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思想在汉初确立和盛行的原因
2018-04-25孙超
孙超
摘 要:道家黄老思想能够在西汉初期成为统治思想有着多方面原因。西汉建立时的统治危机,黄老思想的主张适应了统治需要即黄老思想主张的合理性,刘邦及其功臣多为楚人,秦亡的教训等等因素,使得道家黄老思想在西汉初期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并迅速盛行开来。
关键词:黄老思想;统治需要;合理性
1、西汉建立时的危机
西汉政权建立时社会破败不堪,民生凋蔽,田地荒芜,十室九空,情况十分糟糕。“汉承秦之敝,民失所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1]“汉兴,接秦之蔽,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2]除了应对国家残破不堪、经济萧条的局面外,还要面对来自北方匈奴的攻击和内部异姓诸侯王的叛乱。公元前200年,刘邦在平城白登之战中惨败于匈奴,使得汉政权不敢再与匈奴正面大规模战争,被迫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和亲政策。汉政权之所以会失败而被迫和亲,主要是双方力量对比处于不均衡的状态。由于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持续四年的楚汉之争,“以致于当时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残破,劳动力不足,国力空虚。”[3]。西汉建立时的重重危机迫使统治者需要选择一种与民休息的统治思想。
2、道家黄老思想主张的合理性
道家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提倡依法治国和文武并用,通过无为而治达到天下大治的局面。结合当时西汉政权面临的严重危机,我们可以看出,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能够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安定下来,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才可以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西汉政权才能够稳固下来。
道家黄老思想提倡的依法治国能够使被打乱的社会秩序得到恢复,也有利于新秩序的形成和社会的安定。依法治国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社会才不会陷入混乱,安定的环境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依法治国为西汉的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道家黄老思想中的文武并用主张安抚和镇压相结合,只是更重视其中的“文”而已。“文”主要是主张对内对外多实行安抚、怀柔政策,“武”则是主张对危害到政权和统治的行为要进行镇压。这一文武并用主张正适合当时西汉的状况:对百姓多加安抚,使其能够安心生产,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对反叛和企图颠覆西汉王朝的势力则要进行坚决的打击和镇压。
结合道家黄老思想的各种主张和西汉建立时的危机状况,可以看出,道家黄老思想的主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统治者才将道家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3、秦朝灭亡的教训
刘邦做过秦朝地方的小官吏,对秦朝的苛政有较深刻的认识。高祖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4]作为亭长的刘邦一方面要执行秦政府的一些苛政,同时从严格意义上讲刘邦仍处于社会下层,另一方面又受到秦暴政的压迫,所以与普通人相比他对秦朝的暴政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刘邦参加并领导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他深深认识到了农民力量的强大和可怕,为了避免自己建立的政权重倒秦王朝的覆辙,刘邦积极要求其臣属总结秦亡教训,并探寻出一条适合西汉政权需要的道路。刘邦“谓陆生曰‘试为吾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5]陆贾等人应天子的要求总结秦亡教训,陆贾认为秦始皇迷信武力、笃信法家、为政烦苛,最终也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6]秦朝的刑杀太酷使其失掉了民心。因而陆贾等人积极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必须轻刑慎狱才能稳固统治。“設刑者不厌轻,为德者不厌重;行罚者不患薄,不赏者不患厚;所以亲近而致疏远也。”[7]他们的这一缓刑主张适合了西汉初社会的需要。
陆贾等人最终都认为:“秦非不欲而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刑罚太极故也。”[8]所以他们都积极主张推行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道家黄老思想,将道家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刘邦通过自己的认识,陆贾等人的建议再结合当时西汉社会的状况,最终将道家黄老思想确立为统治思想。
后来,还有贾山,贾谊等人也对秦朝灭亡教训作出了深刻总结。贾山在其著作《至言》中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秦灭亡教训。“其一,赋敛苛重而急促,人民不堪忍受;其二,秦始皇役使天下之民,以供奉其荒淫无耻的生活;其三,虎狼之心,不笃仁义,恣行暴虐,恶闻其过,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9]贾谊更是在其著作《过秦论》中明确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他们对秦朝灭亡教训的总结,使后来的统治者对秦亡有更深刻的认识,是促使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策的重要原因,使得道家黄老思想在西汉盛行开来。
4、刘邦及其功臣多为楚人
刘邦是沛县人,他身边的功臣也多为沛县人。沛县属于原楚国,楚国盛行道家思想。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皆为楚人。刘邦等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对道家思想有着特殊的偏好,再加上其中一些人的积极推动,道家黄老思想就较为顺利的被确立为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了。
汉初的几个名相都是道家黄老思想的拥护者和坚定的执行者。萧何在刘邦夺天下时是积极有为的,但在天下初定后就转向了清静无为,主张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固西汉的统治。萧何的后继者曹参,对道家黄老思想的推崇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曹参在齐国任相时,花重金请教当时的黄老大家盖公,如何运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他在齐国的无为而治取得了巨大成绩,使齐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大治的局面。“参好黄帝、老子言,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常,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10]曹参在齐国的功绩使西汉统治者更加坚信,将道家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推行无为而治是能够使统治巩固的。曹参继萧何为相后仍一意推行无为而治,遵循萧何时期的政策。“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11]除此之外还进一步推行无为而治,“载其清静,民以宁壹。”曹参为相不仅自己无所事事还放纵属下官员。陈平是继曹参后的汉相国,他崇尚黄老之术,继续推行前任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策。“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12]“陈丞相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13]陈平在萧何、曹参之后仍然推行黄老之术,为西汉国力的恢复和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刘邦及其主要功臣多为楚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也是西汉初期将道家黄老思想确立为治国方略,推行无为而治的重要原因。
5、统治者推行让步政策
西汉建立在秦朝废墟之上,经济衰败、社会破败不堪、人民生活困苦,西汉统治者要稳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对百姓推行让步政策。因此,西汉的统治者不得不对百姓实施让步政策。当然,让步政策的实施必须以能够维护和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为前提。
在内外压下,统治者认为最好的让步就是推行与民休息政策,让百姓得到实惠。这样百姓才会支持新政权,西汉王朝的统治才能稳固下来。西汉统治者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当时的状况,认为将道家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推行无为而治是最合适的。推行道家黄老思想不仅能够做到与民休息,同时还能够维护统治秩序,巩固自身的统治。
西汉统治者要维护自身的统治,在当时危机重重的环境下就必须与民休息,对百姓推行让步政策。最终经过权衡,道家黄老思想成为最好的选择,这也是道家黄老思想得以成为统治思想并盛行开来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孝通.《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商业史》[M].上海书店.1984年1月版.第五二页.
[2]班固.《汉书·食货志》[M].新疆人民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2000年4月版.
[3]林幹.《匈奴通史》[M].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50页.
[4]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M].台海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5]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M].台海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6][8]陆贾,《新语·无为》[M].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7]陆贾.《新语·至德》[M].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9]秦学欣.论西汉前期的经学思潮[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2)。
[10][11]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M].台海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12]班固.《汉书·陈平传》[M].新疆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2000年4月版.
[13]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M].台海出版社.2002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