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研究
2018-04-25肖秋生
肖秋生
摘 要:本文从职业生涯划的视角审视学风建设,从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从有利于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激发学习热情等方面论述了职业生涯规划在引领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引入学风建设理论与实践,以优良学风建设为目标加强和规范大学四年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建设,以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和能力建设为目标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构建基于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员工作手册、推进辅导员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学风建设
在当前国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同时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决定了其生存与发展。而与之密切相关的优良学风建设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学风是一所高校办学质量、育人水平、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优良的学风能够促使学校教育事业长久而健康地发展,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形势下,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既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和提高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
一、学风建设的内涵
对一所学校来说,学风建设的内涵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学生学习风气、教师治学风气和学校学术之风三个方面。唐荣斌指出,学风是就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风貌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明确的学习目的、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至于情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沈文青等解释为,大学学风是大学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求学做人的风气。勇治强指出: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高等学校学习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治学精神的培养活动,其本质是高校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治学精神、学习纪律、学习考核、学籍管理诸方面所实行的综合的人性化管理,是融德育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王正昱等把学风分为狭义和广义之说: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习主体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即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从大的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建设的范畴,优良的学风能够促使学校教育事业长久而健康的发展,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是一所学校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志和体现,是高校应该常抓不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引领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生涯规划是个体对职业发展目标的长期性、总体的勾画,为个体的发展指明方向。大学四年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就业力是至关重要的阶段。
(一)有利于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大学生远离家庭,缺乏家长监管,如学生不进行自我管理,只依靠学校管理,容易在学习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动力不足,纪律松散。甚至有学生因缺少奋斗目标而动力的不足,迷失奋斗方向而失落信心,专业技能平平梦想着事少高薪的工作,没有基本创业素质却做着创业的白日梦,直到毕业踏入社会遭受挫折才醒悟。
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人技能资产等进行自我探索,分析自己优劣势,明确自己需要提高的能力、素质目标,然后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有目标、针对性地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并适时修正目标、发展方向。在规划—学习—提高—反馈—修正这一循环过程中,激发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目的,端正态度,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激励学生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业力。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学风促进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過思想教育、纪律约束、组织领导、社团活动和物质鼓励等来实现。但实际中,因课程繁杂、任务重,教师授课速度较快,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抓不住重点;再加上身边缺乏督促,学生容易对自己的学习放松要求。使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对学生缺乏明确导向进行引导,学生容易懈怠,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无动力,学习方法欠妥,奋斗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认知模糊,目标不明确,持久力不强。
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让学生自发挖掘技能优势,使他们在自我开发、提升过程中不断学会学习什么、怎么学习,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形成较强的自律意识,进行资源整合,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主行动和自我监督,完成学习目标,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期的运用所形成的较稳定、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习惯一经养成,就可以形成自觉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习上的进步。大学中普通采用的学分制虽然能让学生更自由的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感兴趣的课程,但是,也很容易就会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缺失,懒散消极,学习效果差。
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自觉行为,促进主动学习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四)有利于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优化学习方法
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合理安排学习、实践计划。在每个阶段结束后,根据设定的目标,对照检查完成情况,查找差距。如果达到预定目标,说明方法有效,下一阶段可以继续沿用该方法继续努力。如果与原定目标存在差距,就要对目标、方法、途径等进行检查、反馈,对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正目标或是端正态度、调整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体的提升发展。
(五)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就业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家庭、毕业生关注的焦点,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据统计,2018年将有820万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要有效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不仅依赖于社会的开发、提供更多岗位,也有赖于高校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高校毕业生的大量增加就业市场中有充足可供用人单位挑选的毕业生,使用人单位在选聘过程中,能力重于学历,实践重于理论,综合素质重于专业知识。
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讲授专业与职业、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等联系,帮助学生能及时有效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相关职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内容、要求。有利于学生能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个人发展方向,树立目标,为达成目标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吸收知识,有重点的学,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升职业素质,为个体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加强优良学风建设的对策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作为学风建设直接参与者的学生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学风建设单纯像以往那种思想教育灌输、严抓出勤率等手段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须针对当今学生特点切实改变教育方式。另外,站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角度看,无疑作一名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既能满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需求,也能从新的视角去解决学风建设的问题。笔者认为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以及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 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引入学风建设理论与实践
拓展学风建设新视野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国内外研究成果很多,且其许多内容与学风建设存在很强的关联度,对于构建良好学风建设体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且形式多样,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
20 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我国高校逐渐掀起职业规划教育热潮。目前,“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职业规划教育理念已为多数教育工作者所共识。职业规划的内容与学风建设要求有很深关联度,职业生涯规划中关于大学生发展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等与学风建设内容与目的具有高度一致性,学风建设只有目标,而措施相对滞后,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一直在发展和应用,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应用到学风建设并赋予新的内涵,必将自动地提升学风建设的力度和效果。
(二)以优良学风建设为目标,加强和规范大学四年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建设
虽然高校普遍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能把职业生涯规划按照全过程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和讲授的不多,且没有规范统一的课程体系。在以往的做法上,大部分高校仅仅作为日常教育引用一点职业规划粗浅的理论指导学生,或者仅仅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才会涉及一点职业生涯规划的东西,但效果不明显且解决不了学风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另外还有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依靠学生社团举行职业规划大赛、制作求职简历大赛等活动来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的东西,实际上也达不到系统规划的目的。
上海交通大学张申生教授撰文提到学生工科学生组织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在国内,这些内容的实施主体是团委及其指导下的‘第二课堂;而在国外,由于课外活动的组织都是民间的,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校方无法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普遍性的训练,也不可能依靠自发的学生组织来完成这样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不得不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虽然他们也提出“两条腿齐步走”的策略,但从普及型教育来说,我们都知道学生社团活动都是部分学生精英在参与,很多学生没机会或者不积极参与,要想达到普遍教育和培养的目标,还是需要通过课程教育来实现。当然,要建立一套大学四年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系统的规划,要针对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要结合学风建设和学业规划特点,又要充分考虑长远,与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三)以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和能力建设为目标,加强培训与培养力度,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
近几年,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但目前担任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教师多是辅导员兼任,由于辅导员普遍忙于事务性工作,且专业职业发展目标模糊,缺乏主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且加上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辅导员也得不到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系统的培训,造成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和素质不足。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优势、工作经验优势等决定了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先天性优势,且高校輔导员多是从优秀学生干部中选留的,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综合素质高,学校如果加以培养和引导,他们肯定能够胜任这个角色,也能改变专注于事务性工作的旧思路,切实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开展工作。这既解决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问题,也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四)构建基于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员工作手册,有力推进辅导员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高校学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合格人才,决定了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尽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工作大多是以应付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为主,学生工作者被俗称为“消防员”,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与服务者,应站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逐步从应付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作指导,依据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以良好学风建设为目标的程序科学规范的学生工作模式,建立一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的辅导员工作手册,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唐荣斌.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9):141~142.
[2]张禧.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1,(3):101~102.
[3]马晓英.以生涯规划为着力点构建学风建设的新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1,(21):85~86.
[4]沈文青,卢新明.论高校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68~70.
[5]勇治强.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6):57~58.
[6]王正昱等.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2010,(1):105~108.
[7]周应佳,黄海.切实加强“三风”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