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2018-04-25韩作伟

神州·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韩作伟

摘要:人文一词《辞海》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则体现为“对人类留存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塑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文精神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養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标中特别指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加深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对人生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养成健全的人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时期,高中历史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任务和使命。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文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对于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有着先天的优势,人类历史里蕴藏着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能够极大地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应基于课程内容,积极挖掘富于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引领学生认识、感知丰富多样的历史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何谓人文精神以及历史学科进行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文精神源自英语“humanism”,直译过来是“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亦即“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通常人们将人文精神理解为是人类对于自身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是一种自我关怀,是对理想人格的关注与约束,对人类留存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其对学生的作用在于“教育人对真善美有所辨别”“促进人和谐发展”(爱因斯坦语)。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注重对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的精神文化,以及其对人的精神、人格的塑造的巨大影响力。而由于历史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重较小,在整体教学工作中也不被重视,更不用说深入地贯彻、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了。此外,由于社会大环境中人文精神的缺失,造成了学生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的下滑。因而发挥历史人文学科的优势,达成对学生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塑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侧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侧重点在于导引学生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对于塑造学生价值观念有益的素材,高中生的“三观”正处于发展成型阶段,借此时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特别是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敬业教育、诚信教育,能够激发高中生内心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对自身对于国家、民族的复兴的重要意义有全新的认知。比如,学习“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列举列强入侵下中国内忧外患的现状、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以及各种救国救亡的爱国运动的基础上,对爱国救亡人士展现出来的伟大爱国情怀进行解读和渲染,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深刻内涵和意义,让学生将个人的价值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大义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高尚精神品格的形成。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1.从教师自身出发,加强人文素养,提升人文意识。历史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是关键的因素,如果教师缺乏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精神教育的意识,那么,人文精神教育就无从着手。而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不光是历史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其他学科的人文知识也应有所涉猎,同时教师自身应该富于人文修养,散发人文气息,因为教师是人文精神直接的传达者、讲解者,如果其本身不热爱人文、不具备人文素养,很难将真正的人文精神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历史教师要有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意识,要意识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援引相应的人文素材,实现对学生的激励、感染和影响,用人文精神“滋润”“震撼”学生的心灵。

2.积极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提升人文精神教育的效果。高中历史科目给许多学生的印象一直是枯燥和刻板的,这与历史教学长期以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有关系。不能给学生新鲜、美好的学习体验,学生自然很难真正投入到历史、投入到人文精神的学习当中。这里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传统的“宣讲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历史学习过程,首先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表现自己的空间,注重他们对史料的关注角度、关注点,比如,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了解历史、探索历史,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并加深他们对具体的历史情境和文化氛围的理解;二是积极营造、创设新鲜的学习方式,通过形式灵活的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形象性加深认识,还可以组织多样的人文精神教育的体验活动,比如历史人文知识竞赛、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的参观访问等,让历史、人文变得更加灵活、生动,从而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就是要注意人文精神的“与时俱进”,尽管人文精神的内核是不变的,但是不同的时代却有着不同的新的内涵。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深入理解时代精神,从而将学生培养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有着强大的人文精神教育、培养的功能,以史育人能够让学生在充分把握历史知识的内涵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人文精神,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并成为富有人文素养、道德素养,有着高尚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范胜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

[2]李玲.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