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4-25杨海光孙金冬

价值工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杨海光 孙金冬

摘要: 在财经类专业中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院校教育发展转型的必然,是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通过分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与和君集团合作办学为例,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与实践,为财经类专业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建议。

Abstract: The promotion of work-study integr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 is the necess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is the necessary mean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nd highly-skilled applied tal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ltivation of financial talents under the work-study integration mode, taking the cooperation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d Hejun Group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rofessionals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personnel training suggestions for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关键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财经类专业

Key words: work-study integr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l;finance and economics specialtie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2-0227-02

0 引言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将“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12月5日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将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很多应用型财经院校已认识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工学结合,许多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

1 财经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财经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明确地指向就业岗位,但不少院校的人才培养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践指导还不够重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联系不够密切,对行业的真正需求不够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未能完全契合应用型人才成长特点的要求,与市场需求、职业需求和能力培养要求尚存在脱节。人才培养方案弹性不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行业、产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融合度不高。

1.2 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构建的实践教学是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点,而多数财经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完善和优化,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的力度不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现实需求脱节。财经类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课程知识陈旧,实验教学内容脱离财经工作实际;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学分所占比例偏低,专业应用能力较低;忽视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象较多,某些基础实验内容前后课程没有衔接好。

1.3 实践教学执行不到位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和实习三方面。财经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主要问题有:实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脱节,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未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较低。实训环节主要问题有: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设备、设施陈旧,无法充分满足开展财经类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实训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效及持续性有待大力增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主要问题有:无法统一安排所有毕业生进行岗位实习,无法对实习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实习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实习成绩评定较随意。总体而言,财经类专业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1.4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财经类院校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融合度不高。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合作的形式较简单,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成效。对不少财经类院校来说,校企合作仅限于在少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企业仅仅提供实习岗位。即便如此,实习基地并不重视和关注学生技能的获得,没有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实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企业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和指导的程度不高,校企合作过程中缺少健全的工学结合制度、校企合作机制,使得校企合作变得徒有其表,并未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2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产教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广西财经学院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优化过程中,应以深度的校企交流合作为基础,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标准的对接,重点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法创新,形成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与北京和君集团合作,率先在工商管理专业导入广财-和君项目“四四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成效显著。

2.2 创新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使财经类专业学生具备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设计以课程实验、实训、实习为实践教学重点,校外实习、综合实训为延伸,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行业专家为实训教学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广财-和君在实践课程方面的合作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联合开发课程,目前已开发完成《管理学》、《创业基础》、“菜鸟集训”就业服务教学包、“红色管理学”、“文化研修”德育教学包等多个课程;二是共同开发管理咨询教学案例,目前已成立13个案例项目小组;三是开放和君商学在线学习平台,共享和君商学课程;四是师资培训,目前共有24名广财教师赴京接受和君商学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2.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的教学情境是通过分析工作岗位性质和实际工作任务和流程,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知识技能点进行的教学环节设计,对教学方法、教学场景、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随着慕课、微课和翻转课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引发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是随着大量网络公开慕课平台的建立,对财经类院校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机。可以借助于这些平台,将理论学习转移至课下,而在课堂上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企业参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方案设计、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式教学、岗位实习和以赛促教等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需要的有效衔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广财-和君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和创新主要有:一是成立广财-和君卓越教学中心,制定针对教师团队的《SCL理念下的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提升计划;二是融合双方资源举办重大教学活动,共同举办企业发展论坛、广西总裁班、和君教学周、黑马集训、菜鸟集训等教学和交流活动;三是围绕实践课程和专业实操环节,和君商学派一线咨询师亲临授课,辅以“前导-游学-工作室”模式,强化实践效果;四是共建优质实践基地,其中包括汇冠股份(300282)、威创股份(002308)、乾照光电(300102)、和君商学(831930)、柳工股份(000528)等上市公司。

2.4 构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现状安排教学活动,财经院校应主动联系企业,密切联系企业,争取财经行业、企业在设备、技术、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探索符合校企双方利益的办学模式。

广财-和君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及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制创新。校企合作联合举办工商管理学院,创新办学新模式,激发办学活力,其中的广财-和君工商管理班、新财子计划是校企联合共建的特色鲜明的项目;二是教学理念创新。借助和君商学13年先进的管理咨询及办学经验,借助数千个中国本土真实案例,培育中国商业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及理念;三是教学手段创新。采用SCL(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同时辅以网络教学、分组讨论及项目导向式教学,以本土商学案例为题材,开展真实商业环境教学;四是管理创新。和君商学派人员驻点我校,参与班级的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及文化建设,双方对合作项目进行全过程、全领域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招生、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就业指导、毕业推荐及质量控制等;五是教学内容创新。引进更切国情的商业课程,导入和君商学总裁班、行业班、董秘班及创业班等部分课程。在实训内容上,校企共同开发财经综合实训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训得到财经基本能力、财经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3 结语及建议

“工学结合”模式下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与实践的研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人才培养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广财-和君协同育人的深度校企合作平台,优势互补,对人才培养的全流程共同进行应用型改造和创新,形成校企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

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对和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在税收、财政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寻求和高校进行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梁儒谦,杨海光.财经类专业“工学结合”實践教学模式探索[J].商业经济,2015(10):164-166.

[2]傅宏.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6(18):165.

[3]黄文义,黄益清.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117-118.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