实施学生互换,老师之间交流等方式,增强学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让研究生积极主动的与国际接轨。

3.3增强教育设施建设

目前我管研究生已经逐步开始收费,但是所得的费用对于高校的教育设施以及一线教学的投入相对不足。很多学校教育资源不足,极大的限制了研究生的学习和创造力的发挥。国家应该投入资金为研究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场地并且配有相应的基础设备,方便研究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学习与实践。此外,学校应该投入资金,为学生对引入一些教育资源例如:相关专业的最新书籍、先进的实验设备。让学生更好的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

3.4优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

深入实施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形成项目资助体系。学校特殊资助项目重点支持重大、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化潜力和具有产业化开发前景的项目;学校重大型项目重点支持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项目;学校普通型项目重点支持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学校引导型项目重点支持低年级学生第一次申请创意创新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每年支持100项,主要从学校各类支持项目中选拔。

设立研究生人才创新基金,用来支持研究生以及导师从事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的课题研究或者相关项目的研究。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内高等院校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同时培养和帮助优秀研究生进行原创性学术研究或极具应用前景的重大应用型创新研究,激励研究生的创造力。

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国际以及国内高水平的竞赛或者学术交流,加大对学校特色、学科优势赛事的支持力度。做好竞赛数据库的建设和获奖证书的认定。此外,应该加大政策和项目经费的支持力度从而积极为研究生搭建实践平台,激发研究生的主动创新性,提高研究生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

3.5 改进考核方式

目前,研究生的平常考核方式主要还是期末考试,平时作业等。根本不能反映处学生的真实水平。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评估的要求,应该加入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结束语

通过研究生教育改革可以优化国家研究生教育体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研究生更好的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漆春晓. 研究生教育改革[J]. 决策与信息, 2014(3):46-46.

[2]袁锐锷, 胡安娜. 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 2003, 24(9):41-45.

[3]陈少华. 论我国大学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J]. 会计研究, 1996(7):37-39.

[4]周叶中. 目标转换与模式重构: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4):57-60.

[5]来茂德, 沈满洪, 陈凯旋. 培养机制改革: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12):1-5.

[6]张来斌. 认清形势 把握关键 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1):58-60.

[7]赵长林.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J]. 继续教育研究, 2011(7):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